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4,5(4):24-40,112-113
木里藏区的社会演变及民主改革是20世纪中叶川滇藏区民主改革的典型事例。旧木里社会虽系政教合一,但政主教从,土司掌握大权,八尔家居于特殊地位。解放后,木里地区废除了33种负担,调整了债务,耕地实行谁种谁收谁负担,变相实行农民所有权。木里社会之所以能有这些变革,除社会制度改变外,关键在于人民政府实行"赎买"政策,安置中上层人士,给予薪金或粮食补助;"包"了众喇嘛的生活费用,资助寺庙的活动费用,为尔后开展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木里开展的民主改革只是事实上承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解决寺庙及喇嘛的土地及枪支问题,调剂富农出租的土地,解放奴隶等。但是即使具备实行"温和"改革的社会条件,改革仍遭致个别中下层人士的反对,出现叛乱。这说明藏区改革是彻底改变旧制度的行动,局部的反对难以避免,要坚持及维护改革,只能平息叛乱。  相似文献   

2.
四川藏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新时期显得更加频繁和活跃,这既是党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又是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及其带来的自然结果。四川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径和经验有着自身特色。其路径体现为:通过经济发展、对口援藏、节庆活动、争创实践来带动或强化,利用精准扶贫、广电"村村通"来推进。其经验体现为"四大作用":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重视政府治理能力的引领性作用、利用藏区帮扶政策的促进性作用、发挥文化节庆活动的纽带性作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根本性地改变了四川藏区的面貌,四川藏区的经验也可为其他民族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藏区寺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大兴土木、新建和扩建寺院之势弥漫藏区的一些地方,随之而来的是喇嘛人数急剧增多,各种布施、摊派纷至沓来.这样势必造成群众和政府的负担. 落实宗教政策,是为了满足信教群众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适当地新建和扩建一些重要的寺院是必要的,但无限制地蜂拥而上,就会产生不利因素.因此  相似文献   

4.
中央民族学院建校已经三十周年,这是很值得祝贺的。古人说“三十而立”,试问中央民族学院“立”了什么?她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方面“立”了大功。中央民族学院是我们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而创办的第一所社会主义新型高等院校。它是在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刘少奇同志、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下创建  相似文献   

5.
成都军区某汽车团出入藏区模范执行民族政策本刊讯:常年在青海、西藏和四川藏区执行运输任务的成都军区某汽车团,在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接触中,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尊重群众纪律,做到“行车无事故,沿途无纠纷,团结协作好,藏汉一家亲”,处...  相似文献   

6.
吴铀生 《民族学刊》2011,2(3):67-71,94
新中国建立以来,四川藏区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了民族分裂主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尊严,基层组织建设是藏区稳定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干部机制、党政工作机制缺乏应变能力,大批干部和专业人才流失,四川藏区基层组织发展一度出现停滞的状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探索完善新机制,不断强化基层政权等措施是稳定藏区的战略性抓手。  相似文献   

7.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包括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一九四九年,毛泽东同志就批示:要“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毛泽东同志并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  相似文献   

8.
周琼 《中国藏学》2006,12(4):43-51
历史时期滇川藏毗邻藏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因史料记载的缺乏及其他原因一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一条清代云南方志记载的以滇西北中旬藏区为起点的、至今闲置未用的武备史料,成为清代滇川藏毗邻藏区的民族生态及人口、交通状况的最好记录,也是清统治者在藏区部署驻防的基本依据,为后人研究历史时期滇川藏毗邻藏区的民族生存环境,了解各民族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生存条件恶劣的条件下,艰难地开发、建设藏区的历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何洁 《中国藏学》2016,(3):96-104
四川藏区是红军长征途经地域最广、聚集人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所处环境最艰险、最早建立少数民族革命政权的地区,红军在四川藏区期间,积极、妥善处理与藏区广大群众、上层人士的关系,汉藏民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积极帮助藏区群众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民族自治政权,努力建构民族平等的新型政治关系;四川藏区人民群众给予红军巨大的支援和帮助,对保存红军势力、支援红军北上作出了巨大贡献。长征进一步加强了四川藏区汉藏民族的密切交往,深化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对四川藏区社会的政治、社会、血缘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怀念汪锋     
汪锋同志1926年参加革命 ,是我们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 ,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贡献了毕生精力。汪锋同志也是我们党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他为我们党发展、壮大统一战线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以后 ,我们长期在汪锋同志的领导下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 ,朝夕相处了几十年 ,得到他言传身教 ,受益很深。他那种光明磊落 ,对党忠心耿耿 ,兢兢业业地为党和人民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 ;他那种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廉洁奉公 ,实…  相似文献   

11.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所承载的地方性知识是多元文化存在的基础,它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促进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对于藏区,地方课程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适合地域发展人才的载体之一。本论文在多元文化与新时代教学理念背景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藏区地方课程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解析藏区地方课程承载的多元价值。以期将藏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和新课程改革中新型学生观结合在一起。通过地方课程来继承、发扬和应用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使课程内容适应藏族学生的特点,以便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黄茂 《中国藏学》2015,(2):26-30
李安宅是我国近代人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他长期致力于边疆研究,是藏区实地考察研究的先辈,其丰硕的研究成果生动地展示了藏区民众的生活状态、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在藏区的实地考察中,李安宅运用应用人类学主位研究的方法,参与藏民的生活,以"局内人"的视觉立场去观察、体会和理解藏区文化,为藏区文化更为真切地呈现做出贡献。同时,在"入乡随俗"的亲身体验中,李安宅与藏区民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并在其研究著述中时时体现出国家民族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的民族关系。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要继续巩固和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教育全党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努力做好民族工作。”这为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安多藏区包括甘肃、青海和四川的广大藏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的一个地域。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族习俗,孕育了不同于西藏的安多地区藏文化。由于安多藏区地处偏僻、边远,教育、经济欠发达,导致安多藏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远远滞后于其他发达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5.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民族干部工作,不仅是坚特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当家做主平等权利的需要,也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需要,对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完成各项民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干部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国民族干部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绩,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当前,民族地区具体文化资本、客观文化资本以及制度化文化资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这是导致民族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作为民族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实现保障、实现方式和实现路径三个方面推动提升了藏区学生的能力,保护了藏区文化遗产,改善了藏区受教育水平,分别提升了藏区的各项文化资本,为我国民族教育扶贫的实现机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意义。以此为案例,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教育扶贫实现机制从全方位保障和多渠道方式入手夯实基础,以提升各项文化资本为突破点和关键,实现民族地区和个人的协同发展、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7.
十二大闭幕后,中共中央委员、中共贵州省委员会第一书记池必卿同志在北京应约同本刊记者进行了谈话,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池必卿同志首先说:你们看需要我谈那些问题? 记者:请您谈一下在贵州这个多民族省份,做好民族工作的意义。池必卿同志:党的十二大强调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胡耀邦同志在政治报告中指出,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8.
这是我第二次访木里,上次是1996年的事了,6年后故地重游,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间,看着郁郁葱葱的绿树和满山的杜鹃花,感慨颇深。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北面、地处横断山脉深处的木里,是全国仅有的3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它东跨雅垄江、西抵贡嘎山,北接甘孜州,南临金沙江,总面积12000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仅8人。在这块土地上,藏、彝、汉、纳西、蒙古、苗、壮、布依、白、回等11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美丽的木里。目前,木里正忙着筹备今年10月的50周年建县庆典,新上马的建设工程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山河相间、峡谷溪流交错的特殊地貌和四季如春的气候使木里成为一座巨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森林、水力资源和地下矿藏。县境内有3条大河,天然径流量58亿多立方米;近百条小河,水力蕴藏量467万多千瓦,是振兴民族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优势资源。金、银、铜、铁等13种有色金属蕴藏量和品位都相当可观,是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的潜在优势。木里因而也就得了好几个很酷的美称。  相似文献   

19.
<正>为推进藏区精准脱贫学术研究,加强藏区扶贫领域学术交流与沟通,为藏区脱贫攻坚工作建言献策,2017年4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省民族研究会协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中国藏学杂志社、科研业务办公室、四川凉山藏学会①联合承办的"藏区精准脱贫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西昌市顺利举行。共有来自北京、青海、甘  相似文献   

20.
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解决民族问题而创办的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高等院校。我国民族院校大多建于五十年代,其前身则可以追溯到1941年在延安创建的民族学院。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全国13所民族院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少数民族为主要培养对象,共为国家培养了约20余万少数民族毕业生。 在民族院校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14次接见中央民族学院的师生。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