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中,土族服饰以色彩缤纷艳丽而独具特色。土族服饰重视多种色彩的运用,形成了崇尚"五色"、"尚白"和青色禁忌的色彩观。土族色彩观的形成源自远古民间信仰,如"五彩鸟"、白鹿(白虎)图腾和"蛙崇拜",还受到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汉藏蒙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可以说,土族色彩观反映了其在吸收周边他族文化的同时仍然坚守着对母体文化的传承与保留。  相似文献   

2.
泉州戏曲,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系闽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同仁考证文献,追溯源委,并不局限于南戏本体的研究,而将其置于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宗教、教育、音乐等领域来探讨,产生一批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台湾戏曲学界也掀起一股研究泉州戏曲的热潮,尤其是一大批硕、博士论文的出现,将泉州戏曲研究推进到各个关联的文化领域,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力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3.
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地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以及民族性格有着完全对应的关系,各民族服饰的结构类型、色彩理念、审美情趣、图案寓意等表现形式,是对自身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以及在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民族服饰特征与地域民俗风情,是北方少数民族强调修德、追求完美、提倡宽容、崇尚和谐统一等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齐国服饰艺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国的服饰艺术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形制、色彩、纹饰、质料、佩饰等所构成的服饰形式美,充分体现出齐国服饰鲜明的地域特征和艺术特色,特别是"度爵而制服"、"上以为政,下以为俗"、"礼乐"与"实用"结合和"错采镂金,雕绘满眼"的服饰审美观,不仅承袭了儒家礼乐文化精髓,也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服饰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中国服饰审美理论与服饰艺术实践长达数千年。  相似文献   

5.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民风古朴淳厚.泉州百崎郭氏、陈埭丁氏独特的宗祠祭祖习俗是具有泉州地域特色的回族习俗之一,是闽南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泉州海外贸易的辉煌历史,体现了闽南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泉州回族祭祖习俗也是海峡两岸同胞交流的一个平台,具有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1975年 ,广东潮安发现宣德写本《金钗记》。该剧是宋元以来“刘文龙”剧在明初新编的演出本 ,在现存南戏剧本中 ,其时代仅次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而成为研究刘剧及整个南戏从形成到演变再到地方化的一个重要范本。就研究实践来说 ,则日益偏向于追溯“刘文龙”故事在民间的流传———也即将古老南戏与地方戏史、戏曲声腔、实地演出、宗教傩戏种种研究相交叉 ,成为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影响下的一道热闹风景  相似文献   

7.
蟳埔女是指生活在福建泉州蟳埔村的渔女,她们独特的穿戴习俗是由特定的海洋环境,特殊的海洋生产方式形成的,也是由其当地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作为"非遗"的蟳埔女服饰,不仅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同时也体现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多元性。文章从传统与时尚设计相结合,数字化设计传播,服饰文化的旅游,新海丝之路的建设等方面探讨"非遗"蟳埔女服饰习俗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8.
“傩”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驱鬼逐疫、消灾纳吉的巫术活动,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人类的祖宗戏”,是宗教与艺术混合的产物.傩长期以来根植于贵州广大农村地区,其发展经历了从“悦神”的傩祭到“娱人”的傩戏的转变,反映出贵州地域文化艺术受中原文化、荆楚巫文化的深刻影响.透过弥漫着神秘宗教色彩的贵州傩戏艺术,可以窥视到各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杨明珠  杨涛  张扬 《学术探索》2012,(3):100-106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是一个社会重要的文化标识之一。在服饰的形成及功能演化中,服饰风格与该民族所属的历史文化系统及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联系与交互,从而表现出其服饰的独特性,进而成为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标识。花腰傣是我国傣族中的一个特殊族群,至今保留有较为明显的古民族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其服饰文化的内涵分析,认为花腰傣独特服饰的形成与其尚古、崇尚自然及接纳外源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当今社会的稳定及创新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协状元》作为早期南戏成熟的代表作品,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史料,也是汉语言研究在戏曲方面珍贵的材料。八十多年的《张协状元》研究涉及的内容包括作品时代、作者、地域、艺术体制、文化等诸多方面,其成果为考察早期南戏的艺术面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语言研究缺失的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梁丽娜 《阴山学刊》2002,15(6):37-39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以及民族性格有着完全对应的关系.各民族服饰的结构类型、色彩理念、审美情趣、图案寓意等文化内容,反映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蕴含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风尚.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人类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12.
齐鲁地区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深厚且繁琐的各类服饰习俗,其中,丧葬服饰习俗是体现了齐鲁地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对齐鲁沂蒙山区、淄博与潍坊地区、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丧葬风俗的实地考察,并结合地方志文献记载,可以总结出齐鲁民间丧葬礼仪中的各种服饰习俗:生后寿服的讲究、子女亲属孝服的区别等,解读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古人对生命的崇拜、传统哲学思辨五行五色色彩观中丧仪的尚白情结以及民间对于佛道教等教义的信仰等等。  相似文献   

13.
景教在传播中国过程中往往依附佛教或借用佛教元素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泉州景教也遵循了这一规律,这可从景教石刻上得到印证。泉州景教石刻所反映的浓厚的佛教元素,不仅暗示了泉州景教徒与中国其他地方的景教徒保持着某种联系,而且许多图像组合的创新,反映了泉州景教石刻受不同文化环境而形成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4.
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创造的审美文化,是一部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服饰的丰富色彩蕴含着苗族人民寻根溯源、自我认同的历史观,天人一体、仿生运用的自然观,同时也是苗族人民民族信仰的诠释、哲学思想的渗透、民族情感的流露和审美情趣的取向.解读苗族服饰色彩的"颜"外意蕴,可以加深对苗族人民悠久而又绚丽的色彩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着重阐述风景写生的色彩问题。分析研究色彩来源、规律,形与色的统一,色彩与地域文化,个人风格的形成等。提出学生通过全方位色彩训练获得扎实的绘画技能并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6.
自夏商周以来,中国东北地区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一地域文化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即典型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多民族文化聚合的构成方式、多元文化类型共处的并存形式、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地域文化内部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这些特征与我国诸多的地域文化相比,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服饰考古资料,总结两汉时期中原地区汉文化服饰的特点,通过分析两汉时期北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甄别其本民族的服饰特征和外来文化因素,探寻北方民族文化交流在服饰上的表现,可以总结出服饰所体现的民族文化交融的规律.其具体表现:一是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吸收外来因素并与本族服饰自然的融为一体,形成新的服饰风尚;二是一个民族的服饰被另一个民族完全接受,或深刻影响了另一个民族的服饰,通常表现为民族服饰的完全或不完全汉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戏探源——试论台州与南戏之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戏最早出现在浙江温州。但探寻南戏这一综合艺术形式产生的文化渊源,不能停留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之间。本文通过对与温州处于浙东南沿海同一地理单元、同一历史文化背景的台州地区的考辨,尤其从台州的天台山文化中的佛教等宗教文化与南戏的关系,从黄岩灵石寺塔出土北宋早期的戏文砖,从唐代“协律郎”郑虔、郑瓘祖孙二人与台州的影响等的考析,提出“台州是中国南戏形成的主源区”的命题:即台州地区在南戏(戏文)的产生进程中,起到了前期孕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彭巧燕 《船山学刊》2006,(2):154-156
湖南长沙本土作家何顿,在小说创作中,立足长沙,其作品的人物生活场景、娱乐方式、叙事语言等无不体现长沙地域风土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0.
在泉州至今尚保留着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闽南古典戏曲——梨园戏。而在古代中国,南方地区的“俗方言”是受人蔑视的。以至到本世纪,福建和台湾用的闽南话只限于口头用词而没有独立成文字。泉州文化遗产也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失。我们甚至认为中国不再有明代或清初版本的闽南方言作品。但英国牛津大学荣誉中文讲座教授龙彼得先生编辑的《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却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这些孤本是300年前作为古文物被带到欧洲,且一直未被人正式鉴定过。它们刊印于17世纪初,其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是用闽南方言的早期文学的罕见例证。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