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世纪初,活跃于中国学术界的现代新儒家对儒家道德进行了新的阐述。梁漱溟、冯友兰、贺麟、徐复观、唐君毅、杜维明等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儒家道德观。经其诠释,儒家道德观成为一种以“心性学”为“枢纽”,建构在道德形上学基础之上的、由天道而人道而现实的规范律令,成为能够贯通社会伦理礼法、内心修养、宗教精神及形上学的系统理论。现代新儒家道德观是历史的产物,是对时代需要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唤醒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向往。儒家美德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了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结合点,一度在工业化过程中失去方向的儒家美德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3.
马一浮先生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第一代的三位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其学说与熊十力、梁漱溟,以及新儒家之“第二代”、“第三代”诸贤相比,显然有其独特性。笔者以为,现代新儒家具备四方面之特征:(1)提倡儒学之第三期发展;(2)对传统学术进行哲学化之建构;(3)突出东西文化之对立;(4)具有现代大学之背景。然而这四方面之特征在马一浮学术思想中似未完全具备。另外,马一浮虽与熊、梁诸新儒家学者交往甚深,但在一些学术观点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在某些程度上说甚至具有根本意义。以此,我以为马一浮不属于现代新儒家。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现代新儒家进行了初步而热烈的研讨,现将1987年和1988年来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现代新儒家的内涵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基本上肯定现代新儒家这一说法,但对它的理解仍有分歧。主要是:1、现代新儒家是指在本世纪20年代产生的、以接续儒家道  相似文献   

6.
在抗战时期诸种民族精神诉求中,新儒家无疑是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这与中华民族当时面临的危局有关,也与新儒家为这种精神诉求提供了相对严谨的哲学论述有关.现代新儒家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形成重要影响.探讨这一哲学思潮对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理论贡献,对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方松华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乃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个论题既关系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世纪难题,又牵涉到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业已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方兴未艾之际,它便...  相似文献   

8.
晚年梁启超与现代新儒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年梁启超与现代新儒家董德福一关于现代新儒家,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现代新儒家是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以服膺宋明理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为主要特征.力图以儒家学说为主体为本位,来吸纳、融...  相似文献   

9.
一旦哲学不滞留于解释经验、分析物质而着手规范认识、谋划人生,它就必然走向“应当”的理想.理想主义基于人性存在的本源结构,无论何时何地,人类总是从实际知识出发进而寻求现实的“彼岸”、知识的“那一边”.柏拉图区分理念和对象,创立了第一个理想主义范式;基督教天国和尘世的对峙,使理想主义在中世纪成为普遍的人生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理想主义又一次堂而皇之地占据了哲学的中心,古典哲学在深入反省了启蒙主义和进步主义之后重建理想主义,为社会和人文立极.康德分离认识和价值、事实与规范,以先验理性制约自然欲望,以普遍义务统率道德规范;费希特把一切实在都建立在绝对自我之上,认为存在是由道德目的所指引的动态演化过程,鼓舞人们走出无情的因果秩序,实现自我认识和普遍自由;谢林把唯心论客观化,把认识论上的纯粹自我变为形上学的绝对自我,以自然为可见的精神,在其自行展开的演化过程的最高阶段人那里,达到自我意识;黑格尔以辩证发展统一认识与伦理,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新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述评武东生具有现代性的道德文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提出的重要课题。如果从鸦片战争算起,这一实践进程已经有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现代性道德文化建设过程中,正视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对现代人道德生活的实际影响及其应有的作用、意义,一直...  相似文献   

11.
南开大学哲学系卢升法先生的专著《佛学与现代新儒家》最近问世了。全书分“佛学”、“儒佛交融之展顾”、“佛学的近代化”、“佛学与现代新儒家”等四编。这是一项新的学术成果,它为我们展示了印度佛教与中国儒学相互嬗递、会通融和的历史进路及现代结晶,同时向学界提供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民族危亡的动荡时期,政治性的变革与民族救亡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中心。求真的科学被引进中国,就是作为反对独断的经学传统,确定新的文化模式、引起思想变革,从而唤起人们争取民族解放意识的工具出现的。当时的运动先锋突出了科学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新儒家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评《现代新儒家人生哲学研究》赵景来辽宁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方克立和李锦全二教授共同主编的“现代新儒家研究”系列丛书。南开大学武东生博士撰著的《现代新儒家人生哲学研究》一书,是其中的一部力作,也是近年来大陆和港台学者中第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比较宋学与汉学不同、分析宋学的特点和矛盾的基础上,再次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在心性论的旨趣还是在对传统的诠释上,现代新儒家都表现了宋学的特征,是对宋学的继承。文章并指出:现代新儒学需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学理上的客观化,将“传统”义理上升为价值理性意义上的客观真理;二是在“我”字上致力于“个我”和“众我”关系的探究,以能明体达用,于无用之中有大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家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但中华民族精神蕴含在中华儒家文化之中是其理论共识。儒家的"和谐"与"理性"、"内圣外王"之道、人文精神、"极高明而道中庸"及"心性之学"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固有的内涵。现代新儒家致力于从儒家文化视角来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有失公正性的,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儒家文化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现代新儒家力图从深层的精神内核来认识儒家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我认识过程的深化和发展,也是继续研究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家在当前国内学术界颇受一些人的推崇,但它的范围、标准和代表人物却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一般认为,现代新儒家的基本思想取向是以儒家道德为本位,融纳西方现代哲学思想和科学与民主精神,以寻求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出路。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梁漱溟、张君劢、冯友兰、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人。这些人的思想并不相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9日至12日在安徽宣城召开。“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系国家“七五”规划重点项目,由天津南开大学方克立教授和广州中山大学李锦全教授主持负责,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计有全国十七个单位四十七人。计划在“七五”“八五”十  相似文献   

18.
1.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系统的主干儒家学说,在孔子以后的悠悠岁月中屡屡被扬弃、改铸,以不同的表现形态始终占据着中国学术文化的主流地位。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就是其中的典型。儒家思想家十分熟稔于既迎合、适应时代的变迁而时时调整自己的问学重心与方向,又绝不悖离自己的中华文化本位立场,绝不丧失文化自尊、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卫的坚定意识。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五四以后。在如海潮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流派、学说、思潮的持续冲击中,在中西文化、新旧学术的空前猛烈的撞击、契合中,传统文化的新一代饱学之士,“在西化狂飙吹散中土自家无尽宝藏的时代里,直接反求本心,立定方向,以孤往的大勇,终身在学问思索中冥会见体”(杜维明:《孤往探寻宇宙的真实——<尊闻录>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现代新儒家的研究在大陆经历了由兴起到发展的过程,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学术界对现代新儒家的界定、现代新儒家的基本特征、牟宗三的“良知自我坎陷”说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研究中尚有两个问题有待于澄清:一是对现代新儒家范围的界定分歧太大,二是对现代新儒家新之为新的意义探讨不足。鉴于此,我们认为应当将现代儒者、现代儒家、现代新儒家三个概念区别开来。现代新儒家新之为新的意义主要在于:1.它重新调整了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的义理结构;2.在思维方式上,现代新儒家由传统儒家的“圆而神”的智慧,经消化西方哲学的“方以智”,重新达到新的“圆而神”;3.传统儒家只言心性之学,未明言道德的形上学,现代新儒家则明言之;4.传统儒家没有开出知性之独立系统、现代新儒家则开出之。  相似文献   

20.
要重视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的文化讨论中,有一种观点颇为引人注目,并有进一步发展和滋蔓的趋势。这就是复兴儒学或所谓“儒学第三期发展”的主张。“弘扬儒家学术”,“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儒学的第三期发展”,本来是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港台和海外的现代新儒家学者提出和一直坚持的口号。随着对外开放和海内外学术交流的发展,国内个别学者也接受了这个口号,并把“第三期发展”解释为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近年来,不少海外华裔学者先后应邀回国讲学,也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