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窨),四之日其蚤(叉),献羔祭韭。 关于“献羔祭韭”的“羔”“韭”二字,二千年来的学者,似乎一贯照字面理解;羔羊和韭菜。可是,我却不以为然。无论从事实,从诗旨,从历史情况各方面来考察,旧时的理解没有一点能站得住脚。“韭”决不是韭菜,“羔”也并不是羔羊,可以断然肯定。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点校本《广志绎》卷一:"登、莱与朝鲜止隔二百里之水,风帆倏忽,烽燧四时,非秋防,非春泛,其难守比诸边为甚."(第12页) 案:文字有误,"泛"当为"汛"."春泛"不辞,《汉语大词典》未收.据其与"秋防"相对,知其为"春汛"之误.缘其致误之由,"泛"、"汛"形近."春汛"义为"春季桃花盛开时所发生的河水暴涨",此时海寇无法登陆上岸掳掠中国山东沿海如登州、莱州等地方.从本书其他文例亦可印证"泛"实为"汛"之讹,如:"总府立登州既祖法不可改,当从倭汛议,以关中防秋例处之."(卷三,第60页)《汉语大词典》收有"春汛",然所举最早例为清黄景仁《送陈理堂学博归江南》诗,偏晚.  相似文献   

3.
刘文 《优雅》2021,(4):16-45
知春,何其幸也.因为春天的构成复杂而微妙.比如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比如春日游,"杏花开满头",再如,"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还有,"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洋洋;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  相似文献   

4.
神仙粥     
配方:山药30克,芡实15克,粳米60克,韭菜籽10克。 制作:1、采购河南汤阴山药,江苏或湖南的芡实,北方产的韭菜籽,共研成细末,备用;2、将粳米淘后,入锅中,加水适量,再加药末,小火煮成粥;3、空腹食之,食后饮热酒3小杯。  相似文献   

5.
恒公七年<经>(118页):"七年春二月己亥."杨注谓:"此年仍建丑,……此实周正之三月,夏正之二月."按:杨注:"此年仍建丑,"此不误;又谓:"此实周正之三月,夏正之二月."则误矣.此年实建丑,所谓"春二月"实际应该是周正春三月,夏正之正月,殷正则二月矣.  相似文献   

6.
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上海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新型业态企业。本文以浦东新区"春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对"春宇现象"的分析、解剖和挖掘,描述了在转型经济条件下,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出现的必然性和表现形态,"春宇现象"对当前传统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带来的巨大挑战,并进而对政府管理职能转变提出了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组"政治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组"是广泛存在于中国各级党政机关中以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名义存在的一种特殊组织模式.基于制度层面的静态分析,"小组"的类型根据存在时限可划分为常设型、阶段型、短期型,根据权属关系可划分为职责同构型、权责自属型.基于技术层面的动态分析,"小组"具有"中轴依附"的组织结构特点,以及"虚实结合"的存在方式.而"小组"的具体功能,则包括决策铺垫和政策推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继申时行还有叶向高、顾秉谦.叶向高于万历四十一年加少保,天启三年加少傅,天启三年十二月,"壬子,大学士叶向高一品六年考满,吏部具奏.上谓叶向高已经三考,历事三朝,从来阁臣所无,加上柱国太傅,荫一子为尚宝司司丞".天启四年春正月己未,"叶向高辞新命".天启七年八月戊戌,"旧辅叶向高、顾秉谦各加太傅,还赏银五十两,彩(段)二表里,加赐坐蟒一袭."(《明熹宗实录》卷四二,天启三年"十二月壬子"条;卷三八,天启四年"春正月己未"条(梁本);卷八七天启七年"八月戊戌"条,第2217、2228、4205页)此时叶向高已致仕在家,竟无从请辞.  相似文献   

9.
<论语·侍坐>章历来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的宝贵资料,因其记载简单,理解起来有歧义,但其实录性质不容怀疑.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各言其志,发生在孔子出仕前后.侍坐闲聊,曾皙鼓瑟不违古礼.各家注解亦皆不背离孔子思想.本文提出新的认识主要在于:(1)"春服"特指祭服,"春服既成"可以理解为一个祭服完成的暮春时节的代称.(2)"风乎舞雩"读作"讽乎舞雩",与孔子赞同"风谏"合.将"风"理解为采风、风宣其德,将政德赋于音乐等,又与孔子对乐的爱好合.<侍坐>章保留了孔子与四子言论的核心部分,编排整理没有改变其实录性质."侍坐"章的书写情况再次验证了上博简<仲弓>篇所体现的<论语>的一种成书可能,即孔门弟子从所记繁多的孔子言论中选编删削而成.  相似文献   

10.
传道、授业、解惑是"两课"教师的真正职责,其中"传道"是教学中心,"授业"是教学途径,"解惑"是教学目的.然而,目前在一些高校,传道、授业、解惑却面临许多尴尬.针对这种情况,"两课"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内外以育人为中心,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11.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记录疾病步及人体五官、四肢、体内脏器和神经系统等,主要有眼病、耳病、手病、足病、麻风病、腹心病和精神病等疾病种类.部分疑难疾病名称中,"肿"是血吸虫病并发症,"风"指麻风病,"雀"为三国时期长沙地区方言音,"刑"是指身体遭受锋利的金属器具伤害导致严重致残的外科疾病,"盲"为"盲"字之省笔.  相似文献   

12.
王晖 《殷都学刊》2003,2(1):6-9
殷墟卜辞中帝辛卜辞确实是存在的.黄组卜辞王廿祀的资料可分为两组按文字分,"王廿祀"之祀,一作"祀",一作"司";按事类分,一为周祭祀典组,一为"在上(比吾)"组."王廿祀"用在周祭祀典组,"王廿司"用在"在上(比吾)"组.卜旬加周祭祀典的"王廿祀"卜辞应为帝乙时期,"(辶必)于上(比吾)"、"在上(比吾)"的 "王廿司"应为帝辛时期.  相似文献   

13.
论反腐败斗争中的"惩防并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惩防并举".其中,惩"是要害,"防"是基础,"并"是纽带,"举"是关键.要以查办案件为中心,坚决惩治腐败;以源头治理为支点,加大预防力度;以构建体系为契机,推进"惩防并举".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文语词,"妙悟"与"直觉"不论从意义上还是从构成上都具有相似性.中国人以"直觉"对译西方的"intuition"似乎暗示了二者具有可沟通、可互释的广阔空间,现代学者在阐释"妙悟"和传译"直觉"时就展现了这一过程.分别以这两个范畴为基石的严羽、克罗齐美学之间,就其整体意义和具体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巅峰之作,其中蕴含着无比丰厚的文化宝藏,为深入开掘古代玉文化思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源.中国早期的石玉崇拜和水崇拜等皆可在其中寻见踪迹,"石"、"玉"、"水"等成为构建小说的重要审美意象.其中,"通灵宝玉"作为最重要的审美意象,具有远古生命文化审美的符号价值,表达着玉石文化对生命的开启意义,负载并消解着历史传统文化,并深陷于两难选择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嬭加编钟铭文,首先对嬭加的身份、时代进行考辨,指出铭文"余文王之孙,穆之元子",是嬭加自述,"余"为嬭加自称,"文王"并非周文王而是楚文王,"穆"亦非曾穆侯,而是楚穆王,并判定嬭加编钟的时代为公元前614年之后不久.同时,可论定嬭加之丈夫曾侯宝应属春秋中期中段之人,不应早至春秋早期晚段.此外,亦可将随仲嬭加鼎的年代范围确定,其应制作于楚穆王在位时期(上限为前625年,下限为前614年)."加嬭簋"应是加嬭嫁至曾国后所作,年代与"嬭加编钟"接近或同时.在曾、随关系问题上,至迟在春秋中期的楚穆王时代,曾国就已称"随".  相似文献   

17.
"四大奇书"的出现反映了章回小说文体从发生走向定型的全部过程.首先,"四大奇书"在文本上经历了从词话本到文人改定本的渐变,在创作上经历了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创"的转型,这个过程可视为章回小说文体产生过程的缩影;其次,"四大奇书"分属不同题材,以不同的叙说方式开创了章回小说四大类型的叙事模式,体现在题材内容的类型化与文体形态的定型化两个方面;复次,"四大奇书"确立了章回小说的评价体系,成为检验后世章回小说艺术水准的标杆,并造成续书与仿作层出不穷.此外,"四大奇书"提升了古代小说的文体地位,改变了人们的小说观念,在从"君子弗为"的"小道"上升到"文学之最上乘"的"说部"的过程中,"四大奇书"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常耀华 《殷都学刊》2009,30(1):30-33
卜辞"步指车行"说断不可从,"步为辇行"之说亦非确诂.卜辞所谓"王步"、"王步白某"确有徒步义应无疑问,只不过徒步者并不一定必是王,当是指随车出行的徒众.卜辞之"步"应与商代军制单位有关.凡言某步、步于某或是意在与单骑或乘舟的出行形式相区别.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经济人"及其对政府执行力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勇波 《社会科学家》2008,1(5):118-121
政府人员有着追求利益"政府经济人"的特性和倾向.一方面,"政府经济人"追求利益的本能可成为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动力;另一方面,"政府经济人"不当的利益追求行动也会对政府执行力形成制约作用.因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建立法制约束体系、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等来约束"政府经济人"的不当利益追逐行为,促进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王维开元后期的"入蜀游",被学者断为已难确考.余以为,王维入蜀游当是开元十八年春从大散关入蜀,经梁州、梓州、果州、夔州,在夔州地域经过一个夏季、秋季、冬季,翌年春经巴峡、襄阳、商洛返回长安.其"嵩山隐居"以诗意疑在登封大金店附近."受制出使"新秦郡、榆林郡,时间当在天宝四载春,出使南阳当在天宝四载下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