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夏文化概念如何表述?考古界、史学界的传统观点都认为,夏文化就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欠妥。正确的说法应为,夏文化是原始社会时期姒姓氏族、夏王朝时期姒姓部族和其他同盟的异姓部族,以及商代初期被征服的夏代各族所创造的文化的总和。具体说来,可分为先夏文化、夏代文化,商初夏代遗民文化三部分,三者缺少任何一者,都不是完整的夏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2.
提起二里头文化,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历史上的夏代,这不但因为其时代与夏和早商相当,还因为一百多处二里头文化遗址正分布在传说夏人的活动区域——豫西和晋西南,夏代是考古界和历史界急切期望填补的空白,人们怎能不因此而分外重视二里头文化呢?偃师二里头宫殿基址的发现,使人们思索,它究竟是夏都斟(寻阝)的宫殿,还是汤都西毫的宫殿?二里头一、二、三、四期文化都是夏文化,还是一、二期属夏,三、四期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历史和考古学界,对夏文化作了不少富有成果的研究,基本上明确了探索的方向和主攻的对象,即目前有些同志所主张的,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及二里头文化山西夏县东下冯类型。但是,我们能否在这些“文化”或“类型”中确定哪是属于夏文化?哪一“文化”或“类型”中的某一文化因素能够反映夏代的社会性质、制度、经济生活和夏代的文化面貌?即我们以什么文物  相似文献   

4.
夏商考古新的发现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商考古新的发现与思考杜金鹏夏文化与早商文化考古研究,原本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的两个学术课题,向为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所关注。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夏文化和早商文化研究更热潮迭起,风靡学术界,各种各样的学术观点纷纷出台。然而,近年来这股热潮在悄悄地降温,...  相似文献   

5.
根据古文献记载,在我国的历史上,商代之前有一个夏代,这一点,已为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普遍承认.但是,记载夏代史实的文献资料很少,而且零散。根据文献资料还无法弄清夏史的全貌,这就必须依靠考古发掘资料来研究夏代的历史.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学界在探索夏文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发掘出一批同夏朝年代相当的文化遗址,对于这些文化遗址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所以,对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普遍关心的夏文化问题,一时  相似文献   

6.
关于夏文化问题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夏代。据文献记载,夏代的历史纪年约为公元前21—前16世纪。关于夏代的历史情况,文献记载的不多,这就有待于考古工作进行比较广泛的考古发掘,以获取更多的,有关这方面的物质资料,充实夏代的历史。对于夏代的物质文化,目前可以说已经被揭露出来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已经知道的古文化资料,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使我们认识和确定哪一个文化是属于夏文化。根据文献记载,夏部族聚居和活动的地区,主要在河南、山西一带。尤其是颖水及伊、  相似文献   

7.
略论商汤灭夏前所居之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商汤灭夏前曾居和灭夏后复归之亳的研究是先商和早商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综合分析郑州商城始建年代和商汤灭夏前后的历史背景,可证明郑州商城应与商汤灭夏前所居和灭夏后复归之亳无关.而考古新发现的郑州大师姑夏商城址不仅是一座具有夏代和早商遗存共存的城址,而且该城在夏代二里头文化三期晚段遭到破坏,后又在商灭夏前后修筑了大型防御设施.这些考古发现与商汤灭夏前所居和灭夏后复归之亳的文献记载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8.
夏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在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夏代历史的研究,是摆在我们史学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但由于史料缺乏,加之考古发掘的实证资料不足,目前对于夏代历史和夏文化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值此,本文拟对《夏小正》一书作些介绍,从而对夏代历史的探讨作点滴尝试。  相似文献   

9.
李民同志在前几年写了《尚书与古史研究》,现在又将出版《夏商史论集》,二书可说是姊妹篇。我高兴的看到这两本书里对先秦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专题研究。从尧舜时期的氏族部落及其联盟开始,夏代及夏文化问题,商族的起源和商文化问题,夏代国家的形成问题,夏商的活动地区问题,商代农业问题,盘庚迁殷的问题,直到洛邑与成周诸问题,二书均细致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河南龙山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夏文化是当前史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围绕着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有不少同志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或者它的晚期阶段应是夏代初期文化,这种意见引起了很多人的巨大兴趣。但是关于河南龙山文化本身,还有许多问题意见并不一致,尚在争论之中。为了探索夏代文化,这里仅就河南龙山文化的分期和类型,以及该文化的族属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谬误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夏代军事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夏代考古学文化的认同问题,由于还没有发现夏代的文字,对究竟哪种考古学文化是夏文化,学界有不少分歧,故还无法坐实。于是有的研究者,对夏代是否存在也产生了怀疑。这犹如没有发现商代甲骨文以前曾有人怀疑商代的存在一样,是没有根据的。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夏代的记载,司马迁就是“取之谱牒、旧闻”而写成《夏本纪》和《三代世表》的。司马迁在《史记》中  相似文献   

12.
195 9年徐旭生先生的豫西“夏墟”考古调查 ,揭开了以田野考古为主探索夏文化的序幕。 40余年过去了 ,由徐旭生先生亲身参加与指导下开展的夏代文化探索工作 ,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作为对探索夏代文化有贡献的代表 ,徐旭生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文献的考证可知,夏代夏民族的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豫西晋南地区,位于黄河中游的汾水、沁河、伊水、洛水、汝水、颍河等河谷盆地的周围.自1926年李济发掘夏县西阴村开始,考古工作者八十余年来一直在这个范围内探索夏文化的踪迹.从登封王城岗遗址、禹县瓦店遗址,到新密新砦遗址,到偃师二里头遗址、夏县东下冯遗址,再到郑州大师姑遗址,夏文化的考古学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夏代考古学的年代序列已基本建立起来.文献与考古的互相印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夏代夏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夏族的概念,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使用上并不很一致。我们这里所说的夏族是指夏代以前的夏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以及进入夏代以后的以夏氏族、部落为主体的夏王朝。这与后世所说的华夏族的概念是不同的。在研究和探索夏史和夏文化时,当然应该首先对夏族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夏族的起源地,夏族的播迁,以及夏王朝的中心区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使夏史探索有所进展。这里,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试探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关于郑州商文化考古学编年的研究工作,发端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三十余年来,随着考古材料的不断丰富,编年亦更为精确细致。这不仅为正确认识郑州商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面貌树立了时间标尺,而且为夏文化的探索提供了条件。夏商文化研究因此取得长足进展。本文参照近年来考古新发现,通过对郑州商文化陶器分析、编年,以期对前人所取得的成就学习、印证和补充。谬误之处,敬请同道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16.
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奴隶制王朝。可是,由于时代悠远,文献阙如,单依靠文献记载来研究夏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1959年夏天,徐旭生先生等人,在充分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赴豫西等地区作“夏墟”的实地考察,揭开了以田野考古为主探索夏文化的序幕。30多年过去了,夏文化的探索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当前学术界似有人对此采取一笔抹杀的倾向。为阐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实物资料两个方面来阐明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地区是在伊洛和汾浍河流域。古河济之间,是夏族、东夷族和商族相互“错处”的边缘地区。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区域,不在古河济之间。  相似文献   

17.
夏代都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王国。据历史文献记载,夏人建立过都邑的地方很多,例如阳城、斟好(寻阝)、原、老邱、阳翟、帝丘、安邑、平阳、晋阳、西河等。文献记载,有的翔实可信,史有遗迹;有的牵强附会,于史无证;有的系同一地名的分化,有的则系不同地方的共名。因此,对夏代都邑作一番考究,对于在考古学上确定夏文化,对于了解夏商势力的消长,对于夏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1、阳城  相似文献   

18.
二里头遗址是中、晚夏城 ,晚夏后期都。桀有二都 :一是早夏故都斟寻阝 ,在今河南孟州 ;二是河南邑 ,在今河南偃师二里头。今河南巩义西南斟寻阝故城非夏都。河南二里头文化不是夏文化的全部 ;也不是后羿代夏后的夏文化。二里头考古文化是中、晚夏文化或是晚夏后期主体文化。明辑本《竹书纪年》不是伪书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称“三河”,是指今天流经山西、河南境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河东位于今山西南部,襄汾陶寺遗址早期约早出夏代一二百年,或当传说中尧、舜、禹时期,陶寺中晚期已在夏代纪年范围之内,此时正是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河内即今太行山东南麓为古黄河所环绕的地区,历史上为商人的主要活动区域;河南指晋、豫两省黄河以南,周公在此营洛邑,即成周与王城,是周人活动的主要区域。河东、河南、河内三个区域既成相对独立区域,又以黄河相连接,为当时“天下之中”“王者所更居”之地。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替与发展壮大都没有离开过古老的黄河流域,从这个角度看,夏、商、周三代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不仅是黄河与黄河文化的馈赠,同时也把中国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发展推进到了新的阶段。黄河中下游流域龙山时代形成的文化成果为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成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始原。龙山时代之后不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形态和中华民族的雏形——华夏族。  相似文献   

20.
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先夏文化可能是公元前2800年左右西方羌戎居民东进豫境而形成的,包括仰韶文化谷水河类型和王湾三期文化前期。夏文化形成于公元前2200年左右“禹征三苗”之后,中兴于公元前1900年左右的少康之时,包括王湾三期文化后期所代表的早期夏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一至三期所代表的晚期夏文化。公元前1600年前后夏灭于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