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
3.
中国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社区治理中的“三重关系”困境;二是社区治理中的“三个失灵”.而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各个行动主体间彼此分割且主体内部碎片化,难以达成有效合作.合作治理的本质就是各个治理主体间及内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参与.所以,合作治理是突破当前社区治理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4.
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治理理论已经遍布全球、国家和地方的不同层次,正在形成一个蔚为壮观的治理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但是,社区治理在整个治理理论中所得到的关注还很小,相应的论述也极少。当前治理理论主要有全球治理、民族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三种。实际上社区治理与它们一样,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概括三种治理理论共同特点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为初步建立社区治理理论进行了尝试和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变迁在总体上呈现出由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变的实践轨迹,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从一元走向多元,从管控走向服务与契约。社区治理主要在于社区各主体使用公共资源,采取协商、合作与沟通手段,塑造公共权威。当前,以业主委员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已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变量。一般认为,在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商品房住宅小区中,随着业主委员会的出现,小区(社区)权力的重构与再形塑便更加活跃与突出,当然,这种权力变革既有国家制度安排的设计,又有来自市场的培育诉求,更有公民社会的争取与抗争。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党委书记是影响社区治理绩效的至关重要因素。对S市637个社区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社区党委书记队伍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都比较合理,来源渠道比较广泛,工资待遇有所提升。但城市社区党委书记队伍建设也存在后备队伍断层、权力运行不畅、培训效果不佳、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管理监督不完善、晋升退出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加强城市社区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应从选拔与培养、履职与保障、管理与监督、晋升与退出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市社区党委书记队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区参与"的微观机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社区参与”的大部分文献属于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范式 ,对“社区参与”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特别有意义。经济学认为“社区参与”就是理性经济人生产和分享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机制。博弈论分析认为社区居民参与程度由居民分利能力决定。社区参与各个主体在“效用最大化”的驱使下 ,展开了公共利益创造和分享的博弈 ,其博弈均衡是分利能力较强的居民能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建设 ,分利能力弱的居民对“社区参与”比较消极。  相似文献   

8.
治理方式与治理条件密切关联。在城镇化过程中,一批村庄逐渐从农村社会脱离出来但尚未完成城镇化,形成了一系列介于城乡之间又超越城乡社会体系的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主要有超级村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拆迁农民集聚社区、进城农民聚居社区、田园综合体以及特色小镇内的社区等。这些社区经济社会的城乡叠合结构建构了新的社区治理条件,决定着社区治理方式的转换和创新。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治理需要直面当前社区治理中治理体制与治理条件之间的张力、治理能力与治理任务之间的矛盾,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创新路径。其中,关键的是确立社区治理新理念,探索包容型社区治理制度,建构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治理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陈伟东教授是当今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之一.他的发展起步和成长于川府之国成都,发展和成就于九省通衢的大武汉.从四川师范大学到华中师范大学,他始终没有离开教育行业,这也恰巧对应了他的发展轨迹:从校园教育到社会教育.他先后推动了武汉市江汉区、深圳市坪山区等城市的社区体制改革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成就了“江汉模式”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建设典范.为了使社区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近年来,他潜心于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伟大实验.  相似文献   

10.
以大庆城市社区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社区治理现状,提出加强社区治理的路径.在大庆城市社区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变革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庆资源型城市特点的现代城市社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社区治理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治理是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治理的最佳状态是实现善治。在善治的构成要素中,法治是实现善治的基本条件。在立法方面,我国的社区治理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但是相关法律仍具有滞后性、缺乏系统性、缺乏效力等缺陷。在依法行政方面,我国在社区治理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诸如职责不清、偏离法制轨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区文化:变迁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皇权不下县"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形成了我国以皇权为中心,绅权、族权、宗权共同参与治理的农村社区治理文化。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促进了我国农村社区文化的转变,农民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均开始了现代性变迁。然而,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农村发展滞后,发展动力的缺乏和外部支持的不足等制约了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为此,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格局、构建新的社区认同等成为重建农村社区文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受到政府治理碎片化的影响。在社区治理中存在着治理责任碎片化、治理权力碎片化、治理利益诉求碎片化、治理信息碎片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社区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要实现“十四五”制定的社会治理发展目标,需要重点解决治理碎片化问题。结合中国国情和转型期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社区治理资源整合,从而探索出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3):225-231
利益相关是城市居民自治有效实现的内在动力。城市居民参与的实质是利益参与,利益关联越紧密,居民参与的动机越强烈。利益需求、经济利益和公共利益都是影响居民自治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利益相关的角度来看,居民自治的历程因利益关系变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居民利益"单位化"时期,居民自治表现为有自觉性但缺乏自主性;二是居民利益"社区化"时期,居民自治的自主性有所增强但自治性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变迁的过程分析--基于资源配置视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冯玲  李志远 《人文杂志》2003,(1):133-138
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随着资源配置结构的复杂、多元、动态化,社会治理结构从政府单极统治走向网状水平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单位不再只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推动国家"社区建设"理念的提出,从而鼓励社区非营利组织、社区公众和政府一起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形成网状社区治理结构.尽管政府在新的治理模式中依旧处于主导地位,但模式也体现了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社区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层重点工作,对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从分析我国社区法治建设中现存的问题入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目前我国社区法治建设的具体途径,促进社区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新型社会风险、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对基层社会治理尤其是对城市老旧社区更新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改造老旧社区,有必要将社区置于一种特定的"风险情境中"重新思考社区更新,发展社区韧性治理。其重点在于通过重塑社区关系网络和提升社区自身发展能力,促进社区空间的多功能性以及社区空间生产与社会环境构成之间的互动,构建城市韧性空间及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对老旧社区从外部物理韧性到内部社群韧性的更新,进而形成应对社会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联合保障网。  相似文献   

18.
社区管理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这种形态特征亦会与环境产生互动关系,或促进或阻碍社区管理的发展。针对现代化对社区管理带来的挑战,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社区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社区非程序化决策的能力;积极构建公民社会,为社区自治创造条件;因地制宜,构建符合不同区域现代化程度的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治理及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治理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在主体的权责、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社区自治的居民基础等方面,存在着社区治理主体单一、社区居民委员会角色错位、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工作困难、社区居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应对这些问题,可以在培育多元化社区治理主体、构建多元互动的网络型政府权力运作方式、为居民参与提供制度保障、促进社区治理的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创新的社区治理模式成为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芳 《理论界》2010,(11):175-177
本文以对上海市L区D街道的社区青年治理情况调研为切入点,依照"公民治理"模型对整个调研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目前在很多方面L区的基层团委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依照模型的建构理论,如果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内基层团组织的治理结构,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团组织的回应性、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的角色转变、培育青年的社区责任感、建立与青年的长效交流机制、转变治理目标和完善社区治理机构等。这样就可以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的"公民治理"治理模式架构,使得社区青年治理模式在社区中更加良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