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现代理论是中国当代文论家王建疆针对西方后现代理论和中国混合现代性而提出的新文论话语,受到美欧学者的关注。别现代是一种具有杂糅性和混合性的社会形态,而别现代主义是对别现代状况的反思,是一种关于中国未来现代性的理论建构,两者在话语层面上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一理论是我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到深水区时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新文论。元现代理论是“后现代之后”的西方文论话语创新的产物,并由中国学者结合当代文论进行了丰富发展的理论形态。元现代指向后现代之后的社会层面和形态,元现代主义指向文艺和审美感性结构,但两者旨意是一致的。元现代理论是一种承认既有文化艺术、审美感性结构中原本对立的因素并力图使之融合于一体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2.
3.
4.
5.
作为一种原创于中国的理论,别现代已然打开了研究中国社会文化问题的切口,成为一种与现代性有关的思想。为了更好地嵌入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肌理之中,别现代有必要进入思想史,并主动与那些讨论不同时段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或启蒙问题的理论话语构成对话。因此,别现代理论更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时期。一方面,它可以作为现代性发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现实的理论表述,描画出一个真实的"别现代中国";但另一方面,作为当前一种具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中国理论,它更应该是面向现实并指向未来的,并介于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的理论,以推动一个可欲的"别现代中国"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7.
8.
王建疆的别现代主义美学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哲学界和美学界的关注,应该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中一件有益的事情。别现代主义美学至少启发我们: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和创新应该从中国当代的社会实践出发,应该明确中国当代的社会实际状况是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并置和杂糅,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不能跟着西方美学亦步亦趋,邯郸学步,应该有自己的"主义"和新话语,应该能够与西方美学对话交流,并且自立于世界美学之林。别现代主义美学完全应该而且也只能是中国当代美学多元共存格局中的一元,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当然,别现代美学、别现代主义美学的内涵建设应该更加深入持久,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主义""新话语""新体系"的建设,达到国外学者赞誉的"哲学四边形""哲学时刻"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10.
别现代理论在西方现代、后现代话语中穿行,受到美欧国家学者的重视,并以机构的形式在美欧国家安营扎寨,其表面现象是本土话语的国际化,但深层原因却在于别现代理论对社会形态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精准概括,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全新的探讨,从而在本土现实中生成有别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思想和理论。别现代的"别"与"后理论""后真相""复数的现代性"作了切割,具有复句和反转批评的功能。别现代从现实出发的理念和方法,构成解剖中国问题的一个切口,也因此而形成了中西对话的端口。别现代理论的实质性创新很多,但最主要的创新还在于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反思和批判伪现代的理论主张和求真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我们目前处于一种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杂糅的“别现代”社会形态中,网络文学的叙事审美契合了这种语境,这种语境塑造了网络文学的叙事审美特征。在叙事上,网络文学构建了一个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同时共存、文明博弈的时空,不同文明既“对立冲突”又“和谐共谋”,体现出时间空间化的特点。在人物塑造上呈现英雄化倾向,且英雄形象体现出多样化、凡俗化的特点,体现出一种后现代娱乐性价值追求、现代个人主义张扬和前现代宗亲伦理观念和儒家基本道德复归的杂糅、复杂而折中的别现代价值导向。在审美体验上,以根植于前现代中国文化土壤的“乐感”文化为根基,借用前现代文化母题,采取后现代的表现手法,生成了“爽”的审美形态范畴。这一审美形态范畴与大众在别现代时期多元思想涌动、内在对立紧张的社会精神结构下的需求相应和,体现了超越阻滞和有限、追求自由和无限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有学者提出的别现代"何去何从"的问题,要清理概念,走出歧义的迷雾,在"复数现代性""后真相时代"坚持区别真伪现代性,建立真正的现代性;要坚持和发展道家的本真主义,走出阐释学真理主观化的迷途;从生命股权里寻找人类幸福感和美感的源泉,将美学问题和文艺创作与人的生命股权紧密相连;将"别"作为思想方法论和建立思想市场的前提,坚持真理,一别到底。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现代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使中国文学从价值观到文学母题再到表现技巧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文学的本体地位得到确认,漂泊意象、兽性意象、死亡意象大量出现,非规则性和非逻辑性语言技巧被广泛采用。同时,这种接受又受到了传统文化审美心理、时代的文化审美需求、浪漫主义精神三种文化过滤机制的制约。正是这种制约,催生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对比、探讨来自法国、意大利、中国的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可以发现:法国社会学家博尔坦斯基(Luc Boltanski)和希亚佩洛(ve Chiapello)的理论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在二十世纪的变迁。其理论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美学、艺术和文化方面发生的重要变迁。意大利哲学家佩尔尼奥拉(Mario Perniola)的理论围绕知识和社会权力的关系展开讨论,向我们揭示了当代欧洲社会普遍存在的颓废心态与民粹主义特征,这一特征已经蔓延到了欧洲学术界和文化界。目前在国际上引发热烈讨论的中国哲学家和美学家王建疆(Wang Jianjiang)的别现代主义理论,包括很多方面,但揭示了不同于欧洲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及其形成原因。可见,在对待知识的价值和社会效能方面,欧洲和中国所遵循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17.
别现代理论是中国学者在中国提出的一种新的哲学理念,是对当代西方观念"现代化"和"后现代"的挑战。如果从西方认知心理学思考别现代问题,则无论是范畴、定义还是原型、典型,都不足以精准地界定别现代概念。但由于别现代发展的本质是基于中国的文化和经验,因此文化和经验作为该范畴类别形成的核心,需要认真思考,并构建其独特的心理认知图式。别现代理论是图式化了的概念,图式化本质上强调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生态学或语境背景下的联系,因而具有更大的表达思想的空间。别现代主义具有同化和顺应的两大心理功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西方的现代性理论不足以解释中国的别现代现状。别现代主义不同于西方的理论,它包含了中国的国情,这一认识也将使别现代主义能够成为一个更有基础、更成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审美视角来研究一个作家对于文学的意义.庐隐小说的意境建构是基于重建"爱"的王国,而庐隐散文的审美的原生态是作家真实告白.小说创作中具现的是庐隐身为现代知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的呐喊,通过主动建构心中的爱的理想王国,形成浓烈的小说情感化意境;散文创作中的庐隐却是面对不同人生情感阶段,用散文笔调对生活进行哲学阐释,形成流丽的真实告白意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这一传播运动的合法性前提,以及中国学者在介绍现代主义时所遵循的叙述法则与传播策略。本文认为,在当时特定的中国语境下,西方现代主义知识合法性的获得,并非知识学层面的求真过程,而是意识形态话语与启蒙话语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场传播运动中,中国学者始终遵循着意识形态制订的叙述法则,并以意向明确的传播策略赋予了现代主义知识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辨析与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真正弄清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首先必须弄清“现代”和“现代主义”这两个概念.“现代”首先是一种认知范式,它以“进步”为核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作为历史分期的“现代”只不过是这种认知范式的应用,因而学术界对其开端和终点都有不同的定位.“现代主义”是指以“审美现代性”对资产阶级“市侩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社会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是在作为一种认知范式的“现代”、以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现代主义”丧失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后,在思想文化领域颠覆资本主义神话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