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理论界》2021,(3)
在马克思看来,分工绝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自在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而是经历了一个自然演进、渐进发展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从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揭示出分工从自然分工到自发分工,未来向共产主义自觉分工过渡的历史进程,分工的历史扩展也经历了从"自然"因素决定到"社会"因素决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反映了特定时期国际贸易分工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解释了各个时期出现的贸易分工现象,每一种新的理论都是对原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产品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则是国际贸易分工新实践的内在诉求。当代国际贸易分工业已呈现出产业间贸易分工、产业内贸易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分工三位一体的多层次格局。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分工理论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采 《兰州学刊》2000,1(2):33-35,,47,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大哲学家、政治家。本文为主题所规定,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无法多作说明;现只就他的分工理论简作述议。在分工理论问题上,柏拉图是现知世界历史上有较系统论点的最早创始人。他既提出了不少创造性的、很有价值的见解,又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定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的分工理论主要集中在《思想国》书中,以下分几点来作一说明。(一)关于从城邦的需要出发论述分工柏拉图论述分工的必要性实际有三个出发点,或三个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指导思想:第一,是以分工来满足许多人互助的需要,而实现这种互助也就是…  相似文献   

4.
李颋 《兰州学刊》2010,(3):66-70
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以及新的“消费一生产者”假设,在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架构。他们将“分工演进”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源。以此来解释绝大部分经济现象,试图打破传统经济学的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樊篱。文章即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具体应用方面进行述评,并论述了其对于中国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 ,使国家之间以产业或产品为界的分工转化为以要素为界的分工 ,要素分工以要素的层次划分为基础 ,高层次要素是跨国公司超额利润的根本源头 ,是国家持久竞争力的体现。南京等大城市的发展定位应是通过引进外资实现先进产业的集聚 ,通过产业集聚创造培育高层次要素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康昊天 《理论界》2013,(12):9-12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理论基石,其中的分工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分析方法,分工范畴的分析可以沿着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路径进行,并且在反映历史逻辑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内涵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不断丰富的过程。分工是客观的物质社会关系一项重要内容,与所有制等概念紧密联系,并且不能通过人为拟制的制度来消除,只有在物质生产力质的飞跃的情况下才能扬弃原有的分工体系也即物质社会关系。分工的范畴的再认识,对于拓展经济理论研究的范围和经济改革的思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使国家之间以产业或产品为界的分工转化为以要素为界的分工,要素分工以要素的层次划分为基础,高层次要素是跨国公司超额利润的根本源头,是国家持久竞争力的体现。南京等大械市的发展定位应是通过引进外资实现先进产业的集聚,通过产业集聚创造培育高层次要素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9.
长期以来有关城市是三次大分工产物的说法存在误区,城市的产生早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现,更早于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出来。此外在我国学术界盛行的三大分工理论存在一个明显地不足,就在于完全忽略了城乡分工和脑体劳动分工,特别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统治集团的脑力劳动贡献在三大分工理论的框架下被忽略了,在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不仅从事精神文化创造的脑力劳动者所起的作用十分巨大,而且从事社会管理的统治集团所起的作用更是重要。城市革命所带来的城乡分工和脑体劳动分工,较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更加广泛和深刻,正是这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了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论农业分工的有限性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阐明三个命题为目的:(1)农业因其生命特性、季节特性、产品市场特性以及生产组织特性,导致了分工的有限性;(2)农业生产的迂回程度大大低于工业生产.农业必须通过购买机器从工业"进口"分工经济和迂回生产效果,才能实现部分的效率改进;(3)农业进口迂回经济的过程是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因此,农业的分工深化是一个不断排斥劳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农业分工深化和效率改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姚书杰 《云南社会科学》2012,(1):114-118,122
物流组织结构是由物流技术和制度内生决定的,从劳动分工到知识分工,物流组织结构和形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传统物流组织是劳动分工和价值链解构的结果,物流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使得物流组织发生变迁,以知识为介质的知识整合、共享和创新成为决定现代物流组织结构的基础。我国物流组织变迁的历史验证了这一论点,通过我国物流技术、制度和组织演化阶段的划分与比较分析,可以解释我国物流组织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现代演化经济分析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是生物学还原论思想和回归均衡分析的冲动,阻碍了其对经济生活的解释能力。分工与演化是描述经济有机体生长发育过程的两个维度,是经济系统的一体两面。分工理论如果能够审慎地处理均衡分析的重要程度,现代演化分析能够扬弃生物学还原论的思想,并恰当处理均衡范式在演化分析中的重要程度之后,两者融合所构建的分工演化分析框架,将使现代演化经济分析拥有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产业集群影响专业化分工因素的调查及动因分析,选择结合评价法并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和属性水平的效用进行评价,确定了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提出了促进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分工理论一直是马克思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最终到《资本论》的完成,马克思的分工理论经历了由人本学视域到资本视域、由自然逻辑到资本逻辑的过渡,同时这种过渡也蕴含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建立以及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过程。分工理论本身在这种过程中经由最初的与"异化"概念的置换到区分开社会分工与工场内部分工的不同,从而为科学地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奠定了基础。厘清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发展脉络,不仅为研究其自身的哲学和经济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当代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供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5.
要素分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勇  戴翔  张二震 《江海学刊》2012,(4):88-96,238
当代国际分工正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这种分工的边界是生产要素,是价值链上具有劳动要素密集、资本要素密集、技术要素密集或其他要素密集性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分工。要素分工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资源整合。在要素分工条件下,各国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国际分工利益不再取决于进口什么、出口什么,而是取决于以什么样的要素参与什么层次的国际分工,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有多少。中国应努力培育高级生产要素,提升企业整合各类先进要素进行创新活动和全球化经营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应当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分工有着密切的联系。旧式分工将劳动主体划分到一定的活动范围,固定于某种劳动形态,从而使人的劳动产生片面性,限制人的全面发展。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式分工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消除劳动的强制性,增强职业的流动性,促进人类劳动解放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范雪旺 《理论界》2010,(12):58-61
过失共犯是指两个以上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义务的行为人,由于共同的不注意,导致危害结果出现的犯罪形态。在共同过失的行为形态下可以比照共同故意犯罪,依据分工将犯罪行为进一步细化为过失实行行为、过失帮助行为、过失教唆行为。  相似文献   

18.
由于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的理论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因而对于贸易的思想主张也不同。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的贸易主张,对于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于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及对于理论分析的经验检验,证实对于工业发展落后的国家而言,生产力的开发、创新与发展比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分工协作理论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工协作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伴生物,人类的社会分工协作活动是生产力发展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对分工协作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综述对人类社会分工协作活动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并考察和研究在科技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分工协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信用制度建设问题 ,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从理论上明确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相关责任主体 ,进而按照效率原则确定各方分工 ,从而实现社会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