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在塑造完整的人格权方面具有某些相同的功能.然而在实践中二者更多地表现为冲突的一面.本文着重探讨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原因,并在分析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本质的基础上,对如何解决它们的冲突提出可行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经济人寻求自身利益的场所。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本着获利的目的形成一个企业合约,在满足参与约束的条件下,他们凭借自己对生产过程或生产资料的控制,在合约的践行过程中进行着重复博弈,博弈主要围绕生产者寻求机会主义行为和管理者对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进行。当生产者不满意自己的状况时便利用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寻求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而物质资本所有者凭借自己对物质资本的控制推动制度循着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降低监管成本的路径演进。同时,借助技术进步,生产者机会主义行为空间越来越小,弱化了人力资本对劳动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自由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冲突与调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庆 《齐鲁学刊》2006,(5):157-160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规模的增长没有超越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它要求达到生态规模的足够、社会分配的公平和经济配置的效率。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核,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不顾环境承载能力一味追逐自由贸易与全球经济增长,却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违背。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通过国内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调整和规范自由贸易,逐步实现国家间的互相协作,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推进国际绿色贸易,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在塑造完整的人格权方面具有某些相同的功能,然而在实践中二者更多地表现为冲突的一面。本文着重探讨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原因,并在分析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本质的基础上,对如何解决它们的冲突提出可行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分析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他几乎将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哈贝马斯对此有不同看法 ,他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对马尔库塞的观点做了回应。本文试图详细分析二者在此问题上的一致与分歧的地方 ,认为二者一致的地方多于分歧的地方 ,分歧是次要的。本文同时也注意到了二者对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分析是始终与对理性的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都是人的基本权利,都是人格完善所不可或缺的制度.如果法律仅注重隐私权而忽视新闻自由,势必会使新闻自由受到压制,无宽松的舆论环境去挖掘新闻,人们的知情权及舆论监督的作用便无法实现;反之,若法律仅注重新闻自由,则可能出现人们可以充分得知外界信息,而私人信息无法保证的畸形状态,人格尊严自然无从谈起.因此在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之间存在一种对抗的不和谐状态,如何合理界定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协调两者冲突,成为现代法律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的创建与现代人性的失落与复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民族经历了二次人性解放的喜悦 ,与此同时还感受到了两次人性失落的悲凉。总结反思二次人性的失落 ,不难发现 :无论是从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理解 ,还是在实践中感受到的我们民族的人性发展 ,都存在着严重的偏颇与残缺。透过两次人性失落带给人们的困惑 ,深掘其因由 ,它们表现为 :在长期封建主义桎梏下造成的我们性格的缺陷、思维定式的弊端和社会环境的缺憾。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造 ,应该总结两次人性失落的因由 ,建立完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现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现代化 ,走出我们民族的人性复归之路  相似文献   

8.
肖峰 《学术界》2002,(3):21-30
科学与人文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两种文化现象 ,从研究的对象、表达的手段、认识成果的共认度和对认识结论的判别手段上 ,可以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划出确定的界限 ;同时 ,从这几个方面也可以看到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互相过渡 ,尤其是某些知识领域呈现出亦此亦彼的特点 ,使得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界限又具有了不确定性。这种双重特性体现出科学与人文之间关系的丰富辩证内涵 ,使得两者一方面具有清晰的界限和各自的不同特点及相对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又相互交叉、可以融合 ,当然融合时又要做到适度 ,而不是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9.
洛克的表征实在主义是实体实在论与经验主义表征认识论的合成体.一方面世界是由实体性的物构成的外在于我们观念的世界,而实体性的物本身又包括物的"质"和"物质"两重本体实在,后者支撑前者,因而在本体上更加根本.另一方面我们的观念是由实体的物所引起,观念通过与实体物的"相像"而对它加以表征.出于对洛克哲学隐含的怀疑主义的担忧,贝克莱从形而上学意义上对洛克的表征实在主义作了尖锐的批评,依靠纯粹的哲学思辨驳斥了洛克的诸多概念,并提出了其唯心主义立场.然而,贝克莱的诸多论证却存在严重的缺陷,为自身的哲学体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0.
李侠 《齐鲁学刊》2004,10(5):71-75
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出现断裂的历史来看,在当代要解决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之间的整合需要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即确定整合的共同目标以及理念。文化整合的目的是处理人类当前面临的风险与危险;文化整合的基础是价值。只有基于这种考虑,两种文化才能实现由断裂到整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短信文学是继网络文学之后诞生的一种新媒体文学样式。从泛众性、时空的自由性、民间性、诗学重建的重要性以及经济属性等多维度对两者进行比对,可知,短信文学即将超越网络文学而成为新媒体文学主潮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科学以自然为对象,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提供认知自然和解释事物的自然知识、认知工具和思维方法。伦理学以人的生存关系为对象,探求人性再造的生存规律,为人成为人并伦理地生活提供治学、治事、治生的人性知识、智慧和方法。伦理学与科学的如上区别,决定了它仅具有科学性。伦理学的科学性主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它们在最终目标指涉上具有...  相似文献   

13.
公私财产观念和公私所有制的产生及其并存与发展自始至终都是相互依存的。客观审视两种性质经济 ,从观念上看是同生同灭 ,从属性上说貌离神合 ,从运行中看相辅相成、水乳一体 ,从作用上看殊途同归 ,从归宿上看趋同融合。两种性质经济成分将长期并存、多层次交叉并最终融为一体。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从贫穷到小康 ,从小康到富裕 ,从无产到有产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前进方向 ,所以说 ,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公私财产并存的社会 ,纯粹的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是没有的 ,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的并存 ,迄今为止是恒常的。共产主义社会也需要由财产来支撑。它是超越现实公、私并存意义上的社会 ,财产归属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重新界定。当人类需求的产品象空气、阳光和海水一样丰富时 ,这大概就应该是公私财产观念主要的消亡条件。发达国家的现实所有制形态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私有制的范畴 ,正向着人人占有社会财富的公众所有制目标迈进。基金经济 ,股份经济是公与非公经济完美结合的产物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公有制经济的交叉互补中进行的 ,国有经济的改革和每一个进步也离不开非公经济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启动以降低关税为核心的早期收获计划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快速推进.东盟各国历来都是福建传统的贸易伙伴,东盟既是福建省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福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地区.然而,产业结构相似、出口产品雷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相互投资规模小等问题正困绕着福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福建要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应采取利用好侨胞优势、利用边境贸易机遇、着重加强在能源性产业上的合作、优化出口分工避免重复布局和恶性竞争、加大互补性领域产品的进出口、大力发展与东盟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借助世博会的契机,上海城市景观得到了美化和整饰,以期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但支撑上海城市形象的城市文化尚未打破狭隘的地域和身份观念,缺乏开放度,新旧上海人正互相调适以谋求新的文化认同。世博建设加快了都市公共领域空间上的拓展,为海派文化的再次崛起提供了绝佳契机,后世博时代上海城市形象的提升更需要文化思想上的交流与扩展。  相似文献   

16.
浅析心理与心态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与心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是心理与心态都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两者都是人脑的机能体现,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两者的不同则体现在概念的外延、研究的指向性、特点、对行为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因此在运用中应注意它们的差异和联系。  相似文献   

17.
梦与创造性关系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梦与创造性的关系,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彼莱斯特、克雷帕纳等用文献法力图说明梦能带来发明创造;阿德森、赛克特、多米诺等对高创造性与低创造性的人的梦进行了对比,表明前者的梦更为奇特,从而揭示了梦与创造性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卡特赖特、戴维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用以证实梦能够促进创造,不同的方法使他们提出了不同的结果;荣格、布雷格与西尔维奥分别从精神分析、信息加工与微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和解释了梦与创造性的关系,但各有其不尽人意的地方。总之,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我们还暂时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和解释,但它仍不失为一个极有意义和前景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演变与时代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倾销和反倾销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重商主义“奖出罚入”(直接补贴 )的对外贸易政策是最初倾销产生的根本原因 ;出口商业垄断组织的形成使倾销在离开政府的直接补贴后可以存在和发展 ;三次产业革命后世界生产力的扩张使世界范围内的倾销大规模形成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倾销已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之中。人类历史上反倾销的出现大大晚于倾销的产生 ,但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世界各国反倾销立法和实践进展迅速 ,从GATT成立以来 ,对反倾销的立法、修订完善一直是其主要议题列入谈判内容 ,国际统一的反倾销法律已形成 ,并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目前倾销与反倾销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WTO(GATT)的根本宗旨是消除国际贸易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推进自由贸易的发展 ,但WTO又明确了反倾销存在的合法性 ,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被限制和取消后 ,反倾销已成为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 ,所以反倾销已有背离了其矫正出口贸易中不正当竞争倾销行为、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初衷 ,被贸易保护主义滥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各项事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高学历、高索质的劳动力越来越受欢迎。但是,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据统计从扩招以来2003年毕业生  相似文献   

20.
会展教育与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展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通过总结会展教学与实践工作,我们梳理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特征,指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而努力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科学发展进言献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