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上︶●张继良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反映本民族特征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审美情趣、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等精神文明的总称。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张继良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反映本民族特征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审美情趣、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等精神文明的总称。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主导地...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是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的观念整合与道德彰显,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伦理发展的文化基础,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发展方向应以传统道德文化优秀品质的现代弘扬为引领,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伦理发展平台上彰显民族优秀文化的伦理底蕴及其道德文化软实力,从而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观念共融、和谐与发展.文章就如何推进并逐步实现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与现代伦理发展体系构建的文化彰显作了初步论证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道德与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道德与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郑桂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伦理道德,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其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如何,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一、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传...  相似文献   

5.
周立英 《学术探索》2007,(3):139-141
《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学术界从总体上全面论述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首部著作。《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以现代生态文明观为指导,以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知识为视角,对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有效性、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和挑战、现代环境条件下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论述和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在人类生态文明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在民族地区传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在新时期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走向,提供了丰富翔实、科学深入的理论解说,既具有显著的学术创新性,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延续 ,是华夏文明本质的表现。上古时代虞舜的思想和政治作为 ,使古代东方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以舜为主体形成的道德文化 ,主要表现在家庭人伦、为人行事、仁德政治诸方面 ,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在实施法治的同时加强德治 ,必须继承并发扬优秀的道德传统和民族精神 ,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和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由于生存环境、历史境遇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而言,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道德.由于社会上存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团体,道德状况也是多样纷呈,形成一个大的道德生态系统.中国道德生态系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以儒家、道家道德为主干,其它诸家道德以及后来少数民族道德、外来宗教道德为辅翼.中国道德生态坚持道德至上的原则,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平衡性、制约性、整体性等特征.中国道德生态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国人的特点、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思想都在道德生态中体现出来,它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依据,是中国特有的文明模式.  相似文献   

8.
耻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道德精神财富。建设优良公共文明是适应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客观要求。在现代公共文明建设中,传统耻德具有养成个体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涵育良好社会风俗的道德价值。建设以社会公德为核心的公共文明,应大力弘扬传统耻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耻德资源,努力提高公民的耻感意识和耻德水平,为此,要开展耻感教育,培育公民耻感意识;加强外在约束,营造尊荣贬耻环境;强化法律作用,严惩可耻行径。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以往我们主要探讨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与要求,变革它的内容与形式。而且,一提到传统文化,人们有意无意地以汉民族的文化为主要内容。实际上,在现代中华民族视野下观照传统文化,应该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因而传统文化的外延是极其广阔的。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来说,运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来化转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负面因素,是当前我们需要努力去做的一项工作,在这方面以往我们做得很少。因此,本文提倡在现代中华民族的视野下来从事传统文化的"两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反思与整合:构建当代多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明千百年的发展与和谐是靠了各个民族的自我规范、自我制约和自律机制才形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56个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汇聚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文明。不应囿限在“孔孟”或“儒家”的圈子里来谈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遗产,而应从更广的角度来梳理和研究中国各民族的优秀道德文明,各民族都应该相互吸取传统的优良道德观,只有进行整体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整合,才会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生机。  相似文献   

11.
《学术探索》2012,(7):F0002-F0002,F0003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璀璨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中国少数民族职官制度。既是中华民族职官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保有鲜活的民族特点。《中国少数民族职官制度》一书勾勒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少数民族羁縻职官制度之下少数民族职官制度纵向发展的轨迹,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职官制度在同一时空横向发展的多元特征,说明了新形势下中国少数民族职宫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和平主义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传统,也是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资源。孙中山的和平主义根植于中国文明的和平传统,它熔儒、道、墨、佛和平传统与现代人道主义、世界主义于一炉,形成了一套具有前瞻性和普世性的国际关系伦理。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冲突和战争威胁,孙中山的和平主义正愈益彰显其思想价值。这种"王道的民族主义"承袭了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伟大遗产,与西方"权力的民族主义"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3.
当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全球化的冲击时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则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其文化生态环境前景堪忧。如果效率优先是通行的经济法则 ,文化例外即文化享受保护也将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人类文化多元化、文化生态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生存的需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享有被尊重、被保护的合法权利。欲达到这样的目的 ,首先是需要得到主流社会的理解与尊重。  相似文献   

14.
当前 ,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时期 ,这是社会经济运作方式的现代转向 ,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型态的转换和大规模地引进技术、管理及思想、文化、教育 ,中国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也处在艰难的转型和求索之中。各种思潮纷然杂陈 ,新旧价值冲突混合 ,中西观念相互激荡 ,社会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传统价值体系已经崩溃 ,而新的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文化价值体系尚未形成。当此之时 ,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 ,群众文化传播和教育发展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与商业化倾…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精神要素的民族形式,也是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必然产物。中国式文化现代化道路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应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出场、当下立场和未来现场的时间线索中,把握其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的价值逻辑。立足历史自信,应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史和发展着的文化实践成就,发挥历史主动,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根植文化自信,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以中华文明特性为根本,以“两个结合”为方法,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指引,扎实推进中国式文化现代化建设进程,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力量和底气。聚焦文明自信,应处理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传统和现代、中国和世界、一体和多元、系统和要素四组关系,实现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时代升华。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当前进行的文化大讨论冷静地反思,就会发现,人们在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出路时,只注意到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很少注意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很少注意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是汉民族文化,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取、融合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如吐蕃文化、穆斯林文化、女真文化等。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从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上进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学文化,儒学在我国传播了两千多年,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对我国各族人民发生过重大影响。中国的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之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价值问题是发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因而以社会转型的概念框架加以分析是合理的。但是,中国作为有着悠久而博大的文化传统的文明体的转型,有自身特殊的问题和方式,这种特殊性既植根于其社会历史传统及其矛盾中,又只能在现代世界的交往关系中获得理解并生发出普遍意义。中国现代的价值问题特别是国人的心灵和精神问题,不是狭义的道德问题,而是原来的社会关系体系及其秩序——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的解体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投射和表现。因而,当代中国大陆价值的重建,也只能诉诸以经济政治制度为关键所在的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和文明秩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齐霁 《兰州学刊》2000,(3):61-62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悠久岁月,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商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道德、特别是优秀传统商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自觉形成的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文化精神的总和,其实质是中华儿女坚信不移的,被认作自己生存之根本、生命意义之所向的,以理想、信念、信仰为内核的精神文化体系。重铸共产主义精神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夯实中华民族道德基础的过程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意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展示率先发展的中原文化的凝聚力、辐射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边缘活力”.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是“由上而下”,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则是“由下而上”,这是一个旋涡型的轨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学,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学史应该把这种整体风貌和深层脉络描绘出来.当中原的正统文化在精密的建构中趋于模式化,甚至僵化的时候,存在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边缘文化就对之发起新的挑战,注入一种为教条模式难以约束的原始活力和新鲜思维,突破原有的僵局,使整个文明的动力学系统重新焕发生机,在新的历史台阶上出现新一轮的接纳、排斥、重组和融合的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