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式回族教育是回族教育发展史上从经堂教育向现代教育过渡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本文介绍了黑龙江新式回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式回族教育是黑龙江回族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本文介绍了黑龙江新式回族教育的产生背景、发展状况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回族社团在本民族的发展进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表现出突出的特点:1、强烈的时代感;2、热爱祖国和热爱本民族的有机统一;3、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4、性质的多样性;5、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4.
论回族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平 《回族研究》2000,(3):46-49
回族是一个民族情感特征明显的民族,历史上曾因强烈的民族情感而导致对统治阶级的激烈反抗.总结回族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民族情感有余而民族理性的稍嫌不足对特定时期回族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是勿庸讳言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须不断调适回族情感,提升回族理性,使包括民族情感和理性在内的民族意识真正成为回族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近代回族文化运动主流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回族文化运动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其主流思想上。本文从分析近代回族知识分子的思想入手去解析这场运动的主流思想 ,分别就他们对民族、国家、宗教的基本认识、对爱国与回族、伊斯兰教的关系的探讨、以及他们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作具体的述论。同时 ,将其放到整个回族历史中去考察 ,指出其主流思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对国家、民族、宗教统一发展的追求。认为这场运动的本质是将爱国主义的思想深深地注入到回族的发展中 ,为近代以来回族爱国爱教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翻开了回族思想史的新页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回族社区与回族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浓缩着回族兴衰起落的历史变迁,烙刻着本民族的文化性格.回族社区不仅是回族精神世界的物质存在形式,还是孕育回族的“母体”,是大分散的回族立足中国社会的根底.回族社区作为文化的载体发挥着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规范其行为,加强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等教育功能.深刻领会回族社区文化性格和教育功能,对回族社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回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中国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影响。近代回族文化运动的兴起也不例外。本文在把握近代中国与回族历史实际的基础上,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近代中国兴教育的思想、留学生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及辛亥革命的推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该运动是回族历史发展与中国历史发展互相辉映的结果,是回族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甘青宁回族地区为个案,基于实地调查,就多元文化构建中的回族女性文化环境,甘青宁回族女性教育现状等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及反思,以期为回族妇女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回族教育是一个长期被学术界关注、探讨的问题。回族教育不仅关系到回族本身文化的传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的发展。近十年来回族教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本文对近十年来有关回族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回族教育的内涵及其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0.
回族伊斯兰文化教育的田野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强 《回族研究》2003,(4):104-110
当前回族伊斯兰文化教育的形式比较多,清真寺、经学院、阿拉伯语学校、民族幼儿园等都成为新的学习场所。以往学者对经堂教育的论述比较多,缺少对这一教育其他形式的综合探讨。实际上,各种教育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面临的困难。本文运用个案调查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对回族伊斯兰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思考,认为在保持现有各种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在长时期内仍将摸索前进。  相似文献   

11.
回族教育是黑龙江省民族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族教育的发展将会有利地推动全省民族教育的发展。本文在介绍黑龙江省回族教育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回族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 ,大城市回族社区承担着如下一些社会文化功能 :为回族群众提供清真食品和伊斯兰文化空间 ,为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提供城市文化资本 ,促进回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为全国穆斯林提供城市化、现代化的支撑和基地 ,成为连接世界人民和中国穆斯林的“桥梁” ,等等。但是 ,大城市回族社区却普遍存在着回民人口减少、伊斯兰文化后继乏人、面临拆迁改造等一系列问题 ,这使得城市回族社区难以承担它本身应该承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亚回族即东干族,是清末由中国西北地区迁移到中亚地区的一批回民及其后裔。中亚回族中至今流传有很多民间故事和民间谚语等。其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既保留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也具有东干族的民族特征,充分表明了中亚回族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发现并论证出"汉回"一词正式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前;从而以此为现代意义上的"回族"形成的标志之一,可推断出回族形成于明代中期以前.  相似文献   

15.
碑刻历来是我国民族研究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因此 ,收集碑文是我国民族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我国各地的回族一般都拥有大量的碑记、碑刻。这些碑记、碑刻在我国回族和伊斯兰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是回族和伊斯兰史研究最重要的史料。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 ,对广西回族石刻碑文作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对一个学者最好的纪念就是对他学术心路的追忆、对其作品的肯定和对其衣钵的传承,这应当是我们作为研究者的一种追求和共识。2019年8月29日,著名回族史学家杨怀中先生走完了他的一生,于一个以学术为志向的学者而言,肉体的生命结束了,但学术生命没有终止,先生身前所著的学术著作、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会因后来者的阅读和传承而得以延续。文章以杨怀中先生的《回族史散论》为切入点,回顾杨先生的系列著作,梳理杨先生的学术心路、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以期在先生学术著作和为学之风的勉励中前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回回社会中有着相当影响力的《月华》杂志的研究分析,力证当时的回回穆斯林知识分子将"爱国心与民族主义"融入到回回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炎龙  江澜 《民族学刊》2021,12(1):49-56, 89
中华民族理论探索和构建的过程始终立足于近现代中国的现实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意识观念萌生、文化历史溯源和社会现实观照三个方面的历时性梳理,试图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基本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认识和新时代民族思想指导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在凝聚成为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性发展过程中,不同媒体的话语叙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独特的内在传播逻辑。机构媒体兼具权威性和拟人性双重风格,在传播叙事中强化国家整体性。平台媒体的技术赋能,也强化了议题的交流讨论和用户的具身体验。内容生产者利用自媒体进行个人叙事,更多主体参与到中华文化的主动阐释和书写叙事,传递民族独特性。中华文明是在互相学习、吸收、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各有特色,各民族在遵从各自的民族认同的同时,又始终秉持共同的价值认同。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不同的媒体话语叙事中得以发展、强化,技术的发展进步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进行民族话语表达和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的表演和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9.
回族教育"两难选择"的当代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审视和解读贯穿于西部回族千百年历史过程的"念经与念书"这一"两难选择"问题,认为西北回族社会"念经与念书"的两难选择问题,直到当代这一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如何处理好"念经与念书"的关系,作者认为需要对西部回族"念经与念书"的"两极"程度进行客观评估,调整思维角度,理性观察回族社会文化抉择的心理态势,探索回族教育主流特点,努力寻求"念经与念书"的切合点,这要求回族社会作出相应的理性调适但更为重要的是当代西部回族教育的发展,也要求主流社会作出相应的理性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