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撒尔嗬"是鄂西南清江流域土家人为亡人举行的一种以歌舞为载体的丧葬仪式,这种"哀而不伤"的丧葬仪礼在当地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深入调查研究了巴东"撒尔嗬"现代变迁的表现形式,并从文化互动的视角进行分析阐释。随着基层社会的变迁、民间丧鼓队的出现等因素使得"撒尔嗬"在地域分布、人员结构、表现形式、文化信仰及社会功能方面发生了较大变迁。族际通婚及汉族融入当地社会的实际需要等使巴东局部地区的汉族采用土家"撒尔嗬"丧葬习俗,巴东"撒尔嗬"已从土家族文化发展成为当地土家族、汉族共有的区域性文化。  相似文献   

2.
“撒尔嗬”:土家人原始生命意识的独特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鄂西南清江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区,至今流传着一种原始古朴的丧事习俗——跳“撒尔嗬”。“撒尔嗬”在土家族民间歌舞中别具一格,其艺术表现神秘诡奇,展示着独特的民族色彩和地方气息,更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撒尔嗬”的由来及表现形式,研究者多有介绍,这里不作阐述。本文主要是从“撒尔嗬”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着眼,来探讨这种古朴神奇的民俗事象千百年来久传不衰的原因之所在。 自古以来,土家族先民基本上一直活动在  相似文献   

3.
一、“撒尔嗬”及其内容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族民间舞蹈,当地人俗称之为“跳丧”。跳丧舞,又叫跳撒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区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丧鼓有“跳丧”与“坐丧”两种形式。跳丧为亦歌亦舞,因其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故又叫“跳撒尔嗬”。坐丧是只歌不舞,有的地方叫“闹灵歌”或“闹丧歌”等。不管是跳丧或坐丧,均需击鼓而歌,其歌词统称丧鼓歌。鄂西士家族地区的史志对丧鼓歌均有记载,其中以巴东和长阳的记载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是土家族苗族文化的摇篮,积淀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摆手舞、铜铃舞、滚龙连响舞动山岳,山歌、情歌、撒尔嗬歌海如潮。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数众多的民间特色文化艺术人才,正是他们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痴迷与热爱,才使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继承和创新。本文素描的三位民族民间文艺大师,他们都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吴修富还被授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题记2022年5月18日晚,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民间文化艺术团撒叶儿嗬传承基地揭牌开幕。歌师们击鼓叫歌,鼓声铿锵有力,前来捧场的镇上群众随鼓声应节而舞。基地每周三、周五将免费向镇上群众开放。耳濡目染中将撒叶儿嗬代代相传“我想让她学习一下我们土家族的撒叶儿嗬,感受一下传统文化。”居民沈兰轻拍着女儿的肩膀说。撒叶儿嗬传承基地开张不久,沈兰就带着五岁的女儿来到现场。此时,沈兰的丈夫已经在大屋中间跳开了。“虎抱头”“凤凰展翅”“牵牛喝水”……沈兰的丈夫跟随歌师的歌声和鼓点,挥动手臂,模拟动物或农耕的动作,舞出了不同的舞姿。  相似文献   

6.
2008年,在第13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湖北省选送的土苗兄妹组合夺得了大赛原生态组金奖,撒尔嗬组合获原生态组优秀奖,比兹卡组合获民族组单项金奖。媒体高度评价说,他们展示了鄂西土家族苗族以歌传情的传统风俗画,以完美的高音丰富了民族音乐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撒叶儿嗬”是一句土家语,来源于一种土家族民间舞蹈音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号子。久而久之,土家人就称跳这种舞蹈叫跳“撒叶儿嗬”了。土家人还称这种舞蹈叫“打山鼓”或“跳山鼓”。出生在清江河畔的土家山寨里的著名作家田天就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撒叶儿嗬其实又叫做“打山鼓”,有些文人将其译为“打丧鼓”或“跳丧舞”,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既是土家人居住的地方,也是我的家乡,现离开她已35年。但多年前的“撒尔嗬”与“诀架、呵闲儿”,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其中,最深刻的是1969年秋的那次游街示众。  相似文献   

9.
资丘小学位于湖北长阳文化"三件宝"——山歌、南曲、撒叶儿嗬发祥地之一的资丘,现有14个班级约800人,教职员工41人,其中专(兼)职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老师6人。学校本着人文养徳、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以聚焦人本、关注个性发展,突出教本、拓展学习空间,研究校本、创  相似文献   

10.
巴东撒叶儿嗬组合捧获央视2010青歌赛原生态唱法金奖时,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溪丘湾乡白羊坪村一个村民的院落里,薅草锣鼓正激越地响起,悠扬的山歌号子让观众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1.
土家丧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东后乡的土家文化事象中,尤要提到的是土家跳丧。土家地区有种说法,叫“南摆手,北跳丧”,这是“中国的迪斯科”。国际曾有人看到巴东跳丧舞蹈后认为,这种说法,大体上讲到了土家跳丧舞的舞蹈特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陈洪同志沿用了这种舞蹈,编写了一个《土里巴人》的歌舞,演出后,使许多中国舞蹈家为之倾倒,有的感动地说,看到了多年未曾见到的好舞。这都是对其艺术特色的肯定。学者们从多角度审视着土家跳丧,或引用西方的悲剧论,或从一般伦理观念出发,或是站在另一文化角度,认为人类的共性是害怕死亡,把死亡看成一种悲剧。一句话,相当多的人们还没有站在本体文化角度,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为了探奇。尽管如此,这些研究无疑对揭示土家跳丧内涵有益,引起了人们对“撒尔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法治文化需直面独具个性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存在区别与联系。一方面,就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文化而言,它以少数民族的文化为背景,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亟需纳入法治轨道,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实效。尽管法治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间存在张力,但二则均体现"人本"价值,显现出"人化"与"化人"之特征。为实现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与法治文化建设,应采用"循序渐进式"、扩大"少数民族的有效参与"、健全中立的"法治文化评估"机制等,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撒叶尔嗬耶     
"喝了山神的酒,敬了山神的香,扯起动天的皮鼓,白虎进了山岗……"。这唱的是清江土家族荡人心魄的撒叶尔嗬。  相似文献   

14.
英加布 《民族论坛》2006,(10):35-35
在中国西部天下积石雄关,有一个从藏族文化圈变迁到伊斯兰文化地域的独特民族,它就是甘肃省特有民族保安族。本文作者两年前与几位人类学工作者前往保安族最大村寨大墩村做过为期20天的田野调查,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保安语的哭泣。大墩村位于甘肃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是一个多种民族语言文化汇合的地方。大墩村保安族人的祖先离开现青海同仁藏区迁往积石山定居已有140年,其最初聚居地尕撒尔、保安(妥加)、下庄三地被称为“保安三庄”。由于历史的原因,保安族被迫从藏文化地域迁移到伊斯兰文化地域生活,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  相似文献   

15.
正来自山野沟壑,不染铅华、不事雕琢、散发着泥土气息和草根馨香的原生态歌舞,带给观众清新的感受。湖北巴东水布垭是原生态民间歌舞成长的沃土,有撒叶儿嗬、山歌、十姊妹歌、花鼓子、吹打乐等原生态民间歌舞,有的还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原生态民间歌舞之乡水布垭因水闻名。高峡出平湖的水布垭大坝、秀丽的清江画廊,如今已成为远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设立"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文化部批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目前,文化部已批准设立了徽州等15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下一步,由湖北省文化厅牵头,恩施州将联合长阳、  相似文献   

17.
林铁 《民族论坛》2008,(6):17-17
<正>民族认同的提出都牵涉着文化变迁的问题语境。事实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在发展变化,体现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也会随之变化,土家山歌所承载的文化符码和民族经验同样在发生变化。这使得土家山歌的传承与保护便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保护,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场的保护和营构,一种民族价值理念的重新维系。  相似文献   

18.
周少青 《民族研究》2012,(1):1-11,108
历史地看,多元文化主义一开始就与少数民族争取平等权利的要求密切相关。当前关于多元文化主义与少数民族权利的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并不严格区分多元文化主义的不同维度;二是往往把多元文化主义仅视为少数民族的权利理论,没有从多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理解多元文化主义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多元文化主义至少存在于事实、理论、意识形态、政策和价值理念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下的"少数民族权利"都呈现出不同的面相,具有不同的意义和效果。少数民族权利保护与多民族国家构建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多元文化主义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的权利理论,它也是多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9.
周兴维  蔡晓萍 《民族学刊》2012,3(6):75-78,101
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正遭遇现代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三重门"困惑。灾后重建,千方百计,抢救、恢复、保护和发展藏羌文化,乃其关键一端;而以发展文化产业来推动抢救、恢复、保护和发展藏羌文化,乃其关键一处。可以依循"文化差异-文化产业特色-市场区隔定位"的理路推进文化产品的开发。藏羌文化滋养于岷江,古蜀文化源于岷江,发展藏羌文化与产业,自然该抓住"岷江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母亲河岷江,而且也是阿坝州发展藏羌文化产业的一个战略切入点。发展藏羌文化产业,需要把藏文化元素、羌文化元素和藏羌文化元素同时代元素也就是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夜郎作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国度,是"西南夷"中最为著名的一个部落联盟。夜郎文化与周边几乎同期发端的滇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同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