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救济贫困者,减轻民众赋税,关心老幼、鳏寡孤独、残疾者和灾民等社会弱者的生活,重视民众教育等方面,反映了先秦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晏子春秋》的宗教观(新加坡)陈来发《晏子春秋》所反映的宗教观,显示出作者的重民思想,含有浓烈的理性成分.这可以对书中天地、鬼神、祭祀、生死等方面加以分析。肯定天与鬼神赏罚善恶的作用《晏子春秋》所涉及的天,是一个有意志的天,不是自然的天,也不是儒家道...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有关于《晏子春秋》著作属性的“历史小说”“传记文学”和“传说故事集”三种主要观点,其实《晏子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传记”.从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三部著作所采录的《晏子春秋》材料的性质来看,也证明《晏子春秋》是一部由后人搜集,通过大量古史和民间传说材料,反映重要人物生平和历史贡献的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4.
奥古斯丁基督教世界观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 5世纪是罗马帝国奴隶制解体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 ,在帝国内部形成了新的社会思想和经济观念。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反映了他的社会经济观点、上帝城与世俗城的关系、上帝城的伦理道德规范 ,社会等级观念以及教权至上等新思想、新观念。这些反映的是一种新的基督教世界观 ,体现了神权政体的中世纪国家的特征 ,它是在古代文化危机的基础上萌生出来的一种新的世界观 ,即中世纪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阅微草堂笔记》作为纪昀社会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他丰富复杂的伦理道德思想。纪昀一方面积极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对其弊端又大胆质疑和否定。这充分反映了在社会危机面前一位深具人文关怀的封建士大夫的复杂思想。  相似文献   

6.
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藏族传统文化中总结与提取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道德思想,是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了藏传佛教中的生态道德意识,如藏传佛教中的众生平等的思想、放生护生的思想等;藏族民间文化习俗中的生态道德意识,如藏族传统文化习俗中的生态法则、生活禁忌等.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体现出了保护自然,珍惜一切生命、尊重和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与权利的特征,继承和弘扬藏民族的珍爱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道德,有利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王传》蕴藏着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族外婚、婚姻不自由、抢婚、妻从夫居、一夫多妻、弃妇等现象,反映出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中妇女地位的低下。《格萨尔王传》中所体现的具有藏民族特性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是藏族由原始社会末期进入奴隶社会的婚姻习俗的真实写照,也是藏族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晏子春秋》是后人托名晏子而创作的战国作品,它所展现的多是经过"改良"的晏子思想。儒家在晏子故事中阐释"礼乐"以及"事人、知生"的思想;墨家以晏子故事阐释"节用""爱人"等思想;纵横家将晏子故事融入游说的揣摩技巧。但这些作品并不意图对某家学说作深入剖析,而是结合相关思想创作出具有现实政治目的的议政作品。《晏子春秋》的创作者是在借晏子故事而模拟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9.
西部电影《人生》、《老井》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和遭遇反映人西部的文化背景、伦理道德观念 ,展示了西部妇女的追求和困惑。剖析了西部女性突奔思变的心灵和那种积聚已久正冲击着落后社会现实和陈旧道德观念的思想力量 ,反映了她们对于“人”的合理生活的要求 ,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 ,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晏子春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子春秋》是一部以记载晏婴言行为主的专书。晏婴(?——前500年),春秋后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齐国历史上继管仲之后的又一位贤相,历灵、庄、景三朝,从政五十余年,并“以节俭力行重干国”。关于晏婴的材料较多、较集中地保留在《晏子春秋》里面。这部书虽然不能完全作为信史看待,但仍不失为我们研究晏婴这个历史人物的重要资料。《晏子春秋》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先秦文学史中应有一定的地位。可是,由于这部书的真伪问题长期聚讼不已,影响到人们对它的重视、研究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它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还有待于我们重新作真正的认识。本文拟就《晏子春秋》的真伪问题,书中所体现的晏婴的政治思想及这部书的艺术特色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刘文斌《〈晏子春秋〉研究史》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对《晏子春秋》研究历史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的学术史著作。该书的价值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视野开阔,体系谨严;二是汇集大量《晏子春秋》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晏子春秋》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文献基础;三是不囿成说,力求创新。这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2.
《治安疏》集中地反映了海瑞的思想和人格,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历史镜子,几百年来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治安疏》的历史价值,它所反映的海瑞精神,及其问世与传播的社会动因和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东门意象在《诗经》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对东门意象的文化根源进行了探析 ,在《诗经》中的多重体现进行了解读。东门意象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和独特的地缘根源。同时东门意象多重体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多次出现 ,反映出了它的历史作用和文化地位。东门意象的文化蕴含丰富而又独特 ,是这一时期传统文化习俗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14.
《晏子春秋》作为一部反映晏婴生平事迹的文学作品,对于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采用了多角度立体的方式,对于同一个人物能够选取多个材料来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使得人物的形象丰满而富有感染力。本文从《晏子春秋》的结构入手,通过具体篇目的分析,论述了该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采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霍桑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由于清教主义自身积极性与消极性共存的复杂性,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杂的.认同、接受与怀疑、超越共存,他一方面肯定了宗教思想与价值,另一方面又批判了清教社会对人的精神的负面影响.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表现出他对清教伦理道德的接受与怀疑.他的接受反映在研究人道主义及灵魂的再生方面,而他的怀疑则表现在揭示被清教伦理道德压抑的人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籍。它记载了大量历史事实,描绘了春秋时代的历史面貌,表现出对事实之"真"的认识;另一方面,《左传》在记史中又表现出对伦理道德不同的认识,反映了对观念之"真"的追求。此两种"真"在《左传》中密切联系,相得益彰。《左传》的"求真"精神反映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7.
《玛牧特依》是流存于大小凉山彝区的长篇训世箴言录 ,是记录和宣传彝族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经典文本。因其在奴隶制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形成 ,在思想内容上 ,必然带着特定历史烙印 ,呈良莠并存状。但就其语言艺术成就及哲学思辩、生命意识、文化精神而言 ,揭示出彝族传统世俗社会道德体系的同时 ,凝结并展示了彝族人民独特的语言文化智慧和卓异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8.
《晏子春秋》校释补(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清代孙星衍著《晏子春秋音义》以来,校释《晏子春秋》者继踵。正误补遗,各有所获。吴则虞先生汇各家之说,并述己见,成《晏子春秋集释》,其功殊伟。笔者在这方面作了若干补充,对诸家之说,间有不同看法。当否祈予指正。所引诸说分别见于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顾广圻《晏子春秋》校本、洪颐煊《读书丛录》、苏时学《爻山笔话》、俞樾《诸子平议》、于鬯《香草校书》、黄以周《晏子春秋校勘记》、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刘师培《晏子春秋补释》《晏子春秋斟补》、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郭沫若  相似文献   

19.
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的抄写年代应当在汉景帝之前,所以它也应该是现存最早的《晏子春秋》版本。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的出土可以帮助我们校订《晏子春秋》传世本的一些问题,但我们不应过分迷信简本《晏子春秋》,认为它一定优于传世本和《群书治要》本。事实上,根据其内容的思想倾向来看,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很可能是墨家传本,而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晏子春秋》与墨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闻一多的文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是在中国 2 0世纪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汇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他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抉择 ,正反映了他的文化思想及其特点。闻一多的文化思想是开放的 ,而不是封闭的 ;面对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 ,他既不拒斥 ,也不盲从 ,而是认真吸取 ,使其中国化、现代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他与五四时期的众多先进知识分子有所不同 ,他不是彻底否定 ,而是主张兼取中西文化之长 ,后期认识有了发展与转变 ;在文化的伦理道德层面上 ,闻一多理智上趋新 ,行为上守旧 ,表现出矛盾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