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建国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60-6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的浪潮,电视传播业要改变思路,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本文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全面阐述了我国电视业如何更新思想观念,加大新闻传播内容、报道方式和传播形式的创新,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另外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时期电视新闻传播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杨学科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22
第四代人权问题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崭新且所知甚少的学术领域,这一正在发展中定型的人权议题将是21世纪人权的主色调。第四代人权论承继卡雷尔·瓦萨克的三代人权理论接着讲,这种世代人权类型化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再加上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权利纠葛的背景因素,第四代人权就具有存在的合理性。第四代人权主要是广泛适用数字领域的人权,其核心特质在于数字社会背景下的数字化的权利需求和权利的数字化实现,主要包括数字自由权,数字平等权利,参与和构建数字公共环境的权利,工作场所、商业环境及特定环境中的数字权利。为预防数字人权风险,需要构建数字技术包容性价值,同时要强调数字技术权力异化的人权规制。当然,现在的权利已经不严格局限于人类,部分的“非人化”权利已经存在,第五代权利正在悄然生塑。 相似文献
3.
4.
宋建国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160-162
中国加入WTO后信息技术产业、电信业和电影业的进一步开放,对中国电视传播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将会越来越大,同时WTO将给中国电视传播业在广告市场的份额、媒体经营成本和媒体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带来较大的发展机遇。WTO将开辟一条中国电视传播业走向世界最便捷的通道。面对WTO的挑战,中国电视传播业要在观念更新、体制创新、调整改革战略、培养人才建设方面做好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加速中国电视业体制的变迁与整合,促进中国电视传播业的有序竞争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向淑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7(2):47-50
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对传统媒体的优势整合,它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新闻传媒理念,在网络环境下,西方新闻业强强联合,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信息殖民,中国新闻业面临比严峻形势,必须立足国情,以“我”为本,走数字化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6.
徐吉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96-97,99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电视将全部由现在的模拟信号转移到数字信号,同时,目前的电视转播由目前的广电有线电视台网络的垄断发展成地面和卫星的竞争状况。在这两种方式中,有线电视台网络已经在中国发展了很多年,卫星数字转播是正在实施的计划,这个市场的状况和发展前景,针对国外和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马明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我国经历了出版成果数字化和出版过程数字化两个阶段。互动是数字出版的本质特征,互动出版已经成为数字出版时代的新潮流。借助于搜索引擎、社会化媒体、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等数字化出版平台,互动出版作为一种碎片式出版,催生了数字出版时代的按需出版、个性化出版和自助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8.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数字时代打破原有传播关系格局,突出了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如何扩大网络受众这一难题,而在社交媒体中确立受众主体地位则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受众主体性地位涉及三个重要维度:内容,以受众为主体扩大内容边界,突破新闻报道的局限;推广,建构以受众为主体的内容推广方式,让信息去追踪受众;互动,融入以受众为主体的互动关系,稳固并扩大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9.
李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9):180-187
数字人文起源于人文运算,是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人文学科交叉衍生的新兴学科,广阔的理论前景与实践空间使其成为国际高端科研领域的前沿热点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固定专业。目前国内的数字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与情报信息学科,因此作为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的"新大陆",数字文学领域大有可为。从学科发展史角度理清数字人文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源流,有利于认清数字人文的演进脉络与发展方向,推动数字人文学科理论体系的宏观建构。中国数字人文应在同国际数字人文的对话中汲取学科发展的思想与经验,进而为世界数字人文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贝焕钦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进入数字媒体时代,并对人类的传统艺术创作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带动了人类文化价值的变化与进步.在分析数字媒体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就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前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全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88-90
数字电视是一个信息化系统工程,它是继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之后的第三代电视系统,代表了电视技术的最高水平。我国是电视系统产品生产和使用的大国,政府很早就重视和支持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数字电视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已经制定了数字电视实施计划时间表。 相似文献
12.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是为电视台提供内容服务的基石,构建电视台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体系架构,必须从基础层面解决好存储管理、多渠道检索及访问协议三个要素,并进行资产整合、业务整合及人员整合。同时,电视台必须重新设计其核心业务过程,构建基于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新型电视台业务过程模型,其核心业务是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资产,通过电视媒体的节目创新,提供解决方案、节目内容和服务等来实现电视台业务过程的闭合价值链体系,以此实现节目内容的创造和数字资产价值的增值,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是为电视台提供内容服务的基石,构建电视台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体系架构,必须从基础层面解决好存储管理、多渠道检索及访问协议三个要素,并进行资产整合、业务整合及人员整合。同时,电视台必须重新设计其核心业务过程,构建基于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新型电视台业务过程模型,其核心业务是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资产,通过电视媒体的节目创新,提供解决方案、节目内容和服务等来实现电视台业务过程的闭合价值链体系,以此实现节目内容的创造和数字资产价值的增值,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黄鸣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25-29
新媒体革命对身份认证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它不但破坏了身体、身份与角色的一致性,而且破坏了人格和自我的统一性。与此同时,它又为身份的社会认证、文本认证和心理认证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是大众媒介支配的社会。电视媒体通过对影像的编码,与消费文化形成共谋,充斥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技术作为内在的推动力,加速了这种共谋。生活服务类节目作为一个节目类型,在技术的演进中也由强调实用性、权威性、文化性逐步发展成为集实用、权威、文化为一体的游戏娱乐形态,从居高临下的生活指点发展到数字技术条件下的互动交流,引领电视观众进入获取身体快感的时尚潮流之中。对生活服务类节目技术与形态历史演进过程的梳理,总结不同历史时期节目的类型特征,为消费时代的数字电视节目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孙枫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3):119-121
目前我国电视传媒业正以其日益扩大的规模和不断增强的渗透力形响着整个社会。电视媒体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国际、国内环境因素的影响;2)电视媒体发展速度之快对其自身持续高速发展的影响;3)收视率的影响;4)经营体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玉玲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6):71-74
从数字付费电视产品节目出发,利用经济学理论,对消费者群体特征、消费习惯和偏好、产品价格及替代性产品进行分析。结论是,我国数字付费电视的消费需求是潜在的,目前我国数字付费电视市场低迷,从内在原因看,与节目具有很强的替代性、节目推广的简单化和互动服务不足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惠恭健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0-23
作为一门技术化的艺术,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着密切关联。随着数字技术融入影视生产,影视艺术在生产工艺、表现空间、审美取向等多方面发生了改变,同时也面临本体认知、创作倾向、发展方向等诸多困惑。在数字技术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在影像表达、人文关怀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予以影视艺术发展更多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数字教育电视主要是指利用网络媒介,传递以实现一定教育教学任务为主的视频流和音频流,是满足学习者发散需求的最有效途径.本文通过介绍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定义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了平台整体功能的设计与架构,并完成对平台基本功能能页面的开发与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刘如林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58-61
本文在分析了传统新闻媒体的相对劣势与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之后 ,提出了北京邮电大学新闻宣传媒体上网分两步走的设想 :第一步 ,先把现有的报纸消息、图片新闻等搬上网络 ;第二步 ,逐步建立较完善的网络新闻宣传机制 ,办好网络新闻站点。为此 ,学校需要加强对网络媒体传播规律的研究 ,重视对网络媒体设施的投入并提高网络媒体工作人员的政治、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