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话是东方文学批评一种独有的方式,对于同处于东方文化圈中的中日韩三国来说,三国诗学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中日韩首家“诗话”——《六一诗话》(中)、《济北诗话》(日)及《东人诗话》(朝)入手,遵循诗学批评原则,秉承着研究相近、相承的思想脉络,尊重三个民族间的诗学发展,可以发现《六一诗话》的开创性、《济北诗话》的继承性与《东人诗话》的本土化等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2.
不少学者以中国古代诗话之“闲谈”性与“零乱”性而鄙薄之。而以《六一诗话》为代表的中国诗话为我们提供的答案却并非如此。所谓“闲谈”并不是指创作态度的随意,而主要是标举一种新的诗文品评方式;而所谓“零乱”,也不是说作者思维混乱,缺乏逻辑,而是作者“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创作境界与人生境界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全宋诗》吹求吴宗海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的《全宋诗》,是古籍整理的重大成果之一。但也有一些疏误之处。一、未取最早出处。卷一二二杨亿断句之“峭帆横渡官桥柳,叠鼓惊飞海岸鸥”,欧阳修《六一诗话》最早载之,而《全宋诗》取后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并从之将...  相似文献   

4.
南宋人张戒的《岁寒堂诗话》,清代人有很高的评价。潘德舆把它与严羽的《沧浪诗话》、姜夔的《白石诗说》并列,誉之力宋代诗话的三足(《养一斋诗话》)。张宗泰说它“远出诸家评诗者之上”(《鲁岩所学集·跋〈岁寒堂诗话〉》)。《岁寒堂诗话》自成体系,不仅由于在内容上侧重理论探讨和评议诗人、诗作,突破了“似资闲谈”(《六一诗话》)  相似文献   

5.
诗话一说,始于北宋。欧阳修晚年所作《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著作。自《六一诗话》出,诗话作者蜂起云集,诗话竞成为宋元以来我国古代诗歌批评的主要样式。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诗歌创作的繁荣,刺激了对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在唐诗极盛以后,一种随笔性的、漫谈性的,诗歌批评的体裁——诗话,便在宋初产生了。这种诗歌批评的样式,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作者不摆理论家的架式,不板教师爷的面孔,而是语气轻松,态度亲切,词语平易,随便说开。其文字短小而饶有情趣,论  相似文献   

6.
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以函海本《升庵诗话》和杨慎《诗话补遗》为主,搜集诸本,“详加考订,伪者正之,复者删之,缺者补之”(丁福保《重编升庵诗话弁言》),辑为《升庵诗话》十四卷。中华书局在《历代诗话续编》的新版中,又辑录遗漏的升庵论诗十八则附于后,使之成为目前《升庵诗话》中最为完善的辑本。《升庵诗话》卷帙宏富,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广泛,有专门对诗歌理论的阐述,有对作家作品的评论赏析,有对遗诗的搜录,有考订名物,纠正错误等等,充分体现了“升庵渊通赅博”(同上)的特点。而其中的理论阐述和对作家作品的评论赏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多有独到之见;“以资闲谈”(《六一诗话》)的内容极少,因此同时代人和后人对它的评价是很高的。明顾起纶所撰《国雅品》称“用修《诗话》,深于辩核”。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  相似文献   

7.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应成书于五代之后马戎贤《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学术界一般认为它是宋代话本。李时人、蔡镜浩合写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一文、则认为它在晚唐、五代就已成书,是唐、五代寺院“俗讲”的底本。刘坚《〈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写作时代蠡...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六一诗话》说:“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这个诗评不符合历史事实。可是,直到现在,它在我国文学史某些研究领域还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认为:唐末杰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两首菊花诗,可说是晚唐诗坛的一声春雷,不但前人咪菊诗难于企及,就其“豪放之格”也是前人所少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所作的一部大型史学笔记,具有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一生的历史研究与晚年《历史学笔记》的写作具有内在连续性及逻辑共通性。本文通过回溯马克思的历史研究脉络,廓清了与《历史学笔记》写作的内在联系,阐释了《历史学笔记》在唯物史观上的发展,以及在马克思思想史上的理论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八旗作家杨钟羲所著《雪桥诗话》至今已有百年,学界从版本、题名、写作体例、著作动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但该书应当借鉴文化学、民俗学、文学地理学等多种方法,从八旗文学、诗学、民俗学等各角度展开多层次、综合研究,给予其恰当定位。  相似文献   

11.
吴乔,又名殳,字修龄,江苏昆山(一作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约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前后。他是明清之际有一定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工诗,生平作诗千有余篇,然多不传,今存《舒拂集》。其论诗之作,有《围炉诗话》六卷、《西昆发微》三卷。《清诗话》辑录《答万季禁诗问》二卷,其内容多与《围炉诗话》相重。吴乔与同时代的冯班(1614-1681)、贺裳(生卒年不详)是学诗好友,《围炉诗话》自序说:“一生困厄,息交绝游,惟常熟冯定远班、金坛贺黄公裳,所见多合。”且曾自谓贺黄公《载酒园诗话》、冯定远《钝吟…  相似文献   

12.
论叶梦得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众多诗话之中,有一部颇富理论价值的诗话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便是宋人叶梦得的《石林诗话》。对于《石林诗话》,郭绍虞先生曾题诗一首:“随波截流与同参,白石沧浪鼎足三。解识蓝田良玉妙,哪关门户逞私谈。”(《题〈宋诗话考〉效遗山体得绝句二十首》其六)这首绝句不仅高度评价了《石林诗话》的重要地位,认为它与《沧浪诗话》、《白石道人诗说》鼎足三立,是宋代最重要的诗话之一,而且还提炼出《石林诗话》的理论精核,不啻是解读《石林诗话》的一柄钥匙。所谓“随波截流与同参”,正是概括了《石林诗话》诗学思想的要旨。叶…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江西诗歌的巡礼─—《近代江西诗话》读后方木近代地域性的诗歌研究领域涉足者不多。彭泽汪辟疆教授在中央大学时,作《近代诗派与地域》一文,可谓发韧之作。今日又有年轻学者、诗人胡迎建所暑《近代江西诗话》问世,匹武前贤,发扬光大。展读一过,大开眼界,综述其...  相似文献   

14.
曹旭教授用了八年多的时间,用新的方法,从注、撰、译、编等多方面的角度,对“百代诗话之祖”,中国第一部诗歌评论著作《诗品》,进行了“立体式”的研究,出版了《诗品集注》和《诗品研究》①两部著作,本文就其研究特点略作评说。一、“面向世界”和“集大成”《诗品》作为“诗话之伐山”(明毛晋语)、中国“诗话之源”(章学诚语),自问世以来,研究者代不乏其人。但真正的研究,应该是从清咸丰十年(1860)开雕的张锡瑜《钟记室诗平》三卷开始的。自1860年至本世纪末的一百多年间,中外学人写出的有关《诗品》的研究著作约…  相似文献   

15.
<正> 自孟子提出读诗应知人论世以后,我国历代论诗者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一直比较重视。宋代计有功编辑《唐诗纪事》,除选录篇章外,着重记载写作诗歌的本事和背景。清代经史之学发达,学人于此更为重视。在《唐诗纪事》影响下,出现了《五代诗话》、《宋诗纪事》、《辽诗话》、《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明诗纪事》等著作,近人又辑有《清诗纪事初编》。唐以来历代都有了这方面的资料专辑,对于研究古代诗歌者提供了很大方便。人们习惯上认为诗歌昌盛于唐代,实际上魏晋南北朝时代,诗歌创作风气已极普遍。自建安时代  相似文献   

16.
《古今诗话》成书年代考李裕民关于《古今诗话》的编写年代,郭绍虞在《宋诗话考》中推定“当在北宋之季”,最近有人据郭绍虞所辑《古今诗话》第351页之末引杨诚斋的诗句,对郭说提出异议,怀疑是南宋晚期的作品。郭绍虞费了多年心血,作《宋诗话辑佚》一书,为我们研...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言《诗话》源自欧阳修是有道理的。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诗话》渊源是钟嵘的《诗品》却可商榷。《诗品》按他的说法是“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与《四库提要》说《诗品》的“第作者甲乙而朔厥师承”都不同于宋人《诗话》的本源。诗话记事以资闲谈,比较放纵、漫杂,旷逸。欧阳修自己在《诗话》自序中也说:“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资闲谈也”重在漫谈,不拘定格。《四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小说,有关它的成书过程说法颇多,《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对于《西游记》研究意义重大。笔者从现存《取经诗话》文本入手,结合唐代说经、唐代白话小说及唐代有关宗教信仰等材料,认为《取经诗话》其实是一篇出自于民间艺人之手的充满民间文化色彩的唐人小说。  相似文献   

19.
蔡镇楚教授以20多年的苦功,集中于东方诗话学的研究,注重从诗学、史学、美学、文献学、比较文学、审美语言学、宗教学、民俗学、文艺学等多层面上对中国诗话、日本诗话、朝鲜诗话等进行多角度的系统研究,以《中国诗话史》、《诗话学》、《石竹山房诗话论稿》三部专著奠定了东方诗话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学习动机理论,从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出发,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写作教学进行研究,就如何提高中高级阶段学生写作学习动机提出建议与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