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利率的市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利率市场化包括:金融交易主体拥有利率自主决定权,资金市场自发决定利率的水平和结构,选择国债利率为基准利率,政府对利率进行宏观调控等内容。利率市场化可分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央银行利率,开放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逐步放开债券利率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利率开放的整体计划,中国人民银行将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坚持渐进改革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逐步实施我国利率放开的“三步走”战略,即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 9月 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 9月 21日开始,改革我国的外币利率管理体制。这标志着我国利率体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利率市场化是指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下,利率由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调节并由融资双方自主决定,其实质是由市场配…  相似文献   

3.
梁涛  李健欣 《创新》2014,(4):49-53
2014年年初,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悄然上浮10%,暗示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拉开帷幕。虽然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由里至外的推动力,但是短期内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市场仍存在一定的障碍。文章在借鉴美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其对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吴炳辉 《社科纵横》2006,21(7):60-61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业改革的主要环节,也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探索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在理解利率市场化理论的基础上,来分析改革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促进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加强金融市场竞争、有效动员和分配资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进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因而中国彻底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也必定蕴涵诸多风险。为了降低改革风险,增大改革成功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一步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进而提出治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我国金融深化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政府的金融约束政策在维系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此产生的对利率的管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并且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其负面影响也日趋增大.本文通过对利率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对我国央行利率政策对储蓄与投资的效应分析,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生活中,利率是很稳定的因素,它不是根据市场调节的,所以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逐步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以利率为操作工具对存贷款利息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作用程度也随之体现出来。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针对新形势下对利率的作用规律认识的要求,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利率作用的规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全社会的金融化进程与真实利率之间正相关关系;其次,中国转轨经济时期利率对物价、M2、贷款等经济指标作用的改变;最后,将利率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综合考虑形成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由民政部门垄断经营的殡葬行业将逐步开放,殡葬行业市场化势在必行。殡葬行业市场化机遇和挑战并存。所谓机遇,在坚持殡葬改革的前提下,各种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将逐步取消,市场化本身就意味着自由竞争,谁的管理水平高、服务态度好,  相似文献   

9.
金融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关键环节,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因而利率改革也就成为倍受关注的改革热点之一。当前,我国利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中介目标利率,其它所有利率都围绕目标利率按价值规律运行的市场利率体系。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资源短缺特别是资金短缺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的约束条件,按照利率改革目标的要求和市场供求、价格机制作用的规律,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会升高,这样才能节约使用有限的资金,将其配…  相似文献   

10.
信息之窗     
《社会》1993,(11)
著名经济学家肖灼基说,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深化金融改革,其内容主要有六点:——中央银行行政化。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制定金融政策、管理金融企业、调控金融市场、发行流通货币等,不从事金融业务,不搞企业化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专业银行企业化。所有专业银行一律改组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市场原则进行充分觉争,优胜劣汰;——银行利率市场化。银行有权自定贷款条件,在中央银行规定的最高利率和保护利率幅度内,银行可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定利率,灵活调整利率,运用利率杠杆调节资金供求;  相似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利差:2000-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我国32家商业银行2000-2008年的数据分析银行利差的影响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政策是影响利差的重要因素,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冲击导致利差显著扩大;随着银行业商业化改革的深化,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均在利差中得到补偿,但流动性风险尚未得到体现;金融创新和中间业务发展为银行调整利差提供了空间;有待改善的金融生态使商业银行支付隐含利息进而扩大了银行利差;中小银行相对于大银行能获取更高的利差;银行管理质量和融资体制对利差产生一定的影响;利差还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市场化改革就是在不断交锋的理论争议过程中实现渐进制度转型的历史演进过程,目前改革又陷入新一轮“市场化争议”风波和矛盾激化困境。但是,市场是一种无限开放、不断拓展的系统,市场经济是一种广域覆盖的联动体系,对中国来说任何真正的改革都必须是以市场为取向的,要取得改革最终成功,必须实施全域协同推进战略。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市场化改革进程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目前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问题多多、矛盾重重、民怨纷纷的领域恰恰是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行政性垄断行为泛滥的领域。因此,未来中国改革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大方向,同时注意采取“反落差”推进策略,在滞后的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非物质生产领域寻求新的重大突破,以便为最终完成改革大业奠定构架基础。  相似文献   

13.
促进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科技项目由于其特殊的风险特征而使商业银行"惜贷"。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可以尝试对科技贷款进行创新性定价。将贷款与科技项目的收益挂钩,从期限结构和动态制定利率两方面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科技贷款创新定价。  相似文献   

14.
陶士贵  崇亮亮 《创新》2014,(1):64-71
随着我国逐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货币替代和货币反替代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文章选取19942010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适合我国的货币替代和货币反替代的模型,并通过VAR模型、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国民收入水平、中美两国利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实际有效汇率对货币替代和货币反替代的影响程度。结论表明,国民收入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对货币替代的影响较大;货币反替代率与国民收入水平增长率以及中美短期利率差异的增长率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原罪"和货币错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之后,肖(E.s.shaw)和麦金农(R.I.Mcdinnon)有关金融自由化理论著作的发表,再加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波助澜,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近20年内纷纷推行了以取消利率上限,取消信贷直接配额为中心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利率作为金融资源的诱导手段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机制以及市场“最灵敏”的调节机制 ,在微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计划和市场经济双重体制交替运作的环境里 ,在金融法制不健全 ,监管不力的状况下 ,场外金融交易的活跃以及金融业的违规经营 ,使严格行政管制下的现行利率机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 ,利率市场上的种种不正常现象充分反映出利率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说 ,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金融法制化的建设呼唤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发展缓慢,原因在于: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生态主体存在产权不清和组织结构、员工素质欠缺的问题;又受到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融资市场、监管模式和法律保障的约束;金融生态调节不力。为提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应该放松行业准入,加速银行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配套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试论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包括业务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的内容。经过体制改革,我国金融的创新和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实效,但仍未突破计划体制的传统框架,存在的问题还不少。金融创新和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重点应放在大力推进股份制银行、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实行混业经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金融深化与中国金融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秋  刘殿新 《学术交流》2006,(1):96-100
金融深化在改善金融制度、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金融秩序动荡进而引发金融危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逐步提高,金融相关率逐渐增长,金融机构组织不断创新,金融市场健康成长,这个过程正是中国金融不断深化的过程。迄今为止,我国虽然尚未发生全局性的金融动荡,但我国金融业同样存在大量不安全因素:如金融机构高居不下的不良资产,保险业的无序竞争,上市公司的不良业绩等等。在金融深化进程中,保持我国金融稳定发展的路径选择应该是: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谨慎开放资本市场,稳步推行金融产权改革,准确把握金融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0.
向宇  向晓旭 《求是学刊》2012,39(4):44-48
近年来,人民银行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经济中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等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效果并不理想.文章基于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判断提出,政策时滞和公众预期、利率非市场化、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以及该政策本身的制度缺陷是造成法定准备金政策效果有限的原因,据此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加强政策配套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