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就是对原来的集体经济进行了改革,也是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最重要的是普遍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联产就是联系产量来分配,承包就是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是集体所有的,包给农户使用,使用权归他的做法,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拥护。这种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一种新的创造,它是在包产到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始是搞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2.
经济责任制,是一种把经济责任同经济利益联系起来的经营管理方式。它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划分经济权力和经济责任,使经济责任同经济利益挂钩,以便调动生产单位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搞好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果。它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包”字(包权、包责、包利)。它的具体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 目前,我国农村广大社队对社员实行的经济责任制是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责任制,基本形式有三种: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统一经营、联产到劳;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国家对集体实行征购包干,  相似文献   

3.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践证明,这种以户为核算单位,以人口为依据平均承包土地分散经营的办法,突破了过去集中、僵硬、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把农民为主体的劳动者与土地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更直接、更密切的结合起来,保证了广大劳动者的经营自主权、消除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绝大部分村社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基础比较厚实的乡镇开始由温饱向小康水平过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纠正农业中的“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计酬责任制,使生产者的权、责、利,有机结合起来,把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以及劳动者所获得的物质利益紧密起合起来,较好地满足了劳动者对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直接利益的追求,使我国农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从1952年——1978年的26年间我国农业劳动率只提高了2.7%,而在实行责任制后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生产的各种经济责任制中,由于自然条件、农业机械装备、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形态有许多形式,可归结为三大类:一类是生产条件较优越,机械化程度较高,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的社队,它们主要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生产队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对劳动者实行联产计酬,就是要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计算报酬。还有一类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农业机械装备与集体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在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土地是按一定的地域归所在地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者集体所有的。以前,集体所有同集体劳动与经营是统一的。二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在农业上实行集体劳动与经营的形式是不利于生产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代之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形式即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决定的,他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资本论》第2卷,第44页)这个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也是适用的。因此,要弄清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必须研究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生产时,始终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作为两个要素,作为物的生产条件和人的生产条件,并从二者结合的方式上去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我们考察社会主义也应这样,不但应该分析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还应分析劳动力的所有关系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把握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对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关系的分析研究,就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是决定的生产部门。因此,判明劳动生产者的性质,对于社会形态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我们不能把劳动者孤立起来进行考察,必须考虑到:“不论生产的社会形态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代”。显然,生产方式就是判明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而生产方式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也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如果我们仅从一方面来立论,就难免以偏概全了。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既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又是生产关系的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分别结成技术组织关系和经济组织关系。技术组织关系是指由劳动的技术分工所形成的生产诸环节的连续性和劳动者之间的制约关系,它包括劳动组织的规模、分工与协作的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的技术比例。因此,这种关系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生产诸要素的组合状况。技术组织关系的变化会改变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职能和参加劳动的方式,从而导致劳动者经济组织的改变。由于劳动者参加劳动的方式是经济组织关系的一个方面,经济组织关系能否顺应技术组织关系的发展要求,往往以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方式即经营方式是否变化为  相似文献   

11.
詹彪同志在《劳动力所有权,还是劳动的社会形式》 (载《江淮论坛》1981年第三期,简称《还是》)一文中认为,劳动力个人所有这个概念,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是不必要的。他说:“对生产要素的占有,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只有使它们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生产,对生产要素的占有,也不是现实的生产关系,只有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即特殊的生产的社会形式,才是现实的生产关系。因此,我认为作为生产关系要素的,是劳动的社会形式,而不是劳动力所有权。”  相似文献   

12.
论分配不公     
所谓分配不公,主要是就生产成果或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而言的。当前的分配不公是指收入差距过大或过小,超过人们主观上所能承受的程度。分配虽是一个经济范畴,但分配中体现着人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分配不公会使劳动者积极性下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马克思曾经说过,“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页)这就是说,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式,表现为生产方式的性质,并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及分配方式。由此可见,研究分配的公与不公问题,必须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分  相似文献   

13.
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是把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同承担的经济责任及其实现的经济效果结合起来的一种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它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既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和劳动者之间进行分工协作的一种制度,又是现阶段按劳分配在工业企业中得以具体贯彻执行的较好形式。它把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分配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更确切地说,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责任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实行权、责、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济管理制度。因此,实行经济责任制,必须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紧紧抓住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核心。因为提高经济效益是建立经济责任制的出发点和落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中的能动因素,是任何社会生产都不可缺少的主体部分。但是,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劳动力在生产中的地位,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以及社会对劳动力的使用,则有很大的不同。本文旨在探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对劳动力的安排、使用和培养、保护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从而说明社会主义较之资本主义在劳动制度上的优越性。一、劳动分配的计划性和灵活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现了一切重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起了根本变化。劳动力已经不再是商品。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就不仅仅是被作为劳动力来使用,而且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他们就有权运用公有的生产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行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由集体统一经营为主转为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从根本上消除了生产中的“大锅饭”、“平均主义”,初步实现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有效结合,从而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分散经营、平均承包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某些局限性愈益明显,如:不少地  相似文献   

16.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工商业同农业有很大不同,但是实行经济责任制,包括对一部分国营企业实行盈亏责任制,同样有利于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增强劳动者的主人翁责任感,推动生产的发展。”物质利益关系和劳动者的主人翁责任感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实行经济责任制,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增强劳动者的主人翁责任感,就能够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生产的发展。下面联系山东省工业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的实际,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流行的观点,是把生产关系的规定性,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其实不然,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它具有两重规定性:其一,是从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考察所获得的一种规定性,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以后由此决定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其二,是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上考察所获得的另一种规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拉萨尔主义正义观的批判,深刻地阐明了劳动、生产资料与正义的关系问题.与拉萨尔主义将劳动视为分配正义的出发点和基石的做法不同,马克思认为,这一观点忽略了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扭曲了研究社会正义问题的方向.实质上,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社会非正义现象的总根源.拉萨尔主义所提出的劳动构成正义基础的观点,不过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理论基础的承继与改装.因而,讨论劳动能够带来什么权利、劳动者应当享有什么等问题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决定性的问题则是关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并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运动改变这种状况,从而使广大人民公正、平等地共享劳动所创造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资本论》第二卷第44页)本文试图就社会主义生产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特点,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劳动力不完全的个人所有分析社会主义生产二因素结合的特点,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作为生产的条件是如何分配的。马克思说:“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党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在全国广大农村,因地制宜地普遍实行了各种联产责任制。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联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广大农村政治安定,经济兴旺,社员们兴高采烈。农村形势之好,用社员自己的话来说,是“合作化以来所未有过的”!但是,由于长期左的思想的影响,至今有的同志仍对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