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复活》     
一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这一时期。这是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日益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在准备和醞釀的时代。托尔斯泰的晚年,更是列宁所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的伟大时代。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被列宁称为“臭名昭彩的”改革。农奴主借“解放”农奴的名义,割取农民大量的土地,榨取巨额的人身和土地的贖金,把  相似文献   

2.
《烟》是屠格涅夫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作者开始构思于1862年,在1865年至1867年内写成。 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改革”。农民对土地和自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在1861年到1863年内就发生了两千多起抗命骚动。沙皇政府残酷地镇压了他们,同时也镇压了揭露“农奴改革”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动贵族疯狂地反对一切进步,公开鼓吹倒退,要求恢复农奴制。自由主义者逐渐地与反动政府同流合污。流亡在国外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奥加廖夫转向了民粹主义,相信俄国独特道路,企图通过半封建的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1861年俄国农奴制废除以后,沙皇政府在政治、司法、行政和文化教育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其中一项就是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地方自治局的设立,是俄国政治制度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表明农奴制国家的封建等级制度,开始让位于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选制度。尽管这种民选制度还只限于地方自治机构而不是国家政权机关,和同时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议会制度不能相提并论,但这种民选制度的出现,确实是对俄国绝对君主专制制  相似文献   

4.
一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到新阶段——帝国主义阶段。沙皇俄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虽然都是比较落后的,但是自从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尽管还存在着大量农奴制残余,资本主义还是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到八十年代,俄国已经出现了卡特尔组织。九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沙皇俄国在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有了迅速的发展。马克思说:“解放农奴,就会使俄国的侵略性增强千百倍。”俄国政府在国內地主、资产阶级竭力要求向外侵略扩张的推动下,于一八七一年七月悍然派兵侵占我国伊犂地区,妄图据为己有,“永不归还中国。”一八八一年,它通过武力逼签的《中俄伊犂条约》除了割地、勒索赔款,进一步攫取政治、经济特权外,又用武力劫走十万多中国伊犂居民,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这是一项国际罕见的血腥罪行!  相似文献   

6.
1862年屠格涅夫发表了他的第四部长篇小说《父与子》。这部小说1860年8月开始写,到1861年6月写成,正是农奴解放前后。 农奴解放前后围绕着废除农奴制问题斗争十分尖锐。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用暴力推翻农奴制;贵族自由主义者主张由上而下的改良,打着“进步”、“自由”的旗帜维护农奴主既得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不是无缘无故地在俄国出现的、它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的基础上。 在当时,俄国已经形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条件和前提。 沙皇俄国并不是早期的帝国主义国家,它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要比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晚得多。但自从一八六一年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首先是工业资本主义,在俄国迅速发  相似文献   

8.
一八六一年,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由农奴制的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因此,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了近代俄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当前我们探讨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问题,从中取得些借鉴和启示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认为沙皇政府支持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他们论述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状况,认为外国工业品的输入使中国的生产者受到很大的损害.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从转变工作重心、增强国家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等视角,阐述了无产阶级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探索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度之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农奴制度残余之间的矛盾仍十分尖锐,终于爆发了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迫使沙皇政府颁布“10月17日宣言”,准备召开“有立法权的国家杜马”。从1906年5月召开第一届杜马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先后召开了四届国家杜马。沙皇的立法权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失去了它的无限制的性质。沙皇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11.
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专制制度迅速向资产阶级君主制演变。这种演变既表现为专制制度社会基础的变化,也表现为俄国政权机构的变化,某些政府部门(财政部)日益资产阶级化了。据此作者认为在1861~1904年间,俄国专制制度发生了部分质变。  相似文献   

12.
安·巴·契诃夫是一个社会转变时期的作家,他的一生(1860—1904),正好处在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代,“这时旧的东西无可挽回地在大家眼前崩溃了,新的东西则刚刚开始安排”.1861年废除农奴制开始的封建旧秩序的崩溃,虽然促进了资本主义这个“新的东西”的发展,但农奴制的残余在社会上依旧大量、广泛、严重地存在着.到了契诃夫开始创作的八十年代,俄国进入它历史上的所谓“黄昏”时期.专制制度由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愈形暴虐,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一时间,苟安心理、庸俗习气泛滥,“小事论”和托尔斯泰主义广为流行.在文坛上,一方面是以托尔斯泰、契诃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另一方面又兴起了一股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文艺思潮:颓废派鼓吹“纯艺术”,民粹派文人则力图把文学变成他们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13.
农奴制度的长期存在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俄国农奴制度晚至1861年才被宣布废除,原因在于它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基础,是俄国贵族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同时,东正教影响下俄国农民的“好沙皇”观念及农民的生存需要也有助于俄国农奴制度的发展。在俄国历史上,农奴制度是一种弹性的制度,它实现了沙皇政府、贵族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均衡,从而形成了一种低水平的均衡陷阱。这种均衡陷阱也是俄国农奴制度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瓦西里·格里戈耶维奇·别罗夫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的俄国社会面貌,画家以他的前辈所不曾有过的单刀直人的手法,猛烈地抨击社会的黑暗与不平,揭露沙皇制度的残暴腐败、僧侣的厚额无耻、商人的势利与庸俗。他的画是对现实的抗议。别罗夫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并对城乡劳动人民的痛苦与灾难寄予深切的同情,他站在人民一边“对人民难以忍受的苦难和屈辱感到非常愤慨和痛心。”因此人们称他为“人民画家”,把他同音乐家中的穆索尔斯基和“巡回展览画派”中的杰出代表列宾相提并论。他…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世界历史上,俄国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中,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一系列改革,对其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乃至于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这种作用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尚有深究的必要。它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把握住俄国资产阶级和沙俄帝国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列宁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是与影响过运动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级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1) 贵族时期,大约从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1861年到1895年;(3) 无产阶级时期,从1895年到现在。”十九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农奴制经济内部逐渐成长起来,它迫切要求冲破  相似文献   

17.
1825年12月14日,俄国贵族革命家因不满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在彼得堡等地发动武装起义。故史称“十二月党人运动”,而其参加者史称“十二月党人”。列宁说,1825年俄国第一次看到了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运动,把它作为俄国革命运动的开端,因而受到苏联史学界格外重视。而我国对其研究还刚刚起步。所以,本文就苏联的十二月党人历史编纂学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信中反对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希望农村公社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事实上,俄国自1861年改革以后,正在走向资本主义。要阻止这一进程,就必须推翻沙皇专制制度。马克思把希望寄托于1877爆发的俄土战争,希望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从而引发国内革命。但战争以土耳其的失败而告终,马克思的希望未能实现。这种情况使得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的发各已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加紧了对人民的控制和对社会思想的监督,企图消灭任何革命的可能。但是,十二月党人所开创的事业没有落空。进步的俄国知识分子在沙皇政府的压制和摧残下顽强地抗争,他们抨击农奴制的黑暗,发出改变现状的呼声。在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反农奴制的思想从启蒙性质逐渐向前反展,出现了革命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股思潮。这一时期,俄国社会思想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与俄国当时最突出的社会经济与政治问题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20.
彼得一世的改革与俄国专制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专制君主制度的形成,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是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结果。当然,俄国专制制度形成时期的社会状况,同当时的西欧国家的情形有所不同。列宁指出:“俄国的农奴制以及农奴主地主等级不是脆弱的和偶然形成的,而是‘比文明世界任何地方’的‘巩固’得多,坚强得多,有力得多,权力大得多”。这也就使得俄国专制制度的形成有其自己的一定的特点。专制君主制度是一种统治形式,在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就是沙皇的权力要多大有多大。人民根本不能参加国家的机构和管理国家。沙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