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人民的拥护和信仰的前提是良法公正的实施。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新常态下,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力保护人民利益的社会根基。社会公正视域下,努力推进司法活动利民化,强化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仰性;全面推进司法活动民主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程序的理解性;科学推进司法制度规范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结果的信任性;积极推进司法案件公正化,强化公众对司法行为的依赖性;加快实施司法主体职业化,强化公众对司法主体的监督性;合力建构司法文化立体化,强化公众对司法权威的认同性,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谱写中国梦的法治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新的社会冲突与纠纷,克服法律的局限性,更好地追求和实现公平正义都要求法官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权.为了使司法应对新的观念和变化了的社会或政治条件,运用司法自由裁量权是必要的.而法官在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权也应考虑价值观念、公众期待、人大监督、法律法规等规范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透明度日益增强的今天,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是公众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形成公共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重要工具。媒体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特点,使得它承担着引导舆论和稳定社会的职责,这些职责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结合社会中产生的真实案例,分析影响刑事司法公众认同的因素,为提高刑事司法公众认同实现可能,为刑事司法公众认同全方面研究奠定基础。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已经在规范和制度层面上日臻完善。但是,在目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规范和制度的日趋完善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刑事案件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并时常被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媒体推向风口浪尖。相较于其他案件,刑事案件作为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在被舆论广泛关注的同时,往往更多地成为了各种社会群体和各个利益阶层表达利益诉求和意愿的对象。透过舆情,感受到的是公众对司法公信力的质疑和担心。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公共事件都会引发关于"批评"和"抹黑"的争议。一种言论,到底是"批评政府",还是"抹黑中国",如何定义引发了舆论场的交锋。比如,批评中国社会的某个阴暗面和社会问题,比如司法不公或贪污腐败,是批评还是抹黑呢?公众在很多问题上喋喋不休的争议,最后都会纠结于这两个词上,不同派别和立场的碰撞也都在这个界限上:一方说自己是正当的批评,一方攻击说是抹黑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当前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分配结构和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涉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居民住房、安全卫生、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利益的社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网络视域下,如何构建政府信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对公众舆论和社会心理进行正确引导,也需要政府不断加强信用建设,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一、完善政府舆论引导机制完善舆论引导机制,是从制度上保证政府在舆论引导方面有专门人员负责,有工作方案可依,各项工作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人们认知水平和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公众舆论宣传等外部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期的公文写作面临一些革新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何进一步提升公文写作技巧与公文写作能力?本文就此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微博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娱乐、关注社会热点的重要工具。由于微博本身所具有的媒体特性,又尤其是它在众多突发事件中的重要表现,微博也越来越受到传媒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一个微博时代,主流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进行社会舆论引导的过程中面临着时间上的滞后、自身舆论引导与公众舆论产生的滞后。但微博本身所含有的盲目性和使用者新闻素养的差异性,客观上也使它作为公共的自由意见市场所形成的舆论倾向具有不确定性,甚至是社会危害性的可能。因而,微博时代提高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不断有因媒体采访引发的公众事件,这在掀起舆论轩然大波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亟待探究的现实课题,那就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进程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应对媒体采访,正确引导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一个法治国家,已是我国现阶段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在现代的法治国家,媒体监督和司法独立俨然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司法独立要求司法机关在不受任何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追求司法公正,伴随着司法公正又出现了是司法公开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规范媒体对司法的监督,以至于使司法独立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受到了不良的冲击,这又是违背法治建设初衷的。随着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尤其近年来互联网等媒介的发达,公众获取信息和发表言论的途径日渐增多,由此,媒体舆论如泰山压顶般指向了司法,并逐渐开始影响、甚至主导司法。辨证的看,这种影响并不是单纯的只有积极面或者消极面,而是像一把双刃剑一样,作用于司法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司法独立。当然以上谈到的只是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冰山一角",我们不妨就从这一角开始,发散思维,探讨一下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转型和改革向纵深推进,多重利益冲突、多元价值观念不断重构舆论议题,舆论场中集体记忆与个体事件相互触发与强化,诱发公众负面消极甚至极端的社会共性情绪,存在极大的社会治理风险隐患。从心理需求层次及议题结构角度展开探讨,积极掌握社会情绪的表现形式及演绎规律,不仅是缓解社会情绪、完善社会诉求表达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民众政治参与水平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莎 《经营管理者》2009,(13):175-175
在日益法治化的时代,越来越强大的新闻舆论影响力对司法进行监督是必然趋势。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司法工作需要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需要与社会保持适度的距离。可是,一些媒体滥用权利,超越了这个"度",使"媒体监督"蜕变成"媒体审判",严重干扰了司法工作独立。随着我国民主化、法治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平衡新闻监督对司法独立的影响就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4.
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被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人民法院是保障司法系统有序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是解决纠纷的终结点。法院错案追究制的设立就是为了确保审判质量,克服司法不公。"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主席给司法机关提出的要求,也是司法机关工作的目标。杜绝冤假错案不符合事物客观规律,因为没有人能还  相似文献   

15.
1月15日,民政部召开全国民政系统视频电话会,一直到县一级。对近期的舆论批评,部长李立国在会上坦言,民政工作发展不平衡有制度建设滞后、安排缺失的不足,也有民政部门在接受公众和媒体监督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应之处。他强调,民政系统一定要在公众关注和媒体监督中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这个会议也使一个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又一次浮现在公众面前:政府与舆论,如何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司法的独立审判与网络舆论的冲突与互动越发频繁,网络舆论监督成为司法监督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论的属性,冲突产生的原因,寻找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理想的衡平状态。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传播及其引导机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晖  董雨  付淼 《决策》2011,(6):I0021-I0022
舆论是大众传播的主要内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在大众传播中异军突起。所谓网络舆论,是指“公众(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意见的总和”。有调查表明,网络舆论在近年来多起社会事件中成为事件发展的主导力量,日益显示出其在信息渠道、互动空间和生活平台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职能与信息资源整合的网络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与双向对称式(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模式等特点,所以政府门户网站具备在公关危机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的能力.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目前政府门户网站对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时作用还很有限,还存在着大量制约因素,比如政府门户网站的关注度不高、信息发布缺乏政府的配合及制度保障、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平台搭建的不完备等等.因此研究认为政府门户网站应着力加强网站的自身建设、加强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努力做好公关危机事件中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桥梁这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智库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社会组织,被西方社会认为是继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后的第四部门,智库的影响力被称为除立法、行政、司法、媒体之外的第五种权力。智库在社会系统中掌握着相当的话语能力和话语资源,智库话语的有效传播对社会公共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力。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智库话语传播已经形成了日臻成熟的运作机制,呈现出国际化大型智库的显著特点。本文拟从逻辑起点、平台建设、策略原则、舆论引导、内在目标多维角度对西方国家知名智库话语传播运行机制做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前网络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池塘",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舆论格局.开放、理性、稳定的声音构成了"池塘"的正常生态,但网络舆论燃点低、噪音大、可信度差等负面特点也带来了语言暴力、群体极化、网络围攻等不良行为,破坏了"舆论池塘"生态,侵犯公众知情权,出现此起彼伏的舆情危机,我们称之为"水葫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