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茂林 《中南论坛》2009,4(4):11-15
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培养成功素质;成功素质教育的学习观是成功学习观;成功学习观对成功素质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对研究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研究生应当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2.
[摘要]民国时期梁漱溟对中国政治出路的思考有着前后不一的态度。清末民初,他热衷于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民国十一年至十六年,他逐渐认识到西洋政治制度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民主政治制度。梁漱溟政治态度转向的原因首先在于民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现实与改造政治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使然;其次是他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认识到政治的背后有更深的因素在,那就是一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和社会构造,中西文化根本精神的不同是中国仿行西方政治制度不成功的根本窒碍。梁漱溟作为一个有敏锐触角的思想家,在对中国政治出路问题上所做的令人钦佩的艰辛探索,具有独到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塑造的成功形象之一,他不同于他的师兄孙悟空,更不同于师父唐僧、师弟沙和尚。他是师徒四众中的一个地道的凡夫俗子:贪色、贪睡、贪吃、贪财。他持信的人生态度是现实的、感性的、个体的享受,对能否取回经根本不感兴趣,他的精神全用到追求极度的个体享受上。可是这个“肉欲”很强的和尚在取经结束后,也脱俗入戒,被封为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普遍现象且危害极大,因此,发达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开发落后地区,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落后地区开发成功的基本前提;国家的主导作用是落后地区开发成功的关键;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落后地区开发成功的保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落后地区开发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美国真是一个富裕社会吗?——是现代资本主义能消灭贫困和保持充分就业的成功的证明吗?在四年前,如果对这个问题作否定的回答,就会被认为足以证明你不是一个戴布幅的(cloth-cap)工会会员,就是一个没没无闻的左翼知识分子。从政治上说,富裕这个字在1959年也许是时髦的;但今天它肯定已是过时的题目了。对密达尔来说,这是他运气不好。他根本不是  相似文献   

6.
<正> 一实践最根本的一个本质特性,就是它是一个物质性的活动。是否承认实践的这一根本特性,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分水岭。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都讲过实践、效果、成功等大体相同的名词,虽然实用主义也“认为实践是唯一的标准”。(《列宁选集》第二卷第三四九页注)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同实用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毫无共同之点,而且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生产劳动的要素及其本质,他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相似文献   

7.
R·M·黑尔对功利主义的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M·黑尔在他的普遍规定主义的理论框架内 ,对功利主义进行了论证。他利用道德判断的可普遍化性 ,证明在道德思考中 ,必须给他人的倾向与自己的倾向以同等的地位。由此得出结论 ,道德思考的模式是功利主义的。然而他忽略了在我们不能撤销他人的倾向或欲求这一点上 ,他人的倾向与自己的倾向有着根本的不同。因此不能像为了自身欲求在总体上的最大满足而牺牲自己的某些欲求那样 ,为了社会总体欲求的最大满足而牺牲某些人的倾向。因而 ,尽管他的论证颇为精妙并且貌似有理 ,但最终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成功观是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关于什么是成功,成功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才能走向成功以及评价成功的标准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大学生有怎样的成功观,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成功观关系着现实的学习状态即就业的基础;大学生成功观影响着大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大学生成功观制约着大学生终极就业目标的实现。大学生成功观与就业的关系提醒我们,在就业观教育过程中,要突出成功观教育,把就业观和成功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经略西北边地的人本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定元年(1040年)到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奉命出使西北延路等边地负责抗击西夏的活动,在此期间他以人本主义的理念为根本出发点,在攻守抉择上主张“防御”战略,以最大限度减少民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在战术方针上着眼于调动“人”的能动性,不仅发掘宋军汉民的积极性作为防御的主体,同时大力组织边地蕃民作为御边的有生力量,而且大力启用各类人才服务于御边事业。范仲淹经略边地的作为彰显了他的人本主义理念,其御边所取的成功是他奉行这一思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A·N·怀特海死去已快10年了,今天比以前更明白看出来他是古典哲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一个大规模的哲学体系的建立者,涉及到回答一切有关宇宙的本质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根本问题。在寻求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观中,他想找到下面这些重大问题的答案:宇宙的根本特征,变与不变的相互关系,心物关系,以及历史和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胡适的经验主义实在观彰显了人的主体性原则;工具主义真理观否定了终极真理论;重疑求证的方法论突出了理性主义精神;改良主义历史观表达了反封建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因此胡适的实用主义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曾被广大知识分子接受,它无情冲击封建文化的堡垒,大力破除封建思想的束缚,在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中促使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五四"时期的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任职时间最长、威望最高、影响最大的校长,他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办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李达作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生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李达充满着为真理和人民利益而献身的强烈感情,他敢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无私无畏直到献出生命。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品格。他强调治学要甄别书中真伪,不可盲从书籍;要根据自身实际和研读内容,有所区别,讲求方法;要与社会现实政治相联系,经世致用。探寻曾国藩实事求是的治学品格,于当今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林伯渠的人格魅力及其在延安精神建构过程中的重要贡献,运用文献分析法考察相关历史文献。研究认为,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政治方向坚定正确,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战士”;注重调查研究,能够灵活地坚持原则,无私无畏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真理卫士”;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普通老百姓”;切实为人民谋实实在在利益的“老勤务员”;和其他优秀的战友一样,他以自己的丰富思想和实际行动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诠释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是延安精神的人格化身。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对20世纪美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尼尔的剧作《榆树下的欲望》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从自然主义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因素,并且探讨作者自然主义倾向的源头———成长经历、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以及对东方哲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作为一个伟大的现代派作家,奥尼尔又远远超越了自然主义的局限,体现了他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特定历史时期,以卓越的哲学智慧和巨大的政治勇气,从历史的维度和辩证法的维度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作出了独特的阐释,并在实践中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恢复和继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扬雄,西汉大儒,一生著作颇丰。扬雄以儒家正统传说为思想归向,强调自己以孔子为师,“治己以仲尼”,但他并不因此认为孔子是不可超越的,相反,他主张学习是无止境的,儒家学说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正是由此,扬雄对孔门十哲的评价是贬大于褒,把他们湮没不闻的原因归结为只“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8.
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南巡讲话、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新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三次思想大解放。该文通过分析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总结了若干发人深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其著名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另辟蹊径对艺术问题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一、实践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思维态度,运用了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改变了追问的路线--从"物到作品"返回到"作品到物";二、基于对其"存在的真理"之哲学主题的关怀,从"真理的本质"方面思考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在关于"作品与真理"和"真理与艺术"的讨论中,阐明了艺术作品本源的追问对理解"存在的真理"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指示.  相似文献   

20.
元代庐陵文人刘诜的文学成就突出,其文论思想很具个性特色。刘诜提倡学古,又讲求新变,其个性追求中有文学求真的精神。他讲求“心”性与“道”“理”结合,这又要求文人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追求“清”“和”的美学理想,他所说的“清气”“和气”具有特殊内涵,是内奇杰而外清和。刘诜的个性求真和对文学精品的追求,最后还是回归和落实到在素朴幽奇之境中所进行的个体心灵体悟和感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