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汉时期著名的盐铁会议上,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同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争辩的焦点除在经济政策上的不同外,还体现在治理国家手段上是"德"治还是"刑"治之争.双方政治观点分歧的根源在于贤良文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代表民间商贾、地方豪强的利益;而桑弘羊以法家思想为依归,代表集权国家的利益.盐铁会议中的"刑德"之争可以说是整个汉代中后期社会政治批判的滥觞,反映出整个社会政治思潮的内在发展理念与趋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蓝勇在《学术研究》2 0 0 0年第 1期撰文指出 ,传统观点认为刀耕火种是中国最原始的和最早的一种农业耕作方式 ,所以一提起刀耕火种 ,就指明其代表一种极其落后的原始的耕作方式 ,往往简单地认为所有地区的农业文明产生都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但是 ,通过从历史地理学、人类学对刀耕火种的深入研究表明 ,这种看法是有待商榷的。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刀耕火种主要是指中国南方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条件下以游动耕作和烧山林为基本特征的山地旱作的耕作方式 ,即人们说的“砍烧制”、“游耕制”。刀耕火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个历史概念 ,历史…  相似文献   

3.
摘%要:汉初的"盐铁会议"是先秦以来儒家所提倡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自由经济思想与以管仲为代表的"轻重论"干预思想在汉初的一次理论交锋,这次会议上主张自由放任和主张国家干预两种经济政策思想的大辩论,对当时及后世的经济思想和政策走向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回顾这场争论,不难发现中央集权体制和国有国营是一个无法解开的"结"。  相似文献   

4.
黑琨 《晋阳学刊》2005,8(4):76-79
学界历来认为霍光是参加盐铁会议的贤良、文学的幕后指使人,而盐铁会议则是霍光、桑弘羊矛盾斗争的具体展现。其实盐铁会议的召开并非霍光事先策划的;霍光是昭帝时期的实际执政者,以其权势、地位,不必借助无实权的贤良、文学等儒生的力量即可决定政策兴废;贤良、文学能够“直言极谏”,正是西汉选举制度所要求的,并非受霍光指使而为。  相似文献   

5.
盐铁会议是西汉昭帝时期举行的一次讨论武帝时期政策得失的会议。据《盐铁论·杂论》载 ,参加这次会议的贤良、文学共有茂陵唐生、鲁国万生等 6 0余人 ,这些人于《汉书》中无传 ,其人其事已不可详考。王利器先生的《盐铁论校注》经考证认为魏相是参加盐铁会议的贤良之一。其立说中颇有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6.
西汉盐铁会议若干问题再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盐铁会议的背景,目前大多认为实质反映了霍光与桑弘羊之间要不要继续执行武帝轮台诏的分歧.但从轮台诏的主要内容以及霍光和桑弘羊的言行看,此说实际仍值得探讨.盐铁会议的论辩方式主要是讨论"古今之变",双方论辩类似辩论赛,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会议失控问题.这些都对我们重新认识盐铁会议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方针,精辟地说明了教育在我国改革开放和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反观历史,在近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教育救国”论被视为骑墙的灰色的改良主义思想而遭到了持久的批评,甚至作了全盘否定。这显然是不公正的,有必要重新认识它的历史局限性和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似乎因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而遭到否定和抛弃。这在理论上是极其片面的,实践上也是无所补益的。本文试对“知行合一”说作个重评,以就教于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对“合二而一”论的批判,把杨献珍同志连同历史上最早提出过“合二而一”的哲学家方以智一棒打死,把“合二而一”说成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糟粕”。为了实事求是地评价“合二而一”论,搞清楚杨献珍同志阐释“合二而一”的意义及实质,有必要重新对方以智的哲学思想体系,进行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做出公正的结论。一、方以智在哲学根本问题上表现了唯物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0.
西汉昭帝时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等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本文对会议召开之时代背景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对论辩双方关于本末问题的观点作了客观的阐述,对以往之成说作了必要的辩正。  相似文献   

11.
重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革命论”的要害为民主革命时期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幻想在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期。笔者认为“二次革命论”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违背中国革命规律的错误理论。在此前提下,遵循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两点拙见与学术界较普遍的看法商榷:第一,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理论体系并非形成于1923年他的两篇文章①,而是形成于1926年9月②;第二,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并非固定不变、始终如一的,而是动摇不定、时起时伏的错误理论体系。这与党在幼年时期的历史环境以及客观形势演变对陈独秀的影响是有关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党内合作”策略的形成。发展、失误到最后失败的过程,本人曾有专文论述。现在,试对“党内合作”的形式作一个总的评价,以求教于学术界。几十年来,学术界对于党内合作的形式,是充分肯定的。他们强调“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定是正确的”,是“当时能够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所接受的唯一合作形式”。只有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就能够在孙中山这面颇有号召力的革命旗帜下,通过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加速推进民主革命”。对这些肯定性的意见,我认为可以商榷。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问题》一书是论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专著,它的出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这里,我不拟对这一著作进行全面评论,只就其中所提到的两个观点谈些个人想法。该书在讲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和特征时说:“关于集体所有制是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初级形式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很肯定的。”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低级形式,这是斯大林的论断。在苏联,城市没有集体所有制企业;农村的集体农庄不能扩大生产规模,不能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最基本的农用生产工具如拖拉机、汽车等,都不能购  相似文献   

14.
重评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评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陈桐生汕头大学中文系此前的《史记》学界普遍认为,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与“究天人之际”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命题,而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是一个与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相对立的社会历史进步发展的观点。有的学者从《史记》的编纂...  相似文献   

15.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三首如下: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目前在解释此诗时,对于“不论盐铁不筹河”一句,我认为有一种释意是不正确的。一九六三年出版的《近代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一九五五级《近代诗选》小组选注)说: 不论盐铁,指不讲求盐铁生产之利;不筹河,指不治理黄河水利。二句大意是说,清王朝既不讲求盐铁生产,也不计划兴修黄河水利,赋税来源只依靠东南诸省。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三次纠“左”皆是无可厚非的。国共两党关系过早的破裂,主要是由于工农运动中的“左”倾错误激化了两党矛盾。而大革命的失败,关键在于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陈独秀的右倾,不在于对“左”倾现象的纠正,而是不敢组建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军队。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中。只有以军队领导权、统一战线、群众运动为序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高三历史教学进入复习阶段后,用于检验复习效果的各类考试明显增多,因而考后评讲就成为高三复习阶段一个不容忽视、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质量的评讲,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巩固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促进历史复习教学向纵深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上好高三历史评讲课,我们认为应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讲“审题”。即讲出命题意图。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素称《三国演义》三绝之一的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妇孺皆称”的一个艺术典型,但他在我国历史上却产生了极端复杂的矛盾现象:人民群众固然喜爱、崇敬他,而封建统治阶级也尊崇他、神化他,甚至各民族的统治者都把他当作义勇的化身,奉为无上的神灵。人们因而对他也就有着不同的评价。特别是政治上的变化往往要波及对这位古人的评价。五十年代,人们认为他的一些优秀品质是“受到人民喜爱的精华”,而到了极左思潮泛滥的七十年代初,有的论者就把他划为“完全符合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认为他的忠、义“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我们究竟应对这一艺术形象作什么分析评价呢?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封建专制时代 ,无时不被人们谈论的历史人物只有两个 :一是“至圣先师”孔夫子 ,一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本文对秦始皇帝评价问题所陈述的一管之见 ,望能得到读者的不吝指正。一、汉儒说秦始皇是个暴君汉代儒者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往往是同总结秦王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联系在一起的。汉代儒者在评价秦始皇时 ,首先看到的是他所推行的“暴政” ,认为他是一名暴君。汉初首先出面评价秦始皇的是陆贾。据《史记·陆贾列传》记载 ,陆贾在被拜为太中大夫后 ,在汉高帝刘邦面前“时时称说《诗》、《书》 ,高帝骂之曰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 ,安事…  相似文献   

20.
一、孔孟之道是关于人性的科学“危险!安全礼让!”在容易出交通事故的地方,常常看到这类醒目的大字路标。行车若没有“礼让”,就没有安全,只有车毁人亡。人类社会,除了交战的双方或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的急剧转变时刻,在正常的生产生活中,若没有“礼让”,人类就不得安宁。“礼让”从何而来?从孔孟之道而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就是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