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她,3岁半就能阅读中学生读物;4岁开始编创童话;5岁时已有数百本书的阅读量;她小学免读;9岁进入市重点中学读初一;15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在紧张备战高考的同时,她还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校园小说——《晴天·雨天》。她就是被大家称为“天才女孩”的张玄。  相似文献   

2.
陈思亮 《现代交际》2007,(11):25-26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政府打算把这本书拍卖掉。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本书学术价值不大,没有人愿意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那名穷学生在少有其他书读的情况下,经常把这本书拿出来翻阅。翻到后来,书被翻破了,书脊里掉出  相似文献   

3.
财富的品质     
人们看一个人,常常是“一白遮三丑”。商品经济时代,则是“一富遮百丑”。你说自己再有本事,可没有钱,就很难让人信服;你是大草包,可你有钱,到哪儿都能唬一气。现代人正在做一个梦——就是怎样成为富翁。于是,研究致富门路,总结致富经验的著作,也随之多了起来。目前有两本书,如果对照着来读,就别有意味。一本是中国人写的——《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书里说“中国目前有百万富翁300万人,亿万富翁1000人”。并总结出中国富翁的三个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邓伟志 《社会学》2005,(3):63-64
《和谐社会笔记》一书己经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书名叫《和谐社会笔记》,有人问我读了哪些书?说实在的,精读加粗读,真不知读了多少百本书。记得单是一家出版社的书我就读了十好几本。可是,这笔记与其说是读出来的,不如说是跑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论语·数字     
“我们一家三口都在读MBA。”——上海推出学费2年2万的儿童MBA教育项目,700余幼儿争读,某白领有了上述自豪之语。点评:只要敢骗就有人上钧,这种天方夜谭不仅仅上海有,“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如是说。点评:厉以宁教授的名气自然很大,学问也颇为了得。但这话你们听着有道理吗?记得吴敬琏教授曾提出我国应该实现全民低保,同样是经济学家,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相似文献   

6.
高铁在提速,粮食在增产,进修靠速成……在这个什么都讲快求量的时代,坐下来读一本书的慢生活是不是已经被急速前进的我们遗忘了,又或者早已成为在繁忙日程里见缝插针才能触及的奢侈品。那么——  相似文献   

7.
正这几天,读者纷至沓来,应接不暇,我虽然累一些,心里却十分高兴。爱默生有一句话:"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了一条纽带。"作为作者,我和我的读者也有这样一条纽带,他们愿意和我交流,我也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有读者说,虽然未曾谋面,却觉得很了解我;而通过交流,我和他们的距离也一下子拉近了。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  相似文献   

8.
这本书,作者已经送给我好几个月了,一直到假期我才拿来细读。读这本书,是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潜心思考的。因为它太过厚实、绵密,对我们已有的斯密印象有着强大的冲击力。此次阅读竟然延续了一个多月之久,中间有兴奋,有景仰,有感喟,亦有质疑存焉。不过,我想这大概不会是我最后一遍读这本书。记得四月份王则柯师来学校讲学,共进晚餐时我曾对他言及此书,当时罗老师刚将此书相赠,我才读了汪丁丁和万俊人教授所做的两篇序言,即已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9.
<正>他们闪耀在荧屏,可能曾有一个角色瞬间动你心怀,曾有一首歌被你一次次和唱;他们是娱乐圈闪亮的明星——但他们也承担和你同样的角色,为人父为人母……镜头前的他们虽然衣着光鲜、魅力四射,但褪去光环  相似文献   

10.
六六 《中外书摘》2010,(5):95-95
最近酣畅淋漓地读了一本好书,于是欣喜地推荐给朋友们。 最初,朋友们问我,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我会答:“这是一本如何追求智慧的书。”发现市场不是很大,后来我修正了策略,我说:“这是一本如何保证你今生肯定会变成一个大富翁的书。”阅读者众(作者提到的这本书是一本美国人写的《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人生箴言》,  相似文献   

11.
永不言弃     
2008年,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四名毕业生创办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公司——南宁天地扬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一年多,他们所创办的公司在业内就已经挤入了南宁市的前三甲——  相似文献   

12.
有时候,买了一本书或者一张唱片回家,唱片听过一次之后,不怎么喜欢,于是长久放在抽屉里。那本书,翻过几页之后,就一直放在一旁。过了很久之后,你在书架上偶尔发现这本书,一看之下,竟有相  相似文献   

13.
《华夏少年》2007,(5):85-86
问:会么是读后感? 答: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读”与“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并进行坚持不懈地练笔,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一、从文学法,读写同步;二、引导多读,以读促写;三、指导勤写,以写引读.  相似文献   

15.
训练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后,学生的“读”,愈来愈受重视,课堂上占的成分很重。以读为本。精讲多读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要把课文读懂、读透、读活,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语感训练。让他们乐于读,增强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在有情感地朗读中领悟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断话、一篇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时讯盘点     
“我们年底不能挂余案,你赶快来撤诉, (过完年)马上就可以重新起诉。不是不给你办,再起诉一次不就完了吗?又不让你掏钱。”——在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法院,一份农民工讨薪案胜诉判决执行了三年多未果,近日,该法院立案庭竟反复催促原告撤诉。一句“年底不能挂余案”,法院就紧紧地关上正义之门,冷冷地将农民工三年多的奔波、期盼堵在门外。“祝贺你加入一个在中国越来越垃圾的群体!”——当潘菊将自己拿到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消息告诉一个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时,同学回复了这样的邮件。一年多的读博时光过去,潘菊虽然不承认自己成了垃圾,但的确感受到了博士生群体面临的无奈、压力和困惑。  相似文献   

17.
岳笃 《职业》2014,(16):78-78
阅读,是提高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不乏酷爱阅读的领袖人物,在阅读中,他们的思想达到了新的高峰,推动国家和民族实现了新的飞跃。俄罗斯的冬宫有一座图书馆,里面存放着大约3万多本书,图书馆不大,但它在俄罗斯历史上却意义非凡。这些书都属于俄罗斯的一位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年-1796年)。  相似文献   

18.
微言大义     
正人有退路,就有些许安全感。等到哪一天,你真没了退路,你就发现眼前哪条路都能走,也能通。——退路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呢?就是在要紧关头,可以凭意志维持一点自尊:人家不爱我们,我们站起来就走,无谓纠缠。——亦舒今天再痛苦的事,到了明天都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相似文献   

19.
正全世界的纸媒业,面临边缘化的挑战。日本的报业,做了一次微小而善意的改变,让更多年轻人重拾读报纸的习惯。日本《每日新闻》发现,每天买报纸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是每天买矿泉水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于是,他们决定将报纸变成矿泉水瓶的包装,多一种渠道让年轻人看报。他们在执行的过程中,把矿泉水的价格减半,让每一阶层的消费者都可以负担得起。这  相似文献   

20.
世相写真     
张涛 《老年人》2014,(10):15-15
正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浪漫的人生和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罪恶的高房价◎最忙的一天是"改天",因为人们常说"改天有空聚一聚";最远的一次是"下次",因为人们常说"下次一定来"。——最忙与最远◎有钱有健康,叫资产;有钱无健康,叫遗产;无钱无健康,叫负资产;无钱有健康,叫无形资产。——金钱诚可贵,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