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垄断行业管制体制改革采取的是"先改革、后立法"的路径,法律明显滞后于垄断行业的改革,行业法律法规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障碍.在部门主导的立法体制下,垄断行业法律演进具有了内生的政治博弈特性,改革僵局成为制度均衡结果,行政管制潜藏着管制范围的扩张性和管制权滥用的倾向,从而加剧了管制失灵的风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需要采取"立法为先导、法治为根本"的改革原则,为此需要强化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形成管制的法治内生性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2.
王华 《江苏社会科学》2004,2(3):105-111
当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框架已基本确立,组成市场结构的经济主体已相对成熟时,调节市场有效运作的微观管制制度就应当及时建立,并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相应进、退,放松管制与加强管制俱为新时期中国政府制度创新的价值基点。管制作为新时期中国政府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其有效作用的发挥不仅依赖于政府是否适时、适当地履行了这一职能,而且也依赖于政府自身被“管制”。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府管制研究述评——背景、表现和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政府管制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从公共行政学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政府管制特殊成因、管制职能、管制政策过程、管制权力、管制机构自身优化等问题是当前政府管制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政府管制作为治理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在干预经济的管制运作中暴露出政府管制的越位与缺位、行政权的扩张的弊端,亟待政府管制的改革.在强化管制与放松管制的论战声中,放松管制的呼声愈加强烈,如何转变政府的管理理念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基础设施产业现行政府管制体制存在一系列的弊端。改革这种体制的基本思路是 :在基础设施产业逐步实行政企分离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尽可能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 ;改革的目标导向是在基础设施产业实现有效竞争 ;以经济原理为基础制定基础设施产业的管制价格 ;在基础设施产业积极推行股份制  相似文献   

6.
政府经济管制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安 《学术研究》2002,(11):31-34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管制与计划经济下的政府管制在形式上似乎没有差别 ,但实际上在产生的原因、功能、范围、与经济自由的关系、手段、与市场的关系、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 ,这种差别决定了在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对在计划经济中实行的政府管制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即建立新型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7.
政府管制是政府运用其特有强制力的一种行政行为,每一项政府管制行为的背后都需要财政投入。本文从政府管制的成本角度分析管制行为的有效性。不计成本的管制是徒劳无效的,一旦出现“政府失灵”,那么政府管制本身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就不能凸显。与此同时,在对政府管制成本分析基础上,笔者试图探讨今后政府管制实施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借鉴国外管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管制创新是我国政府实现有效管制的途径。在管制创新的目标和原则下,进行管制机构和立法、理念和方式、制度评估等方面的创新,这些构成了我国政府管制创新的基本架构。这样才能既适应世界管制改革的潮流,又达到我国政府对社会的良好治理。  相似文献   

9.
竞争、垄断与政府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自发因素会引起垄断,政府管制也是引起垄断的重要原因,垄断对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会造成损害,因此政府应该限制或者消除垄断。政府对由市场自发因素引起的垄断应该采取对垄断进行管制的政策予以限制或者消除,对由政府管制造成的垄断则应该采取取消管制或者放松管制,并对管制进行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予以消除或者限制。政府管制垄断和取消或者放松导致垄断的政府管制旨在维护和促进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0.
管制"管制者"--政府管制有效性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约束管制者对提高政府管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提出了运用法律手段、建立责任机制、引入权利和利益、制约信息互动等几方面的措施对管制者进行有力制约,从而在合理的管制体制框架下,实现有效的管制。  相似文献   

11.
吴伟 《晋阳学刊》2012,(5):38-47,55
对于政府管制原因的解释,大多以市场经济为逻辑起点,给出了不同的解答。本文借鉴Djankov(2003)等人的思想,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将自发秩序、私人诉讼、政府管制、国家所有制视为国家干预社会程度逐渐递增的不同方式。基于这种框架的理论解释,并用两个案例加以支持,表明政府管制在我国计划体制下早已存在,其原因主要是为了抑制政企合谋。最终得出结论和启示:我国在完善市场经济进行管制改革中,始终要防范政企合谋带来的消极影响。此外,政府管制的程度和深度取决于一定时期内无序和专制导致的社会总成本的高低以及相较于私人诉讼和自发秩序而言的管制的边际生产力大小,这对于我国目前的管制改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全管制是重要的社会性管制之一。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经济性管制可能对效率损害的凸现与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化,西方的管制重点正从经济性管制向社会性管制转变。在继续研究、改革经济性管制的同时,基于社会性管制实践所引发的对社会性管制包括安全管制的关注和研究也在进行和加强。从安全管制的目标、效果、替代工具、安全管制方式、管制责任分担等方面,对政府安全管制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综述,对深化和完善政府安全管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为我国政府安全管制的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政府管制在我国公共服务改革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松管制是西方政府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一段时期以来,放松管制几乎有趋同或替代管制体制改革的趋势。市场失灵无法回避,政府要改进公共服务供给必须依赖于适当的管制。我国目前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改革中,重要的不是“放松”管制,而是“完善”管制。应在进一步完善政府管制的过程中,推进公共经济的发展,提高政府效率,增进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4.
动态平衡:新时期中国政府管制的双重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与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模式相联系 ,借鉴国际经验 ,新时期中国政府管制具有双重属性———管制与放松管制俱为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政府制度创新的价值基点 ,其要义可以表述为 :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实现管制与放松管制的动态平衡。新管制的公共政策价值选择的要义 ,则在于有进有退、改变管制重点、修正管制方式、管制管制者。  相似文献   

15.
美国政府管制变革的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管制制度变革的历史过程以及变革原因的简要分析 ,进行反思 ,并总结了这些实践对我国政府管制制度改革的启示。政府管制制度的变革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这些启示主要在于如何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我国政府管制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治理政府管制的内外环境,矫正管制失灵,一方面要通过改革现行政府运作体制、变革管制方式、引入失信惩戒机制等政府运作模式改革来进行;另一方面,更应该科学研究市场,实行分类管理。县级政府社会性管制市场分类管理模型将直观的显示分类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府社会性管制具有纠正市场失灵、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等重要功能,是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强有力的推进器。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应确立社会性管制改革的根本取向,健全社会性管制的主体体系,综合运用命令性和激励性管制方法,实现对管制者的有效管制,从而完善我国政府的社会性管制职能。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改革,环境管制是推动企业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对于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权衡取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各有不同。地方政府作为环境管制的具体执行者,在政府间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竞争机制下,具有与企业"合谋"牺牲环境质量换取经济利益的动机。为激励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约束政企合谋,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向企业和地方政府支付信息租金和征收罚金,建立环境管制的激励约束机制。中国环境管制的实践具有加强中央集权模式的发展趋势,环境管制分权化的程度主要受企业减排成本差异、地区间发展水平和环境监测技术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中国应转变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经济激励手段,提高政府补贴,积极开发环境在线监测技术,加大对环境违规的惩处力度,科学审核环境成本,增强公众的环境教育,以改善财政分权的合理性,提高财政分权体制下环境管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政府管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公共行政领域。西方公共行政学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多种途径对政府管制进行研究,存在多种价值冲突。而在我国政府管制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加强这一研究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政府管制的根源及管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西方国家政府管制发展趋势,思考我国政府管制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论市场进入的政府管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市场进入管制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防止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而通过审批、许可等法律、行政手段对企业市场进入的限制。但我国政府对市场进入管制,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与我国广泛存在的市场进入壁垒的制度性失效有关,市场进入政府管制的宗旨是增加社会福利,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常常偏离上述目标,造成市场管制的低效。因此必须改革进入管制机制,诸如增进进入管制法制化建设,放松进入管制,加强进入管制的激励性等,都是提高进入管制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