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 ,联系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 ,用教育学的视角和观点 ,分析了大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 ,提出了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俄〕M.费罗洛娃碧鸣译文明与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在当代科学中可以将研究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观点分为以下三种:结构观点、文明观点和文化学观点。结构观点讲的是从一种结构升华为另一种结构的历史过程并根据年代将这些结构加以排列。“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个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个性教育的基本要求,并较为深入地论述了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集体主义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强调应坚持人的个性发展的辩证观。文章对实施个性教育提出了几点构想,强调更新教育理论,实行教育的整体改革对人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程 《社科纵横》2014,(6):116-119
秉承马克思"显微解剖学"的眼光,构筑"切磋琢磨"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哲学视阈。考察自由个性之生成须置其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以阐明之。从第一个社会阶段"人的依赖"的逃避个性到第二阶段"物的依赖"的个性符号再到第三阶段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从体格之独立到人格之独立再到个性之独立,从感(官)性到理性再到个性,构成自由个性的三阶生成历史。  相似文献   

5.
刘卓红  林俊风 《探求》2003,(5):54-58
社会发展决定人们观念的变迁。本文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点及其对女性发展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反思几种传统女性观念,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其之间发生的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对传统女性观念提出的新的思考。实现女性观念更新的关键,是树立平等、自主、个性彰显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6.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来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概念.在马克思那里,"自由个性"既不同于"个性自由",也不同于人的自由发展或人的全面发展,但它们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其中,"个性自由"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人的自由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途径,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自由个性"实现的最切近的基础.作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自由个性"应该被完整地理解为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而达到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组织与个性发展——兼论人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健 《探求》2002,(3):36-39
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各类规模庞大、结构完整、目标明确的社会组织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生活普遍的组成方式,主宰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只要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些传统型的组织与人的个性发展存在着太多的冲突。现代组织的发展要依靠人,因此必须研究管理活动的前提——人性本身,使管理活动符合人性发展的需求。以“全面人”为理论前提的人性管理才能使组织和个性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都谈到人的个性发展问题,并把个性的充分发展同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甚至把个性的充分发展同共产主义相提并论。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左”的思想影响,人们讳言个性发展;在资产阶级自由化肆虐之时,有人甚至把个性发展同社会主义对立起来,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个性”,从而导致理论上的极大混乱,在实践中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正确认识和适度把握个性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这一问题,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而且是实践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拟对此作一些最基本的考察和探讨。一、关于个性发展的历史回顾所谓个性,一般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社会条件和教育状况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就其内容看,它主要包括受不同社会规范(如一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宗教、道德和风俗习惯)制约  相似文献   

9.
朱振林 《学术交流》2007,1(12):209-212
现代人学理论表明,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践的过程中生成的,人是历史的存在物,也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生成过程表现为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辩证统一过程,它促使大学教育进入个性化培养阶段。因此,应当转变大学教育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重新厘清大学教育目标,促进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与个性充分丰富;重新认识大学教育功能,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化过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社会信息学的两种观点:列宁格勒克鲁普斯卡娅国立文化学院的作者集体所发展的观点(下简称观点-Ⅰ)和本文作者提出的观点。作者阐发了社会信息学观点-Ⅰ(以社会信息过程的一般规律为对象的社会交流类总括性科学)的基本方法论原理和思想及其与科学信息学的关系。作者在分析“社会信息学”这一概念的新观点时指出,这个概念的内涵包括社会与信息学(首先是信息化过程人道化)相互作用的规律、信息社会形成的规律。文章还论述了社会信息学两种观点的基本区别并指出它们在理论方法论层次上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赵宏志 《学术交流》2005,(11):18-23
中国当今伦理状况最严重的问题是"双重人性问题".伦理学的发展趋势为个性伦理.个性伦理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伦理学,在人伦关系的范围内,深入到人的心理层面探究伦理问题.伦理和道德的关系为伦理包含道德,道德只是伦理中的准则部分和道德评价部分.个性伦理的两个重要范畴为个性和群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性,群性是某群体共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主张强化个性,弱化群性.传统伦理与个性伦理有原则性区别,即,传统伦理停留在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层面,个性伦理深入到人的心理层面;传统伦理以社会为本位,个性伦理以个性为本位;传统伦理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改变个性,个性伦理是根据个性的需要而改变社会的管理方式;传统伦理是从外到内的内化,个性伦理是从内到外的实现;传统伦理鄙视沟通技巧,个性伦理纳入沟通技巧.为实现国人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和谐两大主题,提出了个性伦理四原则即,以个性为本位、以实现为本位、以自主为本位、以规则为本位.  相似文献   

12.
全面与单向——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主要体现着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种长远历史设想与基本描述,马尔库塞则针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对人的异化作用进行了批判,集中体现于"单向度的人"的理论观点.通过对于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探析,丰富了我们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维,拓宽了我们的理论视野,使我们能以此回应当代社会现实的挑战并能更好地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探讨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还是议论人的现代化问题,都涉及到一个大家关心的重要问题——人的个性发展。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具有鲜明的健康的个性。这既是消灭剥削、生产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迫切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论及新社会人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人的全面的合理的发展,说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  相似文献   

14.
吕杰  高洪贵 《学术交流》2002,(4):161-163
知识型社会是以知识的持续创新为特征的,担负着中国未来历史使命的青少年,培养创新人格是应然之举。因此,应该充分尊重青少年个性发展,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发掘和培养青少年个性中的每一种特殊潜质。  相似文献   

15.
个性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中介性,可以通过人类交往本身的中介性来观察该现象的纷繁复杂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生活中大众传播工具的作用不断增加,以及在科技革命条件下交往的传播形式发生质的变化,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文献中引起两种似是而非的、关于人类交往发展的主要趋势的结论之争。一方强调为个性全面的精神充实开辟前景的人类交往的进步性,另一方则指出人们相互了解的困难以及在人际多种联系的大众传播工具的中介性日益加大条件下个人的疏远。只有把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16.
从群体主体向个体主体的嬗变──对市场经济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正在走向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虽然是一种经济的活动方式和运行机制,但它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却不仅仅囿于经济的层面,因为任何一种经济活动方式都不过是人的社会交往形式,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表现。所以,经济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是主体不断跃升自己、不断解放自己的努力。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的性质要求我们确立主体的坐标体系,并以此出发来说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马克思曾从主体发展的角度把社会历史的演进划分为三种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和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形…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包含全面发展的观点、协调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别从不同侧面强调了要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和掌握区分社会形态的标准,科学地认识社会性质,是革命政党制定正确的政策和行动纲领的客观依据。然而,在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把生产力作为区分社会形态的唯一标准;另一种观点认为,区分社会形态的唯一标准是社会生产关系。我认为只有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观点区分社会形态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马克思的原意。  相似文献   

19.
唐丰鹤 《浙江学刊》2006,(5):146-150
内在观点和外在观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主体对待法律的态度和立场。内在观点是一种将规则作为规则来看待的观点,是一个诚信参与者的观点;外在观点是一种将规则作为社会现象来对待的观点,是法律旁观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在一个相对民主的现代社会里,内在观点是主体对待法律的正确立场,而外在观点实不宜作为一种基本的法律观为社会持有。然而,本文同时发展了哈特内在观点的内涵,提出宽容性的内在观点的理念。宽容性的内在观点对民主社会的法律实践持有基本的认同、接受与信赖的立场,但是宽容性的内在观点也欢迎并接受来自法律实践内部的善意批评,即使对于外在观点的颠覆性批判,宽容性的内在观点也持开放的态度,试图从中借鉴有益的建议以改善我们生存于其中的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20.
郭建芳 《社科纵横》2008,23(10):166-167
美育通过各种自然美的感受、社会生活美的实践和艺术美的鉴赏,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