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威廉斯的"情感结构"和本尼特的"阅读型构"既是沟通文学和文化理论的桥梁,而且又都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彼此之间在历史的维度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补性结构,集中地代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转向文化的理论拓展,从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紧密关联的必要性,为文化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形式的意识形态"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体现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态度。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西马理论家对西方文论史和美学史上关于形式与内容之间关系问题进行反思,尤其是与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进行对话的结果。詹姆逊和伊格尔顿对形式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深入阐发,并将其运用于文学批评实践之中,从而使其成为西马文论的代表性理论之一。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中缺少对形式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致使其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减弱。吸收和借鉴西马的形式的意识形态理论,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形式诗学应该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未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玉勤 《北方论丛》2010,(3):117-120
本尼特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从马克思主义当下所遭遇的各种批评话语和面对的理论困境开始的,他把着力点首先放到了对俄国形式主义和各种后康德式美学思想的批判上,强调在"历史语境"中审视文学、文化与审美。本尼特在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上也迥然有别于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维度"内给予大众文化以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阐释。本尼特在"实践领域"内对知识分子进行类型划分与功能界定,同样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历史语境、社会维度、实践领域,分别构成了本尼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视野。  相似文献   

4.
张玉勤 《理论界》2010,(8):152-154
托尼·本尼特是继威廉斯、汤普森、伊格尔顿等之后在英国文化研究界享有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本尼特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从马克思主义当下所遭遇的各种批评话语和面对的理论困境开始的,他把着力点首先放到了对俄国形式主义和各种后康德式美学思想的批判上,着力强调在"历史语境"中审视文学、文化与审美。本尼特在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上也迥然有别于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从而在"社会维度"内给予大众文化以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阐释。本尼特在"实践领域"内对知识分子进行类型划分与功能界定,同样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历史语境、社会维度、实践领域,分别构成了本尼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视野。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8,(6):94-100
英国当代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托尼·本尼特提出体裁社会学的理论。通过对通俗文学与文化的批评,本尼特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文学体裁批评做了深入的理论拓展。托尼·本尼特的体裁社会学思想强化了文学批评的社会历史意蕴,它区别于传统文学社会学批评的地方在于将文学批评纳入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公共空间,强调文学与批评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具有文化的治理功能。本尼特的体裁社会学思想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戴冠青 《学术月刊》2012,(12):109-116
崛起于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因其独特的理论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之后,很快被运用于中国文学的研究和批评之中,并对中国当代批评理论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使文论界对传统批评理论进行反思,一些文学批评也由以往注重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转向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和形式建构即其"文学性"之所在,体现出一种反叛性的研究思路。这种形式本体论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开启了当代文学批评的新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视角,促进了批评方法的变革,成为了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独特资源。虽然它在重视文学作品的形式或语言研究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忽视了文艺的外部因素和社会意义研究,导致了理论的片面和极端。但是那种充满反叛精神的富有独创意义的理论发现已经有力地提示了中国当代批评理论建设最关键也是至关重要的努力方向。从这一点来说,形式主义批评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启发是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7.
柴焰 《东岳论丛》2011,32(11):116-119
詹姆逊作为当代西方影响力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历经近三十年,传播的热度、广度与深度对中国学界影响深远。詹姆逊文艺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詹姆逊的文学批评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乌托邦思想研究。詹姆逊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也存在着文本局限、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相对冷落、缺乏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思想的比较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8.
当代文论失语症与文论学科秩序的不合理有一定关系。在文论学科中,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主从关系倒置,且缺少实际的批评,造成了文论实践性的贫弱。重建文学批评学科是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先决条件。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一个误区,是试图把属于相似性知识型的诗意话语转化为再现性知识型的理论话语。重建文学批评学科,可以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提供既合理又现实的场域;同时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能够把古代文论的实践品格输入当代文论,促进文学批评学科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15-121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多种西方文化理论综合而成的"宁馨儿",在其理论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研究视角的多重性和理论体系的多元化两大基本特征。这种灵活多样的理论思潮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本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体系的确立及其价值观念的建构,理应在坚持批判性地吸收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理论观念和研究方法作出必要的调整,即重视发觉多样化的理论视角,营造多元观点和理论得以生成的自由空间,从而适应当代中国文论变革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自卢卡契1923年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撰写了大批有份量的理论著作,并形成了文艺学不少分支学派。面对这一重要的文论现象,西方文论界早已在进行认真的研究。美国知名文艺理论家韦勒克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撰写的“文学批评”条目中,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简称西马文论)与心理分析、神话批评三足鼎立,为当今“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认真研究西马文论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得失,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詹姆逊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代表 ,他以历史辩证法为基础 ,把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与精神分析学、符号学、解释学等当代西方思潮相沟通但不合流 ,他的理论在向结构主义、形式主义转移但不顺应 ,显示了可贵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命题。它鲜明地指向当下中国文学批评的主导形态的建设,致力于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语境下主导性存在地位的确认和强化。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在当下时代与世界语境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视野内,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形态的坚持与发展。文学批评研究者需要有效而明确地确立其总体理论态度,形成一些基本的理论观念,并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的基本特质与精神出发,积极开展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建构。  相似文献   

13.
论形式主义批评的浪漫主义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批评对浪漫主义诗歌采取了回避、冷淡和批判的态度,但通过对形式主义批评理论和浪漫主义文论进行剥茧抽丝式的条分缕析,发现形式主义批评的许多核心概念都有着浪漫主义的渊源。浪漫主义文论以想象论为纽带,将情感论、"陌生化"审美论以及有机论等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而这些重要的浪漫主义文论,都在近半个世纪之后的形式主义批评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俄国形式主义融入中国文论的过程,也是中国文论转型中克服二元对立和本质主义思维的过程.俄国形式主义在中国最初遭到拒斥及随之的全面接受,都受到中国当代文论转型中二元对立与本质主义思维的影响;而20世纪90年代对俄国形式主义的综合性解读,则标志着中国当代文论对二元对立与本质主义思维超越的开始.不过,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建还远远没有消除二元对立与本质主义思维的影响.本文认为:只有缩小文学本质的逻辑内涵,扩大文学本质的逻辑外延,文论转型与重构中的二元对立与本质主义思维才可能被超越.  相似文献   

15.
包括皮埃尔·马舍雷在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受到某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的启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马舍雷作为重要理论资源融入其对于文学反映论的思考中,其间又难免误解,考察在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视域中的对话和阐释,对于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来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范玉刚正是活跃于本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流派,想把文学研究变成一门科学的努力,才赋予20世纪西方文论以崭新面貌,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它在研究中提出的问题之尖锐,就是现在想要回避都不可能,尽管它没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但问...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以下简称《文论》)是上海社会科学院马驰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也是他长期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又一结晶。倘若我们暂且搁置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论争,可以发现,如果说"西马非马"的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中伊瑟尔的文本审美阅读理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同时又是美国读者反应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沃尔夫冈·伊瑟尔,他的现象学文本阅读理论,主要关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另外,他还提出了"隐含的读者"等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理论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读者反应批评.文本与读者在阅读行为中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成为伊瑟尔审美反应阅读理论的中心内容与核心理念,而具有鲜明现象学色彩的"文本的召唤结构"和"隐含的读者"则共同构成了伊瑟尔阅读理论的独特知识建构.作为对读者一极关注的文学理论,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界、美学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理论风暴,并实现了文学批评研究第三次重心的转移,即从作者中心、文本中心到读者中心,并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中产生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从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后,就经历了与中国的文学艺术、美学和文论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被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经典形态.但是,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在特殊的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国初期受到俄苏正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直接影响,有着许多未尽完善之处,还没有真正建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只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雏形.因此,辨别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与中国形态,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化主要是指过程,中国形态则主要是指结果;中国化着重在运用,而中国形态则着重在建构;中国化曾经产生了实用主义的倾向,中国形态则要求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过程中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以区别于俄苏正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20.
张永清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当代面临严峻挑战,亟需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这就需要重视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与创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切实恢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实践性,等等。江守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有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两个方面,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主要继承发展了历史标准方面的内容,并将其演变成文艺政策,此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审视与反省。胡亚敏认为,马克思艺术生产论提出的艺术生产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审美属性的这一论断,在今天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清醒地认识艺术生产的这一特殊性,对当代中国文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