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研究提出的基本逻辑假设是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女性社会性别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是流动对农村女性性别观念是否有影响;二是这种影响是否显著。将农村女性分为"流动"和"未流动"两组,并对社会性别观念问题结果数据做了交叉表分析和均值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成立。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主观因素等方面进一步验证了人口流动对农村女性社会观念转变具有多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昊  陈岱云 《人口研究》2022,(3):117-128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男女两性人口寿命之间的差距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是44.54岁和44.58岁,男女之间只相差0.04岁,而到2010年,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是72.38岁和77.37岁,男女之间相差了4.99岁。百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男女之差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动趋势。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寿命差距的变动背后蕴含着人口发展的科学规律,即新中国的制度、法律、政策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进而促进了社会角色去性别化趋势的发展,同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女性人口,最终使得女性人口寿命随社会发展愈发延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彭佩云同志在由中国人民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于2009年11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人口性别发展学术论坛上的发言形成。强调了人口与性别问题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产生根源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后果的滞后性,希望加强各学科的密切合作,发扬学术民主,深化人口与性别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性别是人口的最基本的特征,性别率是人口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构成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婚姻、生育和社会的经济结构。因此,研究人口性别率对于研究婚姻问题、人口再生产问题和发展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性别率是反映人口性别构成的一个指标,它是指人口中男性同女性之间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理念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多重融合,也必然表现为两性间的和谐。在已被广泛讨论的人口计生与和谐社会背后,始终渗透着一个性别平等、尊重与发展的主题。从女性在出生时获得平等的生命权,到成长中拥有营养、治疗与教育的同等机会,以及健康的性生活、自主选择生育模式、男性分担计划生育责任,并在发展中努力摆脱贫困、实现赋权的过程,始终体现着人口计生的社会性别问题。而以上人口计划生育每一环节的社会进步,都印证着和谐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王莉莉 《南方人口》2011,26(2):31-38,64
女性丧偶老年人是老年人口中的双重弱势群体。利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以及对18位女性丧偶老年人的深度访谈资料.发现我国女性丧偶老年人普遍存在着经济收入低、保障水平差、自评经济状况“困难”比例大的特点。此外,女性老年人在丧偶之后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以及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强调性别平等观念,建立遗属养老金制度,是解决女性丧偶老年人经济、生活困难的一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媒介与儿童、媒介与性别的研究者.我参加过许多有关妇女发展、儿童发展的研讨会。我观察到,对大多数妇女研究者来说.妇女或女性不包括女童。在讨论妇女问题的时候.我们有社会性别角度,研究了很多性别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女性研究与人口学———视角的转变●李新建●(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天津300071)伴随着女权运动和妇女发展问题的兴起,女性研究与人口研究找到了联结点。特别是伴随着对家庭和个体人口行为的关注,人口变动趋势中的女性特征问题逐步成为人口研究的主旋律。我...  相似文献   

9.
张燕 《西北人口》2016,(5):48-56
本文主要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彝族的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婚姻和生育状况以及职业行业情况,进行分性别、分民族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彝族人口规模呈现阶段性增长,总抚养比比较高,人口负担重;受教育程度低,且呈现性别和民族上的差异;从婚姻家庭状况来看,彝族女性更倾向于与汉族通婚,在生育上重男轻女现象依然很严重;从职业上看,彝族主要从事第一产业,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远远落后汉族地区;在未工作人口中,女性料理家务的比例依然较高,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0.
《人口学刊》2019,(3):16-27
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往往被认为是促进生育率下降的因素之一,但是在后人口转变时期,许多针对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水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本文使用2010年、2012年和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和比较中国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在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教育婚配模式下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不考虑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较高或较低的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更高,即便考虑了女性的收入水平后这一关系依然显著。研究发现在考虑夫妇的相对特征后,相比受教育程度均为初中的夫妇,夫妇受教育程度均较高或较低的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更高。文章使用生育的性别公平理论对生育意愿在女性受教育程度及婚配模式上的这一U型变化模式进行解释。生育行为不仅与经济水平或夫妻间的相对经济实力相关,还会受到性别观念的影响,更加平等的性别观念与性别关系有利于促进生育意愿的提升。政府应推广具有普惠性质的托育支持体系,促进女性就业和性别平等,使生育率维持在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口问题和人口科学研究田雪原中国人口科学经过十几年、近20年的恢复和发展,在一些方面已站到学科的前沿,取得突出成绩。下一步如何深入?我以为紧紧把握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探讨这一过程中的新的人口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2.
人口性别均衡与否是关系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的大事。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大多数家庭以居家养老为主。受重男轻女、传宗接代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生育男性偏好是农村生育意愿的主流,现实中超生抢生都是为了生儿子,加之近年来医学设备的广泛使用,管理不到位,非医学需要选择出生人口性别等问题,形成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既影响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又会造成社会问题。分析出生人口性别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口安全的视野研究农业女性化现象。本文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直接原因,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内在原因,传统的性别观念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女性劳动力人力资本处于劣势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重要原因。农业女性化现象产生以下重要的人口安全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中女性居多,不利于农业发展;二是农村人口素质普遍降低,不利于农村发展;三是女性人口的安全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四是农村婚姻破裂和老人失养现象增多,不利于家庭稳定与和谐。为此,要以社会风险的理念和整体的思路治理农业女性化这一现象,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人口结构分布合理;更新理念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农村女性素质发展;强化人口宏观管理,促进城乡人口科学有序流动;改革相关配套制度,保障农村女性安全和发展;构建人口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应对人口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不能单纯地指责‘养儿防老’是农民落后的生育观念,也不能理想地认为只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就能抹去这个观念,人口性别比例就会正常。‘养儿防老’是广大农民面对的现实。”人口学专家、湖北大学教授严梅福谈起农村人口性别比例问题语重心长。  相似文献   

15.
邱红 《人口学刊》2007,(5):15-18
近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已有的人口学研究,一般从经济发展水平、传统生育观念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忽视了男女不平等对性别比失衡的影响。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分析农村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对性别比失衡的重要影响,进而提出要想解决性别比失衡问题,社会必须更加关注女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区文化、女性文化与女性人口发展鹿立一、引言关于女性人口文化状况与女性发展,近年国内的研究以为,女性人口文化状况是制约女性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影响女性的就业、收入、婚姻、生育、家庭权力等等,但这些文章大多谈的是女性受教育问题与女性发展,而不是...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学术界从国家立法、计划生育政策、传统生育观念、性别鉴定技术以及农村的生产和养老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各自见解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女性人口就业条件、机率,就业观念,就业中的男女平等意识等等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广州市妇女联合会和香港大学合作,于1988年9月至1990年10月,经时25个月,对北京、广州、香港三地的女性人口就业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别意识是国际社会兴起的与人口意识、环境意识并列的现代意识之一。谈起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问题,人们一般关注的是有多少男青年找不到对象,有多少"光棍"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人。这当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殊不知其背后事关女性生存基本权利的问题,更是关乎社会性别平等的基础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是计划生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人职业生涯。在这个阶段,学生思想活跃,生理特征不断走向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并逐渐稳定,针对这部分学生开展形式、内容恰当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教育,提高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形成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以及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将对统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提高人口素质,保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产生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