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71-74
企业并购是并购双方的博弈过程 ,并购双方在制度、机制、心理和文化上的冲突往往使企业并购低效甚至失败。因此 ,企业并购后必须选择适当的形式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企业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2.
以系统理论、协同理论为理论依据,在分析物流企业资源的概念和物流企业的自组织演化过程的基础上,介绍了物流企业资源并购整合动因和模式,并从微观角度入手,阐述物流企业在资源并购整合各个相变过程中协同管理内容和层次,为中国本土物流企业进行物流资源并购整合活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静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4-46,81
并购中供应链的协同与整合是能否实现并购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阐述横向并购对供应链的影响,从供应链成员合作行为角度,分析横向并购中的供应链协同与实现途径,归纳供应链整合的步骤与内容,并提出整合框架。 相似文献
4.
将协同学理论应用于企业资源及其能力的研究,通过对哈肯协同学原理的分析及扩展研究,构建资源相互匹配与不匹配时的协同模型,来分析企业各资源要素之间协同状况对其发挥效能程度的影响,以此提出资源要素是企业能力的基础,资源协同是促进企业能力提升的源动力。由探讨可知,资源匹配程度与资源协同稳定点之间存在逻辑关系,阐释了资源效能发挥和企业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多角化经营在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被不同程度地广泛运用,必有其被采用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原因,不能不加分析地一味将企业采用多角化经营归结为企业发展战略上的不明智之举。文章分析了多角化经营的各种原因,主要利弊,以及如何运用多角化经营战略,指出多角化经营战略的成功运用,一取决于能否始终把握好度,二取决于能否掌握好时机,三取决于能否选择好项目。 相似文献
6.
吴华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0-43,49
文章认为复杂性是企业战略协同的本质属性,阐述了企业战略协同复杂性的特点,从有效处理复杂性的视角提出了企业战略协同管理的序参量方法,介绍了应用序参量方法与多种根本性协同机制的企业战略协同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营战略协同机制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说明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实际上就是设计和建构企业这一系统所包含的多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机制,以实现预期的最佳共同作用效果的过程;揭示出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序参量,支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论述了协同学原理对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电信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协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电信企业战略管理中要实现协同效应,就要先认识协同,关注企业各战略资源之间的协同性,从而提升电信企业竞争优势.在详细论述协同的本质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不同的角度对电信企业的战略资源进行了协同分析,提出了实现电信企业管理协同优势的相关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的迅速成长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如何与非营利组织协同发展以获取竞争优势成为必须给予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协同网络”的概念界定为研究起点,探讨了协同网络形成的动因,通过刻画企业行为的社会嵌入性特征,阐释了协同网络形成及扩展的机制,最后指出构建协同网络并从中获取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得发展的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电子化供应链协同商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夷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47-53
网络经济时代,传统供应链将转变为电子化协同供应链,电子化供应链协同商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梳理2000年以来国内外116篇电子化供应链协同商务的研究论文,归整出供应链协同、整合协同商务与电子化供应链、协同技术3个维度、11个要素的研究框架,评述各维度及各要素的研究现状,发现当前研究的系统性不强,缺乏方法论指导;研究空白点较多;滞后的理论研究影响应用研究;前沿性协同技术研究尚显不足。 相似文献
11.
冯玉梅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303-307
西方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经历了一个由推崇至遭受质疑的发展历程,其原因在于存在"多元化折价"现象。我国上市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掀起兼并重组及多元化经营的热潮,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与股票交易数据,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认为上市公司多元化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和股市发展的形势特点,有利于增加公司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杨亚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4-22
根据协同发展理论,口岸发展与其承载地的发展之间存在协同效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哈陆路边境口岸虽然在推动所在边境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作用明显,但新时代以来,由于口岸自身在基础设施建设、对外人文交流、功能定位、边民互市等方面存在诸多现实性、战略性和制度性困境,致使中哈陆路边境口岸建设对其承载地发展的实际协同效应不高。因此,要提升中哈陆路边境口岸对其承载地的协同效应,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思路,在地产经济培育、口岸间协调合作、对外人文交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属地贸易发展等方面研究和探寻当前困境的破解之法。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面对复杂需求环境与供给难以计量的现实,如何突破人力资源管理因果关系的这种模糊性,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成为理论与实践的难题。文章通过静态与动态的讨价还价模型,论证了基于HR胜任力等的HR管理者谈判实力在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章通过对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问题的分析,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经济、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因素,认为医学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和政策机制,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改善我国卫生人力资源质量、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资源的战略联盟观的角度,对华为与3COM联盟案例进行了分析.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有着明显的动态特征,公司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企业战略联盟会因为双方资源能力互补性的消失或互补性资源不能达到预期效用而解体.联盟的解体并不一定是联盟失败,联盟是具有生命周期的,联盟解体是联盟的最终归属. 相似文献
16.
苏方国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4):46-50
战略资源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企业控制的独特资源仍是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独特战略资产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取、开发、保留有形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发展竞争对手难以识别、难以模仿的无形人力资源,为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正是基于资源基础观(RBV)的分析,我们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盼道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68-78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搜集北京市朝阳区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了朝阳区产业内部结构关系以及三次产业人口结构关系,探讨了朝阳区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测算了朝阳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研究表明,朝阳区总体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态势,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第二产业中,工业制造业产值居于第一,符合国家优先发展制造业的战略;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有力支撑了现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人口产业分布结构呈现为三、二、一态势,各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逐渐趋于稳定;人均GDP受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大,符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渐次转换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城镇化综合水平和产业结构综合水平呈现出基本相同的增长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发展态势;朝阳区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关系已步入优质协调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从产品创新战略角度探讨了企业技术多样化对其竞争优势构筑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的技术多样化促进了企业实施产品创新战略,进而对其构筑竞争优势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实施多元化战略,但对其经济后果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454家公司2001~2003年度多元化程度与公司价值的多元回归分析,我们发现:第一大股东为法人的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多元化折价;第一大股东为国家的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公司价值没有显著关系。该结果支持代理理论,即在多元化经营方面,法人大股东相比国家大股东有更高的代理成本,另外,也说明多元化本身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20.
DING CHUNWE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1):32-38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eeting the tourists' cultural need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excavation of tourism culture is the ba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Zhejiang Province, in light of local reality, vigorously excavates local tourism culture, pays attention to the extraction and shaping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tourism image of the whole province, pays attention to the excavation of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nd creates corresponding cultural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innovates and creates new tourism formats with strong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excavation of tourism culture and the full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have expanded the new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