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与副词"只"有关的几个连词的历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只"在近代汉语中引申和发展出转折连词"只是",条件连词"只有"和"只要"。连词化过程主要通过组合新的复合词分化语法功能,新的语法功能一般与引申前的源词意义有关联。副词与连词形成关联组合,也可以进一步分化连词的功能。在连词发展过程中,新产生的复合词,语法功能往往出现边界模糊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边"作为并列连词在汉语中很常见,同时也可以作为方位词和副词来使用.分析连词"一边"在"一边……,一边……"结构中的用法,从"一边"作为连词、方位词和副词时所表达的不同语义等方面讨论,可得出该结构在特定语义环境中英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中"怕"分别有动词、副词、连词等用法.从语法化的角度来看,其中副词"怕"的形成是经历了"怕"动词实义的逐渐减弱及其句法功能的扩大.在副词"怕"的基础上,由于本身的语义及所处的句法位置,加之语境的诱因,最终"怕"产生了表假设的连词用法.  相似文献   

4.
<型世言>是一部反映明代社会生活的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中最常用的多义程度副词主要有"颇、更、十分、一发"等4个.其中"颇"作为程度副词既可表示程度高也可表示程度轻;"更"既可以是程度副词、范围副词、状态副词、语气副词,还可以是连词;"十分" 既可表示程度高也可表示程度超常,还可作为语气副词使用;"一发"既是程度副词又是方式副词、语气副词.它们彼时的用法同300多年后的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从《国语》看"有"字的早期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字是先秦时期的常用词之一.它位置不定,用法灵活,因而学者们对其看法也有争议.本文结合<国语>中"有"字的用例,从动词、名词、词头和连词与副词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揭示了上古时期"有"字在用法上的一些特点,并对"有"字的固定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释“寧(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虽有多种写法,但其意义都是表示"安宁"。小篆"寧"字形从"丂"而非"丁",从"寍"得声。"寧"由本义"安宁"引申又有动词"问安"奔丧",副词"寧可;岂,难道;竟,乃"及作为连词与助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抱朴子内篇》是东晋葛洪所著的一部重要道教典籍,保留了较多的魏晋口语成分.连词“而”在《抱朴子内篇》中共1 082例,有的地方单独用为连词,有的地方跟其他词组成“而”字词组做连词,还有的地方与其他连词或副词搭配使用,组成关联词组.  相似文献   

8.
“之”字是古汉语中词性和用法都较为复杂的一个词,《马氏文通》站在语法学的高度,详细而系统地论述了其语法特点:用于名词性偏正词组之间;用于形容词、名词组成的偏正词组之间;用于代词、形容词组成的偏正词组之间;用于名词、动词组成的偏正词组或主谓词组之间。此外,马氏还对“之”字的固定用法进行了总结,进一步阐述了其搭配功能。尽管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上,马氏有时欠妥当,但也有许多超越前人的精到见解,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强调转折功能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是"和"可"是现代汉语中一对使用频率最高的转折连词."可"也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多功能语气副词,是由表疑问的语气副词"可"转化而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的教学,也是一个难点.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它的用法演变过程也有利于对"可"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连词"虽然"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词组,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充当一个让步从句.在中古汉语时期语法化为一个复音连词,位于从句之首,表达一种容认性的让步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考察了近代汉语中副词“忒煞”出现的时代 ,认为它出现于宋元明清时期 ,现代汉语主要见之于方言 ,同时指出了“忒煞”运用的不确定性 ,并分析了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论题试图从“NP+在+处所词+VP”结构的语法分析、“在”的历史演变和“在”的方言用法三个方面论证副词“在”是从介词“在”衍生而来的.演变的轨迹似乎是:从唐代开始,人们用“在这(那)里+ VP”表达在这(那)里某种动作正在进行,由于其在口语当中被大量经常地使用,出于表达简洁的需要,在长期使用当中“这(那)里”逐渐脱落,至近现代形成“在+ VP”的表达正在进行的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13.
英语单词but可以用作连词、介词和副词等等。本文深入地探讨了but的连调用法。在不同的语境当中, but可以用作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用作并列连词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用作从属连词时,可以引导不同类型的从句。本文同时也研究了有关but的一些固定短语和句型结构。  相似文献   

14.
"终逾绝险,曾是不意"是<诗经>中的一句,对其中"绝"字的词性不少人认为是程度副词,但我们认为"绝"不是先秦程度副词,"终逾绝险"中的"绝"应是形容词,表"非凡的,最高的"的意思.另外一种可以把"绝"解释为"险恶的", 与"险"字的含义接近.句中"绝险"是同义词连用,同样受到动词"逾"的支配.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汉语中产生了一批“~则”类副词,如“都则”、“多则”、“敢则”、“总则”等.其中的“则”是副词词尾,约产生于元代,是中古副词词尾“自”的同音替代字.词尾“则”在明清时期并没有得到发展,在元代昙花一现后便渐趋衰亡.  相似文献   

16.
比部郎始现于魏晋,隶属于吏部尚书,职掌不明;南朝时期隶属于吏部尚书,主法制;北魏、北齐时期隶属于都官尚书,其职掌除继续主法制外,增加了勾检职能.隋朝继承北朝之制,比部侍郎隶属于刑部尚书,其职掌有向专职勾检转变的趋势.比部郎中的变化原因是尚书省内部机构的调整和职权的专业化.比部郎行使勾检职能,客观上能起到考课官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否定副词是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次类,在汉语表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先秦时期的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国语》,全面梳理两书的否定副词系统,通过对两书否定副词的描写和比较,总结了两部书中乃至先秦汉语中否定副词的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18.
“甚至”一词在古代有连词和副词两种用法。连词“甚至”并非直接由副词“甚至”虚化而来,二者各有其词汇化过程。前者是由同义并列的短语凝固而成,后者则主要是通过跨层结构的重新分析而形成。与“甚至”用法相似的还有“甚且”、“甚而”。  相似文献   

19.
近代汉语副词“可煞”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讨论了"可煞"在唐宋元明清以及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总结了它演变的三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宗教文献向中土文献渗透,宋代是过渡时期,元明清时期完全确立;二是修饰对象由多样化向专一化演变,由最初的修饰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到专一修饰形容词"作怪",明代是过渡时期,清代完成;三是语义逐步呈现相对统一性,由最初的可以用做程度副词、语气副词、或二者兼而有之到清代的语气副词与程度副词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20.
宋明以降,建本图书广泛传播至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西欧各国,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我国宋以来古籍图书的重要生产基地,以建阳为代表的福建刻书业,可称为“海上书籍之路”的重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