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考古发现揭示,北魏墓葬动物殉祭率在平城时期有一次跃升,但到了洛阳时期又有显著下降。殉祭动物组合中羊、牛、马等比较常见。殉祭动物个体数量盛乐和洛阳时期较少,而平城时期较多。北魏墓葬殉祭动物部位以牲体为主,头/蹄以及整牲数量较少。平城时期殉祭动物摆放位置或方式最为多样化,有棺外前部或侧部、壁龛、棺内或墓道等。出土殉祭动物的墓葬形制在不同时期有明显变化,盛乐和平城时期以土洞墓为主,洛阳时期则主要为砖室墓。北魏墓葬动物殉祭习俗的形成和变迁,可能受到了农耕-游牧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以及民族融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胡阿根村哈萨克族经济生产方式转型调查资料为依据,从牧业、农业、多种经营三个方面看哈萨克族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哈萨克族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劳动力的转移、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春秋中期始,楚人牲、人殉习俗迅速发展,春秋晚期达到鼎盛,战国之世开始衰落。楚人牲包括三种形式,即献俘祭社、祭河神和奠基牲。根据殉人身份不同,楚人殉分为三类,妻妾从死、嬖宠从死和奴隶从死。与秦文化区相比,楚人牲、人殉习俗较为少见,这与楚国进步人士反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以及俑葬的兴起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匈奴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通过对中国境内发现的匈奴墓葬的墓葬形制、随葬品、殉牲等情况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时代越晚,匈奴的汉化程度越高。将这些资料和文献记载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复原历史时期匈奴这一民族的社会生活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地资源利用的讨论和研究中,关于游牧生产方式与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哪种生产方式更能促进草畜合理利用的争论成为一个焦点。本文选取作为中国11片重点草原牧区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盟解放以前游牧畜牧业发展状况和特点的回顾、分析,得出在传统游牧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中的各个阶段对草畜利用的效率有所不同,应该辩证看待游牧生产方式,保留其合理内核,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和草地资源保护利用提供有利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农牧交错区355份农牧户微观数据,运用最小二乘与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补奖收入对贫困农牧户收入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检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助力农牧交错区脱贫攻坚的有效性。研究得出:(1)补奖收入对促进贫困农牧户增收,尤其是对促进贫困农牧户中的中等收入水平群体增收效果显著,表明草原生态补奖能够缓解贫困农牧户的贫困程度,具有显著的益贫效应;(2)补奖收入能够显著促进贫困农牧户牧业收入的增加,但对农业与非农牧业收入影响并不显著,表明草原生态补奖的益贫效应主要通过促进贫困农牧户牧业收入的增加来实现;(3)补奖收入能够显著促进贫困农牧户收入稳定性的提高,表明草原生态补奖能够抑制贫困农牧户返贫。基于此,农牧交错区在推行草原生态补奖的同时,应通过“草原生态补偿+牧业产业发展”的生态扶贫模式,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当地的牧业资源禀赋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草原生态补奖缓解贫困、抑制返贫、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东地区与朝鲜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货币资源、管理资源和技术资源等主要经济资源方面各具相对优势与相对不足,研究双边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互补性对实现双边经济资源有效融合和对本区域经济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生产力内在构成要素的转换,其中精神文化因素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性要素,经济发展从客体性经济转向主体性经济。其本质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从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向现代性的物质生产方式转换,具有现代经济的精神文化特性,主体的精神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从"直接劳动"向"科学劳动"的转变,具有鲜明的现代科学文化精神;发掘人的智能,以精神性的资源逐步替代物质性的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商代甲骨文中有一些动物专字,反映了当时家畜的细分、野生动物的捕猎、祭祀与祭牲等问题.这些动物专字是了解和研究商代社会驯化、饲养、狩猎、使用动物的珍贵材料,体现了其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相关产业与社会的关系,对于研究中国先秦时期的农牧业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布里亚特是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布里亚特蒙古人跨界而居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和中国。十月革命后 ,俄国境内的部分布里亚特人陆续迁居到呼伦贝尔草原 ,带来了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给这片草原的原有居民产生很深的影响。随着牧业体制的变革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生产方式 ,不断发生着剧烈的变迁。生产方式的变化 ,又直接影响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布里亚特蒙古人畜牧业的这种变化 ,也是未来牧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以牧为主 ,多种经营 ,全面发展应是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于2016年9月6日正式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缔约方。议定书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基础上,制定了一个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际制度框架,从遗传资源获取、惠益分享、监测利用等多方面规定了缔约方的履约义务。我国遗传资源十分丰富,但当前本底数据不清、生物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法律法规体系存在漏洞、后续谈判研究不足,是我国履约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我国应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开发利用能力,加快国内获取与惠益分享立法,积极开展后续谈判研究。同时,农业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也将受到较大影响,未来针对农业遗传资源的获取、利用和惠益分享活动都将纳入法制轨道,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农场主网络社会资本、资源获取与生态农场经营满意度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桥梁型网络社会资本和紧密型网络社会资本均有利于农场同行资源和顾客资源的获取,其中对同行资源的促进效果更为强烈;同行资源、顾客资源对农场经营满意度的提升存在积极的正向影响,二者相比,顾客资源对经营满意度的促进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在生态农场创业迫切需要资源的情境下,积累网络社会资本是创业者利用互联网跨越地理障碍、打破信息闭塞,获取关键资源并提升农场经营状况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上海儿童福利院寄养家庭集中地区的z县为例,通过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孤残儿童寄养家庭资源获取途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该区的寄养家庭的资源获取途径主要分为政府、社区和社会非营利组织三个层面: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和制度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等,社区主要是利用既有的资源网络形成对特殊儿童的"社区照顾",社会非营利组织包括英国注册慈善组织在内的国外非营利组织和国内的非营利组织.如全国妇联下属科学育儿基地、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最后的结论和建议是社区资源和非营利组织的支持资源尚待进一步挖掘,使儿童福利事业更加社会化,从而减轻政府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南诏对寻传、银生地区的经营,具有加强与古中南半岛地区的经济往来、获取财富资源的经济意义。以控制蜀身毒古道为利益核心,着重经营寻传地区;与中南半岛各古国的政治交往和经济联系体现出相应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奠基牲"的考古发掘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奠基牲"的身份及产生根源问题进行了探讨,驳斥了"长子说"、"祭品说"和"不明血缘说",认为"奠基牲"是特指建造过程中用于墙基下、墙体中、房基下和居住地面下的人牲,见于先秦,盛于殷商。他们的存在源于胜利者惧于仇敌的鬼魂复仇,而采取的将他们的灵魂以重物镇压封锁的措施。所以实际上,他们并不具有奠基趋吉避凶的本义,本文因于习惯,仍沿用学界称谓。  相似文献   

16.
黄雪英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45-48,32
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人文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从本质上说是可持续的,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可持续的属性;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依托的文化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消费方式及其结构的改变;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是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阶级和阶级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我国的阶级关系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阶级之间、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既对立、斗争,又妥协、合作。阶级斗争根源于经济利益的冲突,但在现实社会中,为更好地获取长远的、根本的经济利益,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常常凌驾于经济斗争之上。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范围内,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活动活跃,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维持生计、获取现金收入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对我国林业和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资料,对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对策。研究表明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种类多、数量大,利用活动主要在山区,涉及人口众多,利用方式以“采集-出售”为主。我国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资源利用导致生态破坏;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文章最后提出健全管理体制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可持续利用战略规划,完善市场机制,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建议,以推动非木质林产品可持续利用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社会网络、社会技能与农民创业资源获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获取创业资源是创建新企业的关键任务,但影响农民创业资源获取的关键因素以及农民创建新企业中的网络活动对资源获取的影响尚不明晰。以我国农村地区创业农民为对象的研究表明,农民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规模影响资源获取效果以及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获取,关系强度影响资源获取效率以及物质资源的获取,社会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农民创业者对创业资源的获取,农民创业者的网络活动投入时间对资源获取的影响是正的但是边际递减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态利益与环境资源所有权人基于物权所享有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环境保护地役权可以在不阻碍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获取经济价值的前提下,实现环境资源的多元利用,在最大可能的限度内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平衡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