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先提出白居易父母为“亲舅甥婚配”说的是罗振玉,后来陈寅恪先生又对此问题详加考证,肯定了罗振玉的说法。岑仲勉先生对此加以否定,认为自居易父母是“中表结婚”。以后,再没有人深入探讨过这一问题,迄今两说并存,尚无定论。笔者是同意岑仲勉先生之结论的,但对岑先生的论据及小结论,持有异议。为弄清白居易父母的婚配真象,笔者不揣剪陋,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抛砖引玉,以期对此问题求得近于正确的结论。为搞清白居易父母的婚配问题,先不辞其烦,将罗、陈两人所持“亲舅甥婚配”说的主要论据,从《自居易集》(顾学颉校本)迻录如次:  相似文献   

2.
刘禹锡的两首“低徊沉着启人遐想”的怀古诗赏析李剑秋要想深刻理解“片言可以明百意”的刘禹锡的怀古诗,首先就要了解他多次遭贬的生平事迹。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是中唐时期的优秀诗人,又是著名的思想家。他与柳宗元、白居易志同道合,诗才...  相似文献   

3.
自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伟大诗人。自居易的诗在当时就发生极大影响,被称为“元和体”而竞相摹仿。他的诗流传很广,“二十年间,禁省、寺观、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特别是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不但歌妓们争着演唱,_由此增价;就是一般人也诵不绝口。白居易死后,宣宗皇帝为他写的悼诗曾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这两篇作品当时流传之广和人民喜爱之深。  相似文献   

4.
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 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 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我国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山西太原人。一生宦途坎坷,官至刑部尚书。他同情人民疾苦,力主革除弊政。因而屡遭贬谪。晚年闲居洛阳,写下不少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赠梦得》便是其中一首。梦得,为刘禹锡的字,二人常有唱和之作。全诗自然分为两部分:前六句写老朋友间频频往来、相互酬酢、畅所欲言的喜悦心情。后六句诗人诉说了三个美好的愿望:一愿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5.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尽人皆知,但他写此文的一段故事,恐怕还是知之不多的。 刘禹锡在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 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 力的活动被贬为司马和刺史。当时,和州知府是 个权利之徒,他对刘禹锡故意刁难,一再缩减其 居室标准。按当时官员待遇,刘禹锡可以住三间 居室,应该在衙门内居住,而他却把刘禹锡安排 在城南面江的一个住处。刘禹锡并不埋怨,还撰 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联语云:“面对大江观白 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后来知府又让他搬到北 门,房间也由三间减少为一间半。此房位于德胜 河边,附近有一排排柳树。刘禹锡面对此景,又作  相似文献   

6.
张籍诗重出甄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籍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主将,在贞元、元和年间已名震诗坛,白居易说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姚合推崇他“古风无手敌。”王建称赞他:“君诗发大雅,正气回我肠。”可见他的诗在当时已广为传颂。但是,经过唐末战乱,作品已散佚不少,南唐时翰林学士张洎整理收集他的诗歌,为之作序说:“自唐末多故,洊经离乱,公之遗集,十不存一。予自丙午岁(946年)迨至乙丑岁(965年)  相似文献   

7.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父陆侃,溧阳令,因贽贵而赠礼部尚书。陆贽自幼勤学,十八岁登进士,中博学宏词,授华州郑县尉。以书判拔萃,调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唐德宗为太子在东宫时,知名召对,授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发生朱泚之乱,从德宗至奉天(今陕西省乾县),被德宗所信任。此后,以学士身分参与起  相似文献   

8.
长庆四年八月,刘禹锡由夔州赴任和州开启“刺和”生涯,刘禹锡的“刺和”生涯给和州留下了短暂的惠政,也给后世留下深刻的文学记忆。关于“刺和”起迄时间、“刺和”诗文创作和“刺和”影响颇惹争议。经逐一辨析后认为:“刺和”起讫时间为长庆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宝历二年冬;“刺和”诗文中《晚泊牛渚》写于赴任和州途中,《金陵五题》写于和州任内,《洗心亭记》非作于和州,《陋室铭》宜为刘禹锡所作,另有赠答白居易的佚诗未被今之《刘集》收录;“刺和”影响功非一代,至今仍有遗泽。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刘禹锡祖居洛阳,生于苏州,成长在苏州、嘉兴、彭城等地。他是中唐时期的优秀诗人;又是积极参加古文运动、宣传朴素唯物主义和其它进步思想的优秀散文家;还是以积极参加永贞革命新而闻名的政治家,在哲学史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亦自开生面,形成个人风格。这和他谪居沅湘期间积极向当地民歌学习、以土风入诗有直接关系。《旧唐书》说:“武陵溪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他的《竹枝词》就是加工了的民歌。另外,他还是文学史上最早填词的作者之—。  相似文献   

10.
唐代有两首《登鹳雀楼》诗 ,其中“白日依山尽”这一首是颇负盛名之作。此诗唐人选编的《国秀集》题为“登楼”,据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沈括《梦溪笔谈》,知所登者为鹳雀楼 ,补“鹳雀”二字。雀 ,通鹊。殷尧藩《和赵相光登鹳鹊楼》诗自注 :“楼在河中府 ,前瞻中条 ,下瞰黄河。”唐蒲州 ,开元八年改为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县。这首诗长期以来误作王之涣的名作。诗最早见于《国秀集》,作者为朱斌 ,不是王之涣。《国秀集》成书于唐玄宗天宝三年 (744) ,芮挺章选录 ,楼颖作序。书中同时选有芮挺章楼颖两人自己和朱斌王之涣的作品。书中入选作者…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评传     
刘禹钖,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22年),死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极为服膺.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明杨慎说:“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钖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①唐代在元和以后出现的著名诗人很多,刘禹钖能高居上游,与白居易等人相颉颃,说明他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刘禹钖还是中唐著名的散文家和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散文创作和哲学思想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旧唐书·刘禹钖传》说:“禹钖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钖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钖之辞也”。朗州即今湖南常德市。刘禹钖任朗州司马是贞元二十一年(805),召回京师是元和十年(815)。武陵一带的夷歌,只是传唱于当地男女口中,究竟哪些是刘禹钖作的辞,已不易详考。刘禹钖《竹枝词》引中有“附于末”三字,查宋刊本《刘梦得文集》卷九末注云:“右已上词,先不入集,今附卷末”。可见这些《竹枝词》原曾考虑不收入集中的,则在朗州所作的夷歌辞,皆未入集了,这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唐宋词选释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人,徒下邦。贞元中进士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初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后对殿中论执强鲠,罢拜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转中书舍人,出刺杭州,复刺苏州。文宗立,拜河南尹,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右仆射。自号醉吟先生,又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是中唐的一位著名诗人,在当时即被白居易称为“诗豪”。但关于这位“诗豪”的婚姻问题,两《唐书·刘禹锡传》无只字记载.唯们日唐书》本传仅云:“子承雍,登进士第,少有才藻。”建国后,卞孝先生在《刘禹锡年谱》中首次对其婚姻概况进行了勾勒,认为:“妻D氏,先卒。继配D氏。”据此可知,刘禹锡一生凡两娶。卞州普》的依据是,首次结婚有刘禹锡的《伤往赋》及序可证,续弦则在《传信方》中有所记载。具体则为:禹锡《伤往赋》平云:“予授室九年而统。”其时禹锡约三十岁左右《赋》云:“坐匡康兮抚婴儿。”可见有一子系元配…  相似文献   

15.
刘禹锡(公元七七二——八四三年)在文坛上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他所处的唐代中叶,是一个政治动乱的历史时期,而文学倒是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诗人辈出,名作如林的盛况。这里,当然也有着刘禹锡的一份贡献。王世祯在《唐人万首绝句选凡例》中称:“中唐之李益、刘禹锡,晚唐之杜牧、李商隐四家,亦不减盛唐作者。”这话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令狐楚是中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贞元七年(791)及进士第,其后为桂、并从事十三年。宪宗朝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数为诸镇节度,曾辟李义山为幕僚并亲授今体文(骈文)。他与当时名诗人张籍、王建、刘禹锡、李逢吉、白居易、释广宣、贾岛等酬唱甚多,又曾纂进《元和御览》。其所作章奏及乐府篇什尤为时人所重,于当时文坛影响很大。仅就上举情况来看,他无疑是文学史上应予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两《唐书·柳宗元传》皆曰宗元登博学宏词科后,授校书郎,调兰田尉。均属误记。查宗元好友韩愈《柳子厚墓誌铭》云:宗元“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韩昌黎文集校注》卷)按,二人虽政见有异,但文墨相交,同倡古文,情谊甚笃。且贞元十七年,愈在京师从调选,时宗元调兰田尉不久,以二人关系及愈之在京时间看,所记必无误。更有力的证据是贞元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柳宗元初获职后,写了《与太学诸生喜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首有:“集贤殿正字柳宗元敬致尺牍,太学诸生足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法家人物,近来报刊上有不少评论他和他的作品的文章。但对他的籍贯仍多采用旧的传统说法,称中山人或彭城人。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刘禹锡的生平事迹,探讨他的思想观点,特根据有关历史资料,对他的籍贯进行考证。我们认为刘禹锡既不是中山人,也不是彭城人,而是河南洛阳人。关于中山的说法,是根据《新唐书·刘禹锡传》的记载。传记开头说:“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有人据此断为中山人。其实,这是断章取义的说法。同书本传结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唐人传奇<霍小玉传>中李益本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明年拔萃,侯试于天官,夏六月,至长安";"生门族清华,少有才思";"十郎才调风流";霍小玉所诵李益"开帘风动竹"诗;"其后年春,授郑县主薄";妻"表妹卢氏";"涉历江淮,自秋及夏";"大凡生所见妇人,辄加猜忌"等皆与本事合."其后年春,生以书判拔萃登科";"年二十,以进士擢第"等则与事不合.  相似文献   

20.
一《吕氏春秋·察今》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近拜读田望生先生所著《百年老汤———桐城文章品味》一书后不禁感叹:诚哉斯言!读此书,则尽知桐城二百余年文章之精华矣!桐城地处皖中,接江趋淮,“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地灵人杰,翰墨飘香,尤其明清之际,桐城重读尚文,曾以文化名邦著称。清咸丰八年,桐城派著名作家方宗诚在《桐城文录序》中说:“桐城文学之兴,自唐曹梦征、宋李伯时兄弟,以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