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     
我们这个专栏本期所载谈蓓芳教授和刘志荣先生的论文都显示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正在扎实而深入地展开,我们为此深感欣喜。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倡导,至今已有十年了。在这十年间,举行了三次规模宏大的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11,上海),上举两个单位和《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2004.4,上海),南京大学中文系、美国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ACCL)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对…  相似文献   

2.
中国儿童文学是以“文学现代化”为特质的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百年演进史与现代中国的转型具有同构性。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的整体而系统的研究有效地融通了“演进”“演进史”与“演进史研究”的内在关联,对重绘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图景与文学谱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的研究不是做断代史的叠加,而是以“新人想象”为主题导向,突显生成论意义上的奠基、延续、发展、变通、对立及争议的内在脉络,以儿童观、审美形态的演变来表征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演变,从而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格局中展示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话     
我们三人主持的"中国文学实证研究"专栏至今已刊发了四期,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因为本刊对编辑计划将作较大调整,本专栏也在被调整之列,虽然以后也许会有在这基础上形成的性质相似或范围较广的专栏出现,但作为"中国文学实证研究"专栏,这已是最后一期了.当然,本刊对实证研究的重视必将一如既往,绝无改变,这是必须向读者说明的.  相似文献   

4.
重审中国的文学概念,应以欧美文学概念的变迁为参照。在研究方法上,不宜将概念的演变简化为名词的演变,用文献的胪列取代意义的剖析,而应当着重考察中国文学概念变迁中的衔接点(往往也意味着转折点),并注意其在语境中的涵义。从魏晋到中唐,文学概念中的核心问题是区分“文”与“非文”,判断标准落实在“为文法式”,集中在“声”与“形”,即声律和对偶。自中唐到南宋,问题的重心转移到区分伟大的文学和一般的文学,也就是从“文学是什么”转移到“文学应是什么”,具体落实在“文道合一”,此关乎文学的崇高。元代以下,又析出“诗”与“文”的区别,形成中国的“纯文学”概念。17世纪欧洲传教士首先将“文学”对译“literature”,影响到日本以“文学”对译19世纪中叶以下的“literature”概念,反过来又在中国广泛传播。值得重视的是,章太炎对文学的定义,具有两大“异彩”。通过对旧有理论命题的“激活”,进一步重新思考应当“如何研究文学”,是更为重要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后起的文学体裁,作为“一代文学”的典范形式,“词”和“宋词”的概念已在宋代以来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词学”和“词史”研究中被广泛运用。但是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它发生、发展、繁盛、衰落的演变历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的体裁名称是变动不居的,它的内涵性质也是确定的。尤其是象“词”这种文学体裁,不仅是在中国古代诗歌长河中流淌了干余年后新分溢出的一个支流,而且更经历了一个由综合艺术中独立出来而回归诗歌长河的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历程。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词”的名称尤其  相似文献   

6.
受21世纪新的物人关系和危机语境的牵引和推动,西方人文社科领域的“物转向”理论大潮在纵深衍进的同时发生了内核演变。以“新物质主义”为内核的21世纪“物转向”理论思潮凸显“物质动能”,通过消解二元论为主导的人类中心思维重塑物人、物物之间的纠缠互动关系。“物转向”理论思潮在21世纪的内核演变促成了“物转向”文学研究呈现从“转向物”到“转向物质动能”这一衍进趋势,开辟出一种具有明显非人类中心倾向的研究路径,深刻塑造了近十年来外国文学研究前沿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宋文发展整体观及南宋散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宋代文学研究中,宋文相对于宋词、宋诗,显得较为薄弱,王永照先生主编的《宋代文学通论》则就宋文的流派演变、宋文题材体裁的开拓创新、儒道佛三教对宋文创作的影响及宋文文献等专题作了不少有开拓性的探讨。尤其具有卓见的是,著者在《文体篇》辨析“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概念时,郑重提出:“无论从体裁的完备、流派众多、艺术技巧的成熟等方面来衡量,宋代散文确处于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巅峰阶段,是不应该被轻忽的。”这是在经过宏观考察比较之后对宋文地位作出的一个总结性的论断。诚如《通论》后记所说,宋代文学研究格局上有…  相似文献   

8.
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与西方的先锋文学运动是同时产生于二十世纪早期的激进文学运动,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激进的政治批判态度、颠覆传统文化的决绝立场、语言的求新求变的探索以及对唯美主义文艺观的批判。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先锋性因素,是为了更好地把握20世纪文学在古今演变的过程中如何“变”的两种形态一种是依循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自然演变的文学主流;一种是以超前的社会理想和激进的断裂态度实行激变的先锋运动,两者的关系构成了中国20世纪文学古今演变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学的当代性是指其与时代同步发展的个人性、碎片性、流动性的“前经典性”状态,当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则是指其以当代性视角与思维介入文学现场、形塑文学潮流、促进文学对话的时代参与特征。文学批评与研究只要是在当下这个时代发生都有一定的当代性,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在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与精确性,避免研究者的个人主观性和功利性,修正其滞后性、零散化、浅表化弊端等层面上提供了方法论支持,回应了国际呼声,并续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实证学风传统。走向实证的中国文学研究在21世纪的新媒体文学研究中已成为一种趋势,需要警惕“技术中心”的误区,在实证研究与美学研究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与张力。  相似文献   

10.
以 2 0世纪先唐文学史研究作为考察对象 ,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第一 ,先秦、秦汉文学史研究 ;第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 ;第三 ,先唐文学史研究的新课题 ;对 2 0世纪先唐文学史研究经历了由“杂”到“纯” ,再由“纯”到“泛”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论述 ;通过对这样一个演变过程的描述 ,揭示出 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在“五四”初年提出的“人的文学”理论,虽有为启蒙主义所利用的功利因素,但也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和理论基石;他在“五四”后期开辟的“自己的园地”则是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一次富有成效的个人化实践;他在30年代仍然坚持超功利、重审美、重“言志”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并广有影响。总之,周作人是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在文学领域内的最早的理论家和实践者、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研究是探究文学发展演变规律的一门学问。多年以来,蒙古族文学史研究领域出现的著述中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和文学地域史居多,而文学体裁史、文学潮流史和文学现象史相对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巴·苏和教授以其独特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方法,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突破了以往的传统书写模式,以发展的视角审视蒙古族文学的演进历程。他采取了“点线面”结合的研究策略,试图探寻、归纳蒙古族文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和历史样态。通过对个别现象(点)的深入分析,并将其置于更大的文学背景中,揭示了这些文学现象与独特的蒙古族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线),并从多角度分析其历史文化根源、发展规律及总体风格(面)。同时,他不仅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观察文学发展,还注重从美学、文化学、艺术学、文本学、文献学、地域学、心理学等多元视角对文学史的整体性与结构性进行了剖析,重新评价和挖掘蒙古族文学,并提出了诸多原创性观点。  相似文献   

13.
启事     
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单月25日出版。 本刊立足贵州,面向国内外,登载政治、哲学、经济、法律、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学术论文,并辟有“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古代辞赋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贵州民族文化研究”等专题研究栏目,为校内外优秀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园地。  相似文献   

14.
将湖南文学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有其特定的概念规范和学术要求“湖南文学”有其时空不同的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外国文学”指近代形态下的中国以外其它国家的文学;将两者比较,应以深化对湖南文学及其规律的认识为目的。区域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的着眼点表面看似矛盾,但从本土出发的比较文学研究有利于区域文学精神的把握。这一课题对于清理湖南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总结认识湖南文学的演变规律,透视湖南精神,形成湖南比较文学研究特色都具有重要意义。课题可以从“个案研究”和群体研究两个层面设计若干子课题。  相似文献   

15.
启事     
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单月25日出版。本刊立足贵州,面向国内外,登载政治、哲学、经济、法律、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学术论文,并辟有“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古代辞赋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贵州民族文化研究”等专题研究栏目,为校内外优秀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园地。  相似文献   

16.
历史使我们背靠着“五四”。命运注定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五四”文学精神的血缘联系。我们很难摆脱“五四”文学的诱惑。尽管我们知道那里已是融汇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精神海洋,然而,我们依然看重“五四”文学内涵。因为,“五四”文学,作为一代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方式的确证,它敏感、真实而丰富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文化人的本真情状。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文学的包蕴量已超出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五四”文学的精神结构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不断显示它的意义功能。惟其如此,“五四”文学精神的变质及其复归这一文学演变的轨迹,才成为我们思考“五四”文学以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神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7.
稿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石油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被评为“全国首届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山东省优秀期刊”和“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会科学学报”。本刊为突出石油和能源特色,开辟了“石油与能源”特色栏目;还开辟了“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历史与哲学”、“文化与传播”、“语言与文学”、“高等教育”、“黄河三角洲”、“编辑学”等栏目,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投稿。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的话     
本专栏这次向读者推介的两篇文章 ,其视角截然有别 ,但却都是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文学史上的“古代”与“近代”》作者金学主先生是韩国的汉城大学名誉教授、中国文学研究泰斗。本文所述 ,是其长期研究中国文学的心得。他认为 ,直到宋代为止 ,中国文学都是十分辉煌的 ;但从元代开始 ,中国文学就不如前代了。他的这一观点———尤其是对元代以来的中国文学的评价———大概会遭到不少中国学者的质疑 ;因为这与很多中国学者所持的看法颇相歧异。但他的大作至少有三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进一步思考 ,而且这种思考会导致我们…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1月,第四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就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与文学史理论及方法研究、文学主题或母题演变研究、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社会历史演进与人文话语之流变研究,各体文学演变研究、古典文学的现代阐释研究等议题,多方面发掘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术价值,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文学翻译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1903~1908年)晚清时期的意译倾向、(1909~1929年)“五四,,时期的“直译”思想以及30年代(准确地说。应该是1929~1936年)的“硬译”观。研究发现,这种文学翻译思想的演变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每一次演变都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改造社会和“为人生”、新文化运动、社会革命和发展现代汉语的需要分别为每一演变提供了动力和缘由。伴随着其文学翻译思想的演变·鲁迅也完成了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