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精 《人才瞭望》2008,(7):105-105
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个30多岁的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通知他凌晨3点去他家考试。这位年轻的博士于是在约定时间去按董事长家的门铃,却未见有人来应门,一直到8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考的题目是董事长口述,问他“你会写字吗?”年轻人说“会。”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板的白字。”他写完了,却等不到下一题,  相似文献   

2.
■ 14岁进入重点大学, 16岁留美读博士, 19岁成为建筑设计师, 20岁当副经理、工程师   ■一年级读高尔基、鲁迅,二年级读《老子》、《红楼梦》,课堂上允许看课外书   ■考满分的孩子被拒门外,老师听学生指挥,不做作业的女生却受到鼓励——   14岁进入重点大学, 16岁的留美博士生, 19岁的建筑设计师, 20岁的副经理、工程师。在北京八中少儿班的 191名毕业生档案中,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别。   有调查研究表明,北京八中少儿班学生的各项生理和体能指标均超过北京市和日本的同龄儿童的平均指标。在校生共有 248人次在各类竞…  相似文献   

3.
Todd Burdick博士是一位来自美国的临床心理医生。自1996年起,他一直在中国做老师和心理顾问。从2004年起,他在东北师范大学做外籍教师,教授英语和心理学。同时,他还在长春一家私人咨询中心做兼职工作。汶川大地震发生后,Todd Burdick博士赴灾区担任灾后心理干预顾问,有感而发完成此文。  相似文献   

4.
1903年,李硕勋出生在四川省庆符县(现高县)的一个当地大富人家,他从小聪颖过人,不屑于在父辈安排下做书袋子,“吾不欲为学者,愿成功一事业家”,使不满16岁的李硕勋停学投军,后因不满军阀压迫,欲进四川讲武堂不能,遂又弃武习文。1921年春,李硕勋与同乡好友阳翰签认识了当时成都高师校长吴玉章,开始涉猎马克思主义书籍,逐步向往共产主义。同年秋,他和阳翰签、刘弄潮等人,遵照《新青年》发表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的宗旨,在成都望江接成立四川第一个团组织——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团组织发动了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几个月来,中原大地、黄河岸边,人们都被一位留美归国博士后-刘佑全的事迹感动着。滔滔黄河水,呜咽东去,诉说着我们的思念;巍巍嵩岳山,肃穆挺立,铭记着博士的风范。我们发表这篇刘博士回河南前的一段鲜为人知却又惊心动魄的故事,以此纪念。  相似文献   

6.
他曾公派留美,后效力于美国通用公司长达19年;他是名扬海外的华人工程师,在业界被称为设计专利王;他加盟上海汽车有限公司,肩负国家重点发展的汽车技术的研发。他,就是卢建钢。  相似文献   

7.
一个清华博士到外企工作,老板派给他的活竟是打扫工地──当清洁工。 朱荣辉,6岁时是一个放牛娃,13岁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重点中学,16岁考入清华大学,成为所在地区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27岁清华博士毕业后进入跨国公司,1997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2000年初,他在上海创业大厦创建“美髯公科技发展公司”,主要从事电子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用网络在政府与社会间搭起桥梁。  相似文献   

8.
我认识曾宗伟博士是在1990年5月。当时所在学校的校长把他介绍给全校的教职员工,请他给我们作一场题为《我所认识的美国》的演讲。我听了他的报告,感到十分惊奇,一位美籍华人学者,对美国社会诸如生活水平、美元的价值与作用、美国式的自由民主等问题,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批判,这是我远远预想不到的。生长在台湾,后在美国留学和工作二十多年,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的他,却有如此见地,这在美籍华人学者中实属罕见。一年半后,我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洛杉矾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从事语言学研究,有机…  相似文献   

9.
《人才开发》2002,(5):44-45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2000年1月,成都市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了成都博士创业园,并与高新区内成都“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和成都“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一起采取“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运作方式,成为西部地区吸引高级人才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10.
小非 《人才瞭望》2010,(4):49-50
2008年6月,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明亮的灯光下,身为博士研究生的他正忙着做毕业论文答辩准备。在安静的氛围中,他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然而谁又能想到,他身高不足1.5米,双腿畸形,曾数次被学校拒之门外。但他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毅,18岁走上街头摆地摊,卖烧饼、馒头和蔬菜,他修家电,种蘑菇……其间从未放弃过学习。  相似文献   

11.
读傅以新的画作有些吃力,但与他接触却觉得很轻松。对他的言行举止,你首先感到的会是他温文尔雅,接着便又觉得,他的内心与他的画作有一种强烈的反差,有一种激情难遏的躁动。傅以新祖籍山西春阳县。祖母是曾做过道光、咸丰两个皇帝的老师祁隽藻的侄孙女,祖父傅芝是本县的乙酉科举人,父亲博尔激是一名当地的税务官,不进仕途,最后也走上了教坛。一个祖辈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家庭本想希望博以新继承祖业,谁知他却迷上了山川,走进了画林。1961年,博以新以坚实的造型基础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科。入学后,热爱自然山)l的本…  相似文献   

12.
1860年,南非的戴比尔兄弟用50英镑买下了一个农场,他们以自己名字的复数形式“DeBeers”为农场命名。11年后,两人以6300英镑将这家农场卖给了英国人西塞·罗兹。看起来兄弟俩是狠狠地赚了一票,却没想到,17岁的西塞·罗兹和他的兄弟却幸运地从农田里挖出了钻石!  相似文献   

13.
一年前,《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介报道了四川联合大学(原四川大学)一群被评为大学教授、副教授的中年知识分子,踊跃报考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消息,一时间举国上下引起不小的震动。一年过去了,他们的现状怎样?他们有多少酸甜苦辣?他们的举动说明了什么?……带着种种思考和问题,记者采访了这群既为人师又为人徒,既教书又读书的博士们——清贫与博大@周格错4O岁教授现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周裕错是四川联合大学第一位报名考取并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年轻教授,于是记者便首先想到了他。周格错所在的住地有一个非常好听好记的名字——锌…  相似文献   

14.
1995年,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西雅图。童年的比尔·盖茨,看不出有什么超常之处。他长得单薄,手细而长,脚却很大,还是个左撇子,性情腼腆,但精力却非常充沛,经常一个人坐着呆呆地想入非非。1962年,西亚图举办了一次面向21世纪高科技的世界博览会,年仅6岁的比尔·盖茨在父母带领下,参观了每件展品。其中有一条一英里长的单轨铁路和一个时速极快的被称为“疯狂老鼠”的列车的展品,深深地吸引了比尔·盖茨。他初步从感性上朦胧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从此以后,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后来在学校,只要有人一问他长大后的职业选择,他…  相似文献   

15.
青年博士杨其长由于姓杨,因此常有人开玩笑,称他为“洋”博士。他自己不无解嘲地说:“其实,我是与中国的农业和农民有着割不舍情感的地地道道的‘土’博士。”杨其长博士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的贫困生活使他渴望读书,渴望知识,渴望长大后能改变农村的面貌。1981年上大学时杨其长依然选择了农业——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1985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研究生,1987年8月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至今。1996年3月通过在职攻读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十多年来,杨其长博…  相似文献   

16.
责任重于泰山2001年8月,加拿大渥太华,一位中国学者随同他的科研合作者安德鲁博士向有关当局递交了坦克车被穿甲弹击中后防止车内油气爆炸及燃烧的扑救方案。由于方案无懈可击,随后便被加军方认可,安德鲁兴奋地和他的中国同行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位中国学者,就是国家公派赴加拿大国家科学院(NRC)深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现年33岁的蒋军成博士。蒋军成年龄不大,可他首次提出并建立的地下工程火灾模拟研究的场模型和场—网络模型;提出不同火源燃烧的阶段特性并模拟火灾中的节流效应,建立了完…  相似文献   

17.
1832年到1843年,左宗棠21岁到32岁,他从湘阴到湘潭倒插门12年,除了居家过日子,他到底还做了些什么?
  12年的寄居生活,左宗棠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应湖南巡抚吴荣光的邀请,去醴陵县的渌江书院主持教学;二是埋头潜心研究科学种田方法,作《广区田图说》;三是继续研究舆地学,自己在家里绘制中国地图。  相似文献   

18.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又一位拥有留学背景的科学家——"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摘取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1948年留学美国,曾经是美国国务院明令禁止回到"红色中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当年,他和一批留美的爱国科学家同美国当局不屈不挠地斗争了3年,  相似文献   

19.
余悦侬 《人才瞭望》2009,(12):54-55
刘大丙,一名36岁的四川汉子,两个孩子的父亲,2002年被诊断为“尘肺病0^+期,合并肺结核”,由此开始了艰难的维权之路。7年后,维权似乎回到了起点.但病魔却再次将他击倒……  相似文献   

20.
在瑞典爱立信公司企划部高级主管张志诚的眼里,生活是可以预测的。在爱立信的15年来,他提出了许多出色的战略规划,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同行们都把张志诚称为“一个可以使你梦想成真的人”。40岁出头的张志诚风度翩翩,谈吐儒雅,一副精制小巧的金丝镜更为他增添了一份精明和睿智。当记者问他是怎样做到高瞻远瞩,怎样为企业提出一个合理的10年规划时,他稍做思索,1000度的近视镜后那双深邃的眼此刻闪出一丝狡黠,“我有一个水晶球。”停顿片刻,随即爆发出一阵大笑。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张志诚坦言,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