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是康巴文化的中心.300年前,昌都就有穆斯林繁衍生息,虽然他们屡遭劫难,但伊斯兰文化薪火传承,未曾断绝.时至今日,昌都穆斯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构成了昌都多元文化的一道风景线.本文首次全方位向读者介绍昌都穆斯林的来源与现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份较为翔实的资料,填补了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2.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昌都,揭开了昌都历史的新篇章,同时拉开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序幕。60年来,在中央治藏方略指引和区党委正确领导下,昌都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空前的热情投身到建设新社会、创造新生活的伟大实践中,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局势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人民幸福安康。文章对昌都解放6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作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推进昌都跨越式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刘波  邹敏 《中国藏学》2012,(2):245-246
昌都本地的知名学者土呷(图嘎、土嘎)先生是一位热爱民族文化、研究藏学长达30年的西藏学人,他的新著《西藏昌都历史文化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昌都》),作为西藏昌都解放60周年大庆献礼图书以及西藏自治区2010年的重点出版物,由中国藏学出版社于2010年9月正式出版。《昌都》系作者个人的研究总集,全书452页,约50万字。正文分12部分,对西藏昌都的历史、社会经济制度、舞蹈艺术、民俗、旅游资源、地方志、《格萨尔》、政协文史资料、宗教、近现代知名人物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包括文化考察侧记性质的《昌都游记》与《随笔》。该著对昌都文化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展现,可谓"西藏昌都文化史的小型百科  相似文献   

4.
自13世纪起,尼泊尔工匠成为西藏中部地区铜佛像制作工匠的主流,极大地影响了藏传佛教铜佛像艺术的整体面貌.昌都工匠群体源起于西藏东部昌都的嘎玛、柴维,铜佛像制作传统与历史上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的兴起有关.昌都铜佛像工匠群体在20世纪自东向西大规模迁徙拉萨,这与20世纪20年代十三世达赖时期遣散尼泊尔工匠启用西藏本土工匠的政策有关.20世纪中期以来,来自西藏东部昌都的铜匠在拉萨的铜像制作业中占有垄断地位,成为西藏本土铜佛像制作工艺传统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昌都解放以来,特别是实行民主改革以来,历届昌都地委领导团结带领昌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艰难创业,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区域经济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昌都的区域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需要对区域经济发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文章运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提出了昌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及保障措施,旨在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昌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促进昌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土呷 《中国藏学》2006,(1):60-69
本文通过在西藏昌都地区的长期实地调查,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对昌都历史文化的特点以及成因进行剖析,提出把握昌都历史文化的特点在于了解昌都特殊的封建割据地的特点和多元文化交汇与融合的特点,这也正是昌都文化多姿多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土呷 《西藏研究》2016,(4):10-15
昌都卡若区具有5000多年的社会发展史,是青藏高原人类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西藏东部门户"之称,建城从初具规模迄今亦有570多年的历史,2014年昌都成为地级市,将原昌都县的行政区域划为卡若区。通过大量藏汉文资料和实地考察,梳理还原昌都古城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挖掘昌都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对申报昌都卡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好昌都新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民翘首企盼的党的十五大已经胜利召开,作为西藏昌都地区参加十五大的代表,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团结、进步的社会主义新昌都。 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下,昌都广大劳动人民长期陷于被剥削和被压榨的痛苦深渊,社会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950年,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进军西藏的决定。10月19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西藏的东部重镇昌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昌都上空升起,昌都人民获得了新生。 西藏和平解放46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的  相似文献   

9.
1947年5月,我出生在西藏昌都地区昌都镇一个贫苦的藏族家庭,全家以种菜为生,我的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常听父辈们讲,那时候,农奴和奴隶除了天上的太阳、月亮和空气,什么也没有.我家家境十分贫寒,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在这样的环境中,我长到了3岁.  相似文献   

10.
我叫欧耀泽仁,是在昌都地区昌都镇有自家楼房的农民.我家本来在昌都县柴维乡旺达村.全家共8个人.我是哥哥,41岁,和39岁的弟弟尼玛泽仁共娶有一个妻子加永泽措,她今年39岁.  相似文献   

11.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2.
古迪(Jack Goody)在追忆其所亲历的英国人类学的转变时说过以下一段话: 涂尔干的事业,对于人类学家界定其问题意识,无疑起到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来自埃文思-普里查德本人,而且也来自那些受牛津大学训练的学者以及诸如福忒思、格拉克曼、斯瑞尼瓦斯(Srirvivas,1916-1999)等较年长的学者,这些人像杜蒙一样,曾担任该大学的教员.  相似文献   

13.
李翎 《西藏研究》2006,(3):59-62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图像样式。  相似文献   

14.
严庆 《民族研究》2006,(4):20-2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6.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1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设有大监军使,简称监使,又称为节儿监军,藏文写做khri spyan或rtse rjespyan,即万户悉编或节儿监军,也可简称为节儿,是仅次于敦煌乞利本(khri dpon,万户长)的当地第二号军政长官,主管军事、司法、农业生产等事务。另外,吐蕃在敦煌还先后设置了汉人部落监军、汉人监军(rgyavi spyan,亦译为唐人观察使)等官员,地位在大监军使之下。在吐蕃统治下的河陇、西域及其他地区也设有悉编(spyan)一职,为吐蕃在该地区的重要职官。这一职官对后来河西归义军政权的职官制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鞑靼斯坦与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两个自治共和国 ,它们曾分别于 1 990年 8月和 1 990年 1 1月提出了主权要求 ,但是其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前者经过与俄联邦中央谈判 ,达成妥协 ,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形成了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新模式 ;而后者却发展成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并升级为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造成了灾难性后果。本文试图分析 :为何“主权之路”起点相近 ,其政治结果却截然不同 ?一、历史发展道路鞑靼与车臣都是在沙皇俄国的长期武力征服过程中被并入俄罗斯的。鞑靼人早于车臣人与沙皇俄国发生了联系。“鞑靼”这一族称最初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学校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及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述西藏藏族农民洁净观念的转变,以及"洁净"和"卫生"观念在藏族农村社会的整合,认为从"洁净"到"卫生"的转变过程折射出西藏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