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西方对非基督教世界的文化更加重视。其中,对阿拉伯文化的研究也有较大的发展。当时欧洲一些主要城市的学者迫切需要学习、了解阿拉伯文学,为了更确切地翻译阿拉伯文学作品,研究阿拉伯语语法随之变力非常必要的课题了。本文主要介绍17世纪到19世纪末欧洲一些阿拉伯语语法著作,并作一些评述。  相似文献   

2.
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学者对穆斯林世界的研究,重点放在阿拉伯地区.后来,把研究重点转移到土耳其、伊朗等国.但是,由于阿拉伯各国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美国仍然有许多人从事阿拉伯史的研究,并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过去,西方学者研究的阿拉伯中世纪史主要是阿拉伯人扩张阶段的政治史.美国学者从新的角度探讨这个时期,开辟了社会史的新领域. 1975年,社会史学家理查德·布利特出  相似文献   

3.
据专家估计,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0万名高级技术人才交流到西方发达国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和科学家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员所占的比率分别为:英国7%,美国10%,澳大利亚40%,加拿大50%.近年来,阿拉伯青年学者、科学家大量流向西方发达国家的现象,已引起许多阿拉伯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4.
近代阿拉伯风格研究是古代阿拉伯风格研究的延续和发展.由于阿拉伯修辞学发展到阿卜杜·卡哈尔·朱尔吉尼时代之后趋于停滞,一直承袭着辞达学、辞华学和辞巧学的衣钵,因此,近代阿拉伯风格研究很大程度上是阿拉伯学者在近代阿拉伯民族振兴过程中受到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影响的结果.在阿拉伯近代史上,涌现了大批语言学家投身于风格研究,其中代表人物有侯赛因·玛尔萨非、穆斯塔法·萨迪格·  相似文献   

5.
“1、2、3……”这些阿拉伯数字是谁创造的?据说公元5世纪,首先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是印度人,阿拉伯人从印度学到了这个数字.公元1100年左右,阿拉伯数字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所以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创造的. 奇怪的是,目前阿拉伯国家(除摩洛哥外)大都不使用阿拉伯数字,而用另一种数字(见图). 与世界上多数人的观点相反,阿拉伯人认为,阿拉伯国家目前广为应用的是印度数字,“1、2、3……”则是阿拉伯数字,它不是印度人首先发明的.  相似文献   

6.
据专家估计,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0万名高级技术人才交流到西方发达国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和科学家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员所占的比率分别为:英国7%,美国10%,澳大利亚40%,加拿大50%。近年来,阿拉伯青年学者、科学家大量流向西方发达国家的现象,已引起许多阿拉伯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7.
1896年,英国学者谢赫塔在著名的“吉尼扎”(开罗藏书室)发现了大量的古籍手稿.这批珍贵古籍手稿的发现,使人们了解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宽容共处的历史.这对研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历史的学者来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知识界,人们最熟悉的中世纪阿拉伯杰出学者恐怕要数伊本·西那(980~1037).原因大概有三个:一是他的学术成就巨大--本人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著作被称为"人类智慧的宝库".据考证,他名下的著作阿拉伯语的有456部,波斯语的有23部,保存下来的也有160余部.二是西方学者非常重视他,在欧洲,他的名字是拉丁化了的阿维森那,其哲学和科学思想曾对西欧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三是在我国最知名的出版机构之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他的<论灵魂>是唯一一部出自中世纪阿拉伯大师的著作.此书是其代表作<治疗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即讨论心理学的第6卷,是由我国学者在上世纪60年代初,根据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法文本转译的.<论灵魂>这个书名,不知是法国人、捷克人还是中国人的创意,阿拉伯语原文此卷的标题是"心理学".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文学泰斗-塔哈·侯赛因博士(1889-1973)和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创作范围、艺术特点、文学地位与生活年代都有惊人的相似.塔哈终生致力于埃及与阿拉伯民族繁荣,为此,他主张面向欧洲,吸引西方的现代文化与科学技术.他是现代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先锋与闯将,被誉为东西方文化合璧的世界文化名人.塔哈终生致力于教育与文学创作,认为教育对于人来讲,如同空气与水.他是20世纪初革新与保守、前进与倒退斗争中涌现出的现代阿拉伯复兴思想家、文学家与教育家.  相似文献   

10.
“当希腊的太阳沉没的时候,伊斯兰医学和科学反映了希腊太阳的光辉,它们象月亮,照亮了欧洲中世纪的最黑暗之夜,有些灿烂的明星也添上了它们自己的光辉.”马克斯·迈耶霍夫在《伊斯兰教的遗产》一书中,就是这样阐述阿拉伯文化的.事情也确实如此,阿拉伯文化是阿拉伯民族在自己的文化基础上,接受了被征服人民的文化而创立的比当时世界上任何文化都辉煌的文化,其中尤以伊斯兰西方的安达卢西亚文化更为光彩夺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人从语言的角度研究风格是早始于伊历二世纪阿拉伯东方学家对阿拉伯辞达学奥秘的探寻,尤其是对《古兰经》玄妙性的研究。在辞达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阿拉伯语风格学的基本原则得以奠定,并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风格理论。而阿拉伯西方学者则不仅继承了阿拉伯东方学者的遗产,而且深受希腊亚里士多德风格理论的影响,对阿拉伯语风格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阿拉伯东方的风格研究 阿拉伯东方学者对风格的研究发端于对《古兰经》玄妙性的研究。他们在《古兰经》和其他作品的对比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理论。伊本·古太白(伊历213~276年)在《<古兰经>结构注释》一书中,首先提出“风格就是言语方式的多样化”。当阿拉伯演说家即兴谈论某一话题时,往往不偏于一隅,而是形式多样。轻描淡写时,惜墨如金;阐明事理时,详尽有余;强调时,不惜重复;委婉含蓄时,暗隐要义;劝说他人时,明示利弊。因此,话语的组织通常取决于客观的环境,听众的多寡和场合的主次。由此可见,一个人可以具有多种风格,甚至在同一情境中也会集多种风格于一身。风格的形成是与不同情境中的表意手段密切相关的,即不同的情境要求不同的表达方式。风格的多样性首先缘于情境的差异,其次是主题的性质,再次是表达者的语言能力和艺术性。此外,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文学与西欧骑士文学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文豪塔哈·侯赛因博士曾说过:“如果我们说,欧美西方尽管现在优越,但他们的一切优越、一切科学都要归功于中世纪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去的那些丰富、持久的文化根柢,那我们绝不是在过甚其词,也不是在吹牛胡说。”美国学者希提在其《阿拉伯通史》一书中也说:“在8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这一时期,说阿拉伯语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火炬主要的举起者。……有了他们的努力,西欧的文艺复兴才有可能。” 尽管由于“欧洲中心论”的思想作祟,人们大多对西方文化、文学受古代阿拉伯文化、文学影响一事,不是一无所知,就是所知甚少,但这种影响的存在却是一个不容否认、不可忽视的事实。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学对西欧骑士文学兴起的影响,即是一例。 西欧的骑士文学繁荣于12、13世纪,以法国为最盛。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住在堡垒里,剥削农奴。“后来骑士土地成为世袭,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11世纪90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侵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接触到东方生活和文化。骑士精神逐渐形成了。爱情在他们生活中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为她们服务。他们常常为了爱情去冒险。 在他们看来,能取得贵妇人的欢心,能在历险中取得胜利,便是骑士的最高荣誉。由  相似文献   

13.
历史悠久的阿拉伯世界的发展进程极富变化性.近代以后,先后遭土耳其帝国以及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一战后,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国家体系才逐步形成,新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具有西方主义、国家主义、外贷主义等特点,对阿拉伯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早在公元十七世纪,欧洲就有了报刊。至于阿拉伯国家的报刊,实际上那是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与此后阿拉伯民族复兴运动的产物。最初问世的阿拉伯文报纸是十九世纪初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时代出版的《埃及时事报》。阿拉伯报刊业从它的产生发展到今天,不仅大量地记录了阿拉伯社会所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和社会变化,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作为阿拉伯人民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阿拉伯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现在,阿拉伯报刊使用的是通用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广远的为数不多的几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过承前启后、沟通东西的历史作用.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历来是国际学术界的重要课题,进入21世纪,更是愈来愈受到东西方各国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我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研究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成绩突出.但是与对西方文化的研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诸多的问题,尚未建立起相应的学科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研究体系,是21世纪中国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信息量的增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从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新闻媒介的发展程度就可以判断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近代以来,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阿拉伯世界的新闻媒介获得了极大发展,在民族斗争、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阿拉伯新闻媒介的特点阿拉伯新闻媒介的诞生是同西方文化的输入联系在一起的.1798年8月,拿破仑在埃及出版了埃及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报纸——《埃及信使报》,该报4版,每4天出1期,主要刊载政治新闻.两个月后,他又为有志于考古研究和埃及文学史的学者和官员创办了《埃及年代》杂志.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帝国为何没能产生重商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经济史的角度看,重商主义的兴起为近代欧洲崛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而阿拉伯帝国也曾具有某些发展重商主义的历史条件.社会结构的剧变导致经济模式的改变和重农主义的崛起."哈里发"制度既不能有效动员体制内力量进行国际竞争,又无法与体制外力量建立联盟--像西欧一样发展产业城市、市民阶层.反对重利的伊斯兰经济伦理与由利己主义衍生出的重商主义格格不入.所有这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动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阿拉伯帝国难以发展出西方意义上的重商主义.  相似文献   

18.
7世纪后,阿拉伯人逐渐从一盘散沙和蒙昧中走了出来,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团结了起来,阿拉伯意识渐渐在阿拉伯人中形成;后经数百年与入侵者特别是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阿拉伯民族最终觉醒,形成今日的阿拉伯世界.  相似文献   

19.
有些研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学者认为,阿拉伯人的艺术成就远不如他们的科学、文学成就,但是在阿拉伯各国发现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和手抄本证明,这种结论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20.
诗歌具有文以载道的社会功能。当今阿拉伯诗坛出现了以互联网体验为内涵的诗歌作品,这与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阿拉伯世界正在遭受的文化入侵,阿拉伯学者深感不安,他们用警惕的眼光审视着这股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