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欧洲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欧洲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在于欧洲认同,它推动欧洲一体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本文论证了欧洲认同产生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基础,同时以欧洲认同为视域,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成员国内的民族主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民族主义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雅利安主义在欧洲的起源及其在伊朗的散布是世界民族国家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脱胎于欧洲东方语言学的雅利安种族主义思想自19世纪后期传入伊朗后,经历本土化和纳粹德国的影响,而成为伊朗界定自我、区别他者的重要认同工具。作为自我东方化的错位认同,伊朗雅利安主义以所谓共同的雅利安身份而将西方视为“我们”,以非雅利安的阿拉伯人等族群为“他者”,渲染雅利安种族优越与伊朗文明的辉煌。它迎合了伊朗巴列维王朝民族国家构建与西方化改革的需要,成为伊朗的官方意识形态并得以广泛散布传播。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雅利安主义经过一段时期的边缘化后再次公开出现,在官方伊斯兰主义主导下继续参与伊朗民族认同的构建,但雅利安主义和伊斯兰主义二者内在的排他性使得伊朗并未走出民族认同困境。雅利安主义对伊朗的民族认同、族群关系和对外交往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的政治功能——认识欧洲一体化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族文化的政治功能角度探讨民族文化差异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文章认为 ,民族文化决定民族的行事方式 ,欧洲舞台上代表不同民族文化的行为者 ,其行为是各自民族文化的逻辑延伸 ,因而伴随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和欧盟的东扩 ,基于民族文化差异的矛盾将凸显 ,并直接影响欧盟内部的合作 ,进而影响欧洲一体化的政治进程 ;欧盟必将承担协调民族文化摩擦和建设欧洲文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法国民族行动主义又在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合作而和解的保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运动,到1945年就已经消失。从解放到1960年,本地民族的政治骚动很少出现。但是,1968年5月近期革命以后,六十多个民族行动主义集团又相继成立。1974年春季,法国历史上最初以实现民族集团联邦的欧洲为目标的总统候选人,虽然总共只得到五万八千张选票,也是有意义的。“民族”(Ethnic)是指在大规模的社会文化联系中具有社会意义的文化特征的集团。  相似文献   

5.
列强连绵不断的战争的确为欧洲分裂的原因, 而共同的文化资源更无疑是欧洲分久必合的深层动因。笔者认为, 五大资源对一体化由理想变为现实起到了关键作用: 古希腊民主制、罗马法、统治欧洲长达1500 年的基督教、以自由平等博爱为诉求的启蒙政治哲学和反思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主义思潮。欧洲和平主义运动正是在这些资源的孕育下得以延续, 并在二战后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6.
神话与现实──对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神话与现实──对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再思考王丽芝1971年10月8日加拿大联邦总理特鲁多宣布:联邦政府接受“皇家双语和二元文化委员会”(TheRoyalCommisiononBilingualismandBiculturalism)的建议,将“双...  相似文献   

7.
一体化变量下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新功能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洲一体化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不断扩展与深入,一方面是西欧主权民族国家对超国家体——欧共体乃至欧盟的主权让渡,一方面是相伴随的西欧民族主义的当代演变——后民族主义——的发生。尽管欧洲一体化是一个不断克服障碍的过程,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欧盟从量变到质变的真实前景;尽管作为一种混合形态或过渡形态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后民族主义——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有不确定的发展方向,但欧盟的一体化实践和西欧后民族主义的发生,提供了欧洲社会经过数百年的主权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发展后实现超越自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英、法、美三个国家对加拿大联邦成立后产生的影响,分析加拿大族群政策的演变过程,侧重探讨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和实施情况,并借助已有文献和加拿大2011年人口数据①,研究加拿大联邦成立后的族群状况和族群关系,着重关注英、法两裔加拿大人在历史上的矛盾纠葛.本文认为,加拿大在从“熔炉”到“马赛克”的政策演变过程中,尽管民族问题一直存在,但不变的始终是国家统一原则,借以驳斥以我国民族问题为口实妄图分裂我国的论断.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苏联解体和南斯拉夫的分裂,欧洲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到1992年12月31日24时,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停止存在;1993年1月1日零时起,在这块土地上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诞生。至此,具有74年历史的统一国家一分为二,正式解体。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主要由捷克  相似文献   

10.
和梦  王焕瑜 《民族学刊》2023,(10):46-57+152
因内地汉族移民边境而出现的汉文化空间位移,及其带来的边境村落各族边民的汉化现象,学界成果甚多。但从多维文化空间视角切入的边境各族家国同构问题,关注者尚少。西南边陲腾冲被称为“文献名邦”,又有“极边”之称。其历史是一部基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使内地与边疆一体化、家族与国家一体化的实践史。本研究通过对明代以来汉文化在极边之地腾冲的传播、生根与少数民族汉化相辅相成历程的历时性梳理,在移步换景式呈现该区域各族边民在“泰山石敢当”、“堂窝”神龛、三崇寺与家族“祖坟”四维文化空间里的世俗性与神圣性双重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重点深描汉族儒释道与民间信仰“大传统”和本土少数民族原生宗教“小传统”交融多维文化空间内的仪式活动及其社会文化功能,进而揭示多维文化空间与家国一体化的内在逻辑,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和20世纪90年代的孕育,中国共产党在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念和理论的变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的内涵也日趋丰富和完善,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后成熟定型。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大众传媒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话语转化成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从而塑造大众的中华民族观念,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的构建遵循话语生产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逻辑、话语传播从学术到政治再到大众的延展逻辑、话语内涵从单一到复合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ve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esearch object – not only on the basis of the overall expansion and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in national economic policies, but also since they constitute a strategic research object for 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landscape of higher education. By using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n a data set on countries of destination and regions of origin, the global spa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s depicted. The analysis reveals a structure with three main poles, a Pacific pole, a Central European one and a French/Iberian one. The three poles correspond to three different logics of recruitment: a market logic, a proximity logic and a colonial logic. The three poles and logics are also related to linguistic structures. The Pacific/Market pole is dominated by English, while the Central European pole has German and Slavic languages as a common denominator, and the French and Iberian pole has French, Spanish and Portuguese in common with their former colonies. It is argued that the Pacific/Market pole is the dominating pole in the space due to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resources of different sorts, including economic, political,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not least, linguistic assets.  相似文献   

13.
达哇 《西藏研究》2006,(4):64-73
与形式逻辑一样藏传因明也有自己的“关系”概念和“关系”范畴。形式逻辑主要探讨和研究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而藏传因明不仅探讨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探讨和研究实物间的相互关系,如因果关系、不能共存关系等,这些关系范畴构成了藏传因明独特的“关系”理论。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些关系范畴的内涵、分类、特征等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揭示藏传因明在这一领域内所取得的独特逻辑成果。  相似文献   

14.
1988年,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方面体现出对经典人类学社会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的继承和反思,另一方面,立足本土历史事实和思想基础,将近代以来有关"中华民族"的概念和理论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成为当前举国共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思想基础。通过勾勒三十年来"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定位从结构论到过程论价值释放的总体趋势,指出在此理论定位背景下,相关学术研究应用移用多,对话反思少,整体显现出重当下轻历史的现状;而有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逻辑与机制等议题的深入研究尚未充分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该理论进行拓展、深化与提升的可能。从整合中华民族史的目标出发,基于多年来对于"过程论"的参悟和思考及对当前相关研究成果的吸纳和反思,主张为中华民族史的整合与建构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郑伟宏 《西藏研究》2021,(1):119-128
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忠实地弘扬了陈那因明体系,唐疏成为准确打开陈那因明逻辑体系的一把钥匙。陈那因明是论辩逻辑,其学科性质决定它的两个初始概念同品、异品必须“除宗有法”(论题主项),进而规定了同喻体和异喻体并非全称命题,这必然导致陈那因明非演绎。  相似文献   

16.
汉语"民族"概念虽然具有含混、模糊的特点,并带来使用和交流的诸多不便,但其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宽泛,所显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是欧美各国语言的相关术语不能比拟的。它能充分展现不同层次和不同层面的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综合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的民族共同体的共性,揭示民族过程的规律与趋向,适应不同学科民族研究的需要。必须坚持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完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族群"概念的泛化使用会给我国民族研究带来困惑,不赞同用"族群"来取代"民族"。  相似文献   

17.
族群冲突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议题,而政治心理学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进路。从族群冲突及其进程的心理因素来看,心理因素既可能是族群冲突的诱因,也可能是族群冲突进程中的参与者。对于这一心理基础和心理进程,学界形成了资源竞争论、社会学习理论、权威人格理论等解释路径,并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羡恨交织等学术概念拓展了研究手段。然而各种单一理论无法有效解释复杂多变的族群冲突及其进程,因为复杂的社会事实超越了单一理论的边界和适用范围,这迫使我们采用综合理论来解释复杂事实。但问题在于,不同学者对于不同层面因素的作用给与了不同的权重,对同一案例中不同因素的作用大小甚至也争论不休,这将使得综合理论框架面临内在矛盾。因此,对于族群冲突及其进程中的心理基础,尚需要更为精确的作用机制分析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时间为自变量,空间为他变量,辅之田野方法,方可促成对壮族习惯法演化机制的立体解构。就实践表征而言,壮族习惯法并非静止不变,它既与本民族在区域社会中的生存状态、经济活动、社会地位、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又体现出族群在面对不同政治经济环境时所做出的竞争、协商与妥协。"国家在场"对壮族习惯法的形塑,采取的是一种复线逻辑,并聚焦于载体重构、机制再造、属性蜕变三重维度。在壮族习惯法的未来发展面向上,应实现三个转变,即支配逻辑层面的"效力外溢"到"效力紧缩",传承策略层面的"单一型范"到"兼容并蓄",生存契机层面的"法律一元"到"多元司法"。  相似文献   

19.
略论藏传因明的特征及其逻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因明学说改革并发展了印度因明,将印度因明理论融化于藏民族文化之中,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逻辑理论体系,它即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又是一种现实的民族文化现象,它蕴含着藏族文化的传统特质,体现藏族文化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