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多数人对庐山的第一印象都源自苏轼的一首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美誉的庐山不仅是一道神奇秀美的风景线,同时也承载了历史与文明的厚重。金秋9月.当梅赛德斯一奔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发起的“自然之道.奔驰之道”自然保护项目迈入第三年之际.记者随奔驰公司走进了其最新确立的受捐地庐山.见证了奔驰的“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2.
话剧是由各种各样的节奏所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话剧的节奏,首先寓于剧作家所编的故事情节之中。即体现于故事起承转合的每一个阶段。其次,话剧的节奏.见之于人物富有个性的对话中。再次,话剧的节奏,还体现为舞台的场景变化。总之,话剧的节奏,比其它艺术形式更加复杂和丰富多姿。话剧导演的使命就在于在话剧的整个演出过程中,娴熟地运用这些节奏,来达到自己想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反“围剿”开始前,罗瑞卿担任了军团保卫局长的职务。活跃的他照样深入到连队中去唱歌、做游戏。后来,李卓然创作出话剧《庐山雪》,罗瑞卿扮演蒋介石这个角色。 开始,剧本写得比较一般。对方出场人物中有蒋介石,而我军人员最高职务是军长。 罗瑞卿看了说:“你应该写军团一级的干部,这样才能显示出两军对垒的气势来。” 李卓然摇摇头:“可以是可以,但上哪儿去找演员?”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重论述话剧开创期浙江作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话剧的倡导,以及浙江作家在这一倡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汪国权等人编著的《庐山古今诗词选》是九十年代以来 ,宏扬庐山文化、整理庐山文献的一本引人注目的选本 ,纳入了“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丛书”。比较前后两版发现 ,前版中的瑕疵在第二版中并没有得到修正 ,而新增补的篇目在注释等环节上又产生了新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庐山不仅是一座地理概念的大山,它也高在典籍中,高在中国历史上。历史的庐山,政治的庐山,宗教的庐山,文学的庐山,建筑的庐山,名人的庐山,在岁月的沧桑里依然光彩照人。那曾经烛照过几千年时光隧道的庐山也依然在湿润朦胧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当年的苏轼,曾经为“不识庐山真面目”作出颇具哲学意味的思考。今天,一个从小居住在庐山脚下、一如庐山的婉约  相似文献   

7.
贺伟 《老友》2008,(1):11-12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来庐山。在70多年前的1937年,周恩来两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先后三次上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周总理在三上庐山期间,他的崇高品行,在庐山人民中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动人的故事许许多多,每个故事都像五老峰的朝霞那样明丽,像仙人洞的清泉那样晶莹,像含鄱口的松涛那样蕴藉。这里介绍的仅是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话剧意境论     
话剧意境是话剧民族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探索了话剧意境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营造经历、特征和审美特质 ,评价了郭沫若、田汉、曹禺等在话剧意境实践和理论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 ,李健吾是一个特异的存在。比较李健吾话剧的艺术价值 ,李健吾对中国话剧的贡献及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 ,李健吾话剧的研究现状严重滞后 ,研究者不多 ,研究成果太少还处在起步阶段。就已有的论文来看 ,赏析有余 ,理论深度不够 ,社会学的批评模式制约着李健吾的话剧研究向纵深开掘。其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传纪性研究 ;二是悲喜剧之争和艺术特征之归纳 ;三是人性形态和深层意蕴之探讨 ;四是其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九江庐山脚下的“岳氏名园”进行考证,指出它就是岳飞在庐山的家园遗址,与史书所载“岳家市”吻合。  相似文献   

11.
《晨报》是20年代初中国早期话剧发展的基地。《晨报副刊》上记载了中国早期话剧的发展状况,反映着中国早期话剧的启蒙追求,展现出早期话剧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李健吾是一个特异的存在.比较李健吾话剧的艺术价值,李健吾对中国话剧的贡献及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李健吾话剧的研究现状严重滞后,研究者不多,研究成果太少还处在起步阶段.就已有的论文来看,赏析有余,理论深度不够,社会学的批评模式制约着李健吾的话剧研究向纵深开掘.其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传纪性研究;二是悲喜剧之争和艺术特征之归纳;三是人性形态和深层意蕴之探讨;四是其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红树 《新天地》2016,(1):18-19
1987年8月13日,杨潇出生在北京,杨潇是独生子,父亲从事广告行业,母亲是医生.杨潇的奶奶是著名演员田华,杨潇一出生,就在奶奶身边. 演艺天赋让他初露头角 杨潇在北京空军大院育鸿学校读初二时,参加了学校的话剧社,在一个叫《回头是金》的三幕话剧里出演了男一号.杨潇怎么也没想到,他当男一号主演的这个话剧后来在北京市话剧节上竟然得了奖,这让田华及全家人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庐山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37年 2月开始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谈判代表团 ,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四地 ,同国民党蒋介石进行了五次谈判 ,历时达七个月之久。其中 ,在庐山同蒋介石进行了两次非同寻常的谈判。关于五次谈判的情况 ,中共党史文献和有关文史资料均有记载。但对庐山谈判的详情 ,特别是庐山两次谈判对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介绍得不够翔实 ,有些资料就某一事件或情节的表述也不完全一致。笔者在庐山工作多年 ,对这段历史颇感兴趣 ,先后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还直接参与了庐山周恩来陈列室…  相似文献   

15.
江青爱摄影,这是众所周知的。她萌发摄影的念头,起始于1959年和1961年两次上庐山。由于庐山风景秀美,她很快陶醉其中。在毛主席身边摄影师的指导下,她拍摄了庐山仙人洞的照片。尔后毛主席为照片写了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主席的题诗使得她的形象和这一瞬间一同光彩起来。一次偶然的成功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终身的兴趣和追求。从庐山回来后,江青便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0,(5):9-9
我前段时间爬了庐山——带着30年来对苏东坡及其作品的理解,寻着他的足迹,我用心去看、去听庐山。置身其中,我对苏东坡有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原来他的作品中蕴藏禅悟!比如我们都熟知的他写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前我只会告诉我的学生.苏东坡从不同的角度看了这座山;但其实,苏东坡还从不同的高度观摩了这座山。  相似文献   

17.
借助于影视传媒来营销旅游地是当下旅游业与影视文化业的亲密互动,老电影《庐山恋》是先驱。庐山人毕必成倾情奉献《庐山恋》剧本,将美好的人性和美好的风景结合,成就了庐山的旅游事业。《庐山恋2010》以"庐山恋"为宣传重点,借助媒体造势,但和庐山旅游之间并没有很好的互动。庐山旅游需把握机遇,在传媒之间选择好的影视作品来展示自我新形象。  相似文献   

18.
工农兵群众在解放区话剧创作中的决定性地位,主要表现在文艺工作者对待他们的态度,和他们对文艺工作者话剧创作的影响上,也表现在工农兵群众话剧创作的不断发展上。表现工农兵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成为解放区话剧"压倒一切"的题材内容。声势浩大的解放区话剧运动,体现了话剧题材领域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在艺术形式上,解放区话剧努力适应工农兵群众的欣赏特点,艺术结构上来了一个戏曲化。以简短朴素、平易自然的语言见长,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9.
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两次游庐山,一是三十六岁时经鄱阳湖至南康军游庐山南,二是五十八岁时过江州游庐山东林寺.两游庐山,创作诗歌近20首,为庐山文化在两宋时期的鼎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五四”前夕到整个20 年代的中国话剧接受西方近代话剧的影响,确立了它的文学地位和艺术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体系及剧作家的个人风格。30 、40 年代曹禺的剧作承续着“五四”话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高峰,夏衍的剧作则使中国的现代话剧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得到拓展和深化。从当下的实践看,走向市场的确是话剧的惟一生路,但从根本上说来,人文精神的回归和精神家园的重建才是渡过危机、谋求发展的关键,“五四”的宝贵传统仍然需要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