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鲁克丽丝受辱记》中的贞女鲁克丽丝的贞洁形象是源于男性视野观照下的贞女。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莎士比亚的长诗《鲁克丽丝受辱记》进行探讨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在《鲁克丽丝受辱记》中张扬了人性,将人性在"德"与"美"中表现出来,将人性与美德联系起来,并赋予"真"的人性以崇高地位。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体现为美貌与美德并重,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邯郸记>和<麦克白>中塑造了两个极有权欲和手段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以及她们的形象与"人性"大主题的联系是我们探讨这两部作品的伟大意义时必然无法忽视的一个方面.西苏等女性主义学者提出的"双性同体"理论为我们把握这两个女性角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几乎是一经发表便被奉为经典,然而,不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阐释也从未停止出现。厄普代克的小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以女性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哈姆莱特》之前”的故事,对父权制社会里女性的地位和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也为《哈姆莱特》提出了一个属于现代人的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明代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的一颗稀世明珠;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西洋戏剧史上的一件罕世瑰宝。汤显祖(1550-1616)和莎士比亚(1564-1616)生辰仅相差十四年,而死于同一年。两位才华横溢的戏剧家,都是中下层知识分子,不仅都致力于戏剧,而且都是久负盛名的诗人。汤显祖的诗集《红泉逸草》,以文彩绚烂多姿,感情宛转缠绵而名闻中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则以音韵优美动听,感情热烈奔放而风行欧美。自然,他们的主要成就都不在于诗文,而在于美不胜收的戏剧创作。莎士比亚以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而驰名欧美,成为英国戏剧界的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牡丹亭》和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植物意象基于人类身体体验投射构成丰富的植物隐喻,两部剧作中的植物隐喻总体上呈现“同异并存”“同中存异”和“同大于异”的情形。其共同之处在于,两部戏剧中投射人域的植物隐喻所占比重较大,且分类相同,体现了人类基于自身对“植物”体验认知的共性。《牡丹亭》中经植物投射的“人名”源于剧中的人物,即“人化”,而《仲夏夜之梦》则来源于植物本身,是“物化”的结果,这是由于戏剧家基于现实生活体验形成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文学精神而造成的。“物域”的不同,表明两部剧作构建的场所之异,《牡丹亭》背景发生在“异托邦”后花园,而《仲夏夜之梦》则是“乌托邦”雅典森林。  相似文献   

6.
厄普代克长篇小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重构了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颠覆了后者中的人物关系,把“被说者”变为“说者”,“说者”变成了“被说者”,从而传达出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作家对历史、善恶尤其是女性问题所做的辩证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创作《紫钗记》,对前人剧作《荆钗记》作了多方面的借鉴,尤在构成全剧矛盾冲突的焦点人物的设置上,《荆》剧拍出了万俟宰相,《紫》剧则推出了权力相当的卢太尉,二者在逼赘的手法及遵奉“富易交,贵易妻”的信条方面,有着广泛的相类之处.但汤显祖并未以借鉴代替创造,而是在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一报还一报》看莎翁剧作与《圣经》之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的创作时间与《詹姆士王钦定本圣经》的编纂时期不谋而合。这出戏剧代表了人们从人性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圣经》的新时尚。文艺复兴时代倡导的人性与传统的神性之间的矛盾在莎翁剧作中普遍有所反映,而《一报还一报》尤其贯穿着《圣经》教义与尘世现实的种种冲突。无论是在情节发展上,还是主题思想与措辞用语上,该剧都与《圣经》有着难解难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约翰·厄普代克借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角色和一定的细节,从一个完全崭新的角度编织了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之间的爱情故事,成功地把宫廷复仇故事重构为一个新的探索家庭关系和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的故事,表达了对女性群体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对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董尼》的研究一直都非常薄弱,所以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探讨.《维纳斯与阿董尼》通过褪去了神性的维纳斯的人间之恋,张扬了人性,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在"爱"与"美"中表现出来,将爱与自然联系起来,并赋予真的人性以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美女"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审美意象.从<离骚>开始,就建立起了美女与文士间的某种对应关系.在此后的诗词发展过程中,美女逐渐成为文士的代言人.封建社会的文人与女子在实现各自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大多会遭遇"身不由己"的悲剧.命运的不能自主很自然地将二者的关系拉近,使文人在对女性产生强烈身份认同感的同时,又将这种感慨沉淀为深刻的臣妾心理.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图书馆中女性馆员所占比例较高是由社会因素、图书馆职业特点和女性自身特点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女性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已呈现出男性馆员所无法替代的优势.但是,用宏观的或整体的眼光来审视,女性馆员的才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其中有社会因素也有女性自身的原因.高校图书馆中的女性只有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高校不断变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江湖诗派在推崇贾岛姚合的同时也效法韩偓的香奁诗,部分诗作题材上叙写女性及恋情,风格婉丽缠绵,这在较少描写爱情的宋诗中显得颇为突出。江湖诗派内部学习姚贾、许浑与学习韩偓两种创作倾向并存,这表明江湖诗人对晚唐诗的两种主要风格都比较看重,学习的是全面意义上的晚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2 0年代美国“新女性”在行为、就业、教育和两性关系方面呈现新的特点。她们特立独行 ,就业和教育呈上升趋势 ,两性关系朝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变化 ,与 2 0年代消费社会的出现、性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密切的关系 ,并对妇女运动、美国社会的妇女观和妇女的自我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西方学者对中国妇女的研究兴起于上一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性别研究逐渐取代妇女研究而成为学术界主流。历史学家与人类学家通力合作,在理论、方法及资料上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女性主义学者改变了中国妇女的牺牲品形象,而还原了她们作为历史主人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他们又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探讨性、性别及两性关系的形成、发展与变化,试图找出中国妇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压迫与受歧视的根源。现在的新倾向是,西方学者开始放弃西方中心论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妇女解放理论,而注重在第三世界内部寻找构成妇女受压迫及两性不平等关系的特殊因素。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与申办方共享师资乃独立学院独有的现象,来自申办方的教师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独立学院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共享师资,有利于独立学院汲取申办方和社会的优质资源,但同时也容易使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上出现对共享师资的教学纪律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共享师资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力保证等问题。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调动共享师资的创造性,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优化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解决独立学院共享师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妇女平等就业权利面临的困境及化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张妇女应放弃平等的就业权利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主张妇女应拥有与男子在结果上平等的就业权利的观点符合社会公正的要求,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少有效的实现机制;主张妇女应拥有与男子在机会上平等的就业权利的观点符合市场经济的操作规程,但由于妇女劳动力存在性别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它必然会导致男女就业在结果上的不平等,有违社会公正.只有通过努力扩大社会经济规模,提高妇女的劳动素质,开发适合妇女就业的岗位,积极鼓励妇女自主创业,消除雇主的性别歧视,建立性别成本的社会分摊制度等途径,才能在坚持机会均等的原则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男女就业在结果上平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达洛维夫人》中的达洛维夫人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张爱玲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这两位女主人公,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空,但他们的经历与命运却惊人地相似。通过比较他们各自的婚姻、与周围人尤其是女性的关系、最后结局等,尝试对女性当时共同的、无法逃避的命运进行文化症候意义上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Though child shared physical custody arrangements after divorce are much more frequent and parents who use it more diverse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economic consequences for parents. By relaxing family time constraints, does shared custody help divorced mothers return to or stay on work more easily? Since lone mothers are one of the least-employed groups, and they face high unemployment rates, the type of child custody arrangement adopted after divorce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their employability. This article analyses to what extent the type of child custody arrangement affects mothers’ labour market patterns after divorce.Using a large sample of divorcees from an exhaustive French administrative income tax database,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huge territorial discrepancies observed in the proportion of shared custody, we correct for the possible endogeneity of shared custody. Results show that not repartnered mothers with shared custody arrangements are 24 percentage points more likely to work one year after divorce compared to those having sole custody, while no significant effect is found for repartnered mothers. Among lone mothers, we also highlight huge heterogeneous effects: larger positive effects are observed for previously inactive women, for those belonging to the lowest income quintiles before divorce, for those with a young child, and for those who have three or more children. Thus, shared physical custody arrangements may reduce work–family conflict by diminishing childcare expenses and enlarge the possibilities to find a suitable job because of more relaxed time constraints for lone mot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