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传 《秘书之友》2008,(6):25-26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下简称《新国标》)对公文排版规格作了明确规定: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文中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字体或宋体,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这项规定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把每行排28个字的规定和公文成文日期的标注要求联系到一起看就会使人疑惑。新国标规定当联合行文需要加盖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假设当前的成文日期为“二ОО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共12字),按照每行28个字的排版规格,只余2个字。那如何把12个字在仅余2个字的空间范围内拉开呢?  相似文献   

2.
署名、印章或签署与成文日期都是公文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应得到统一而科学的处理,以保证公文的庄重性和有效性,然而,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公文格式》)和党政军三系统的公文规章中的有关规定不统一,也由于公文规章和《公文格式》本身还不够完善,因此,目前我国公文在这几个组成部分的处理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3.
虽然原来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下简称《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对附件和版记的编排做了规定,但是由于语焉不详或规定过于呆板,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各单位公文中的附件和版记编排五花八门,许多秘书工作者对此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比如,转发通知的版记究竟应在哪个位置,有的说应在被转文件后另贴白纸专门放置版记,以确保"版记放置在公文的最后";有的说应放置在转发文件成文日期之后、被转文件之前;有人甚至提出"斩头去尾"的办法,即去掉被转发文件的眉首、版记,放置文件版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将我国的立法分为法律、法规、规章等。从广义上讲,法律、法规、规章都属于公文,可称作"立法性公文(文件)""法规性公文(文件)""立法性规范性公文(文件)"等,也常见有人将它们和类规章文件统称为"规范性公文(文件)"。但从狭义上讲,我们一般所说的公文,专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规定的15种法定公文。公务活动中,常常需要将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类规章文件向全社会或在一定的范围内予以发布。  相似文献   

5.
公安边防部队是公安部领导下的一支现役部队,既是部队性质的警察,也是警察性质的部队,因此,公安边防部队公文格式要依据军队和党政机关两个公文格式标准。2002年由公安部边防局下发的《关于印发(公安边防部队公文处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对公安边防部队机关公文进行了统一规范,文件中要求属于公安边防业务工作需要行文的,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办理;  相似文献   

6.
国家标准(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及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规范公文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实践中也会存在各种疑问,因此若能直接结合国务院印发有关公文实例(如网上搜索国发、国办发之类的PDF文件),则可以更好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庄怀芹 《秘书之友》2023,(12):40-42
<正>发文字号是我国法定公文通用格式要素之一。2012年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发文字号一般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的发文字号为“中办发[2012] 14号”。“中办”指“中共中央办公厅”,该文件属联合行文,使用排列在前的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发文字号。“[2012]”是该份文件的发出年度,与成文日期保持一致。“14号”指中共中央办公厅在2012年用“中办发”发出的第14份文件。其中,“发”称为“嵌字”,属于发文机关代字的组成部分,是溢出发文机关全称的特定字。发文字号中的嵌字并非可以随意添加,而是根据一定使用规则和目的镶嵌在发文机关代字中,具有一定的专指作用。从发文字号构成来看,年份和发文顺序号的编制简单易操作,发文机关名称代字和相关嵌字的确定比较复杂,是编制发文字号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党政机关公文处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文书处理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等三个公文处理规范性文件,使机关文书处理工作日益规范化,维护了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发挥了机关公文的应有效用。  相似文献   

9.
张兵 《管理科学文摘》2010,(34):205-205
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加密与认证技术构成了信息安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的基石。本文在对相关技术介绍基础上,从技术层面分析了电子公文内容、审批者及日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专家答疑     
问: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写好转发类通知的标题? 答:转发类通知含有: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公文与印发(发布)本机关公文的通知。这类通知的标题与一般公文标题不同,一般公文标题的结构包括:发文机关(作者)+内容(事由)+文种(公文名称);  相似文献   

11.
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于2012年7月1日期开始施行。新《国标》施行2年来,已有各专家学者与工作人员对公文格式的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本文拟将未做讨论的地方及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实际存在但新《国标》和《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未涵盖的地方,同时,新《国标》与《应用指南》存在矛盾的地方指出来,提出解决办法,以期对公文格式的实际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称的"公文标题",专指党和国家公文处理文件所规定的狭义法定公文的标题。"公文标题结构原理",是笔者在长期研究公文标题的基础上,于2012年为深入贯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而出版的《公文写作与评改禁忌大全》一书中提出的全新概念。为使这一原理在理论上得以升华,促进公文标题规范化,本文特作专题研讨。一、公文标题结构原理的显著作用长期以来,公文标题不规范的问题尤为严重,而在理论研究上,至今仍然需要破解好诸多难题。公文标题规范除文种使用正确而外,主要表现在公文标题结构规范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公文的承办、催办工作虽然十分重要,但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有时会造成文件在某一阅办部门积压时间过长,造成其他部门工作延期;有时因公文太多,忘记办理,以至上级、同级部门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有时因工作疏忽,将文件丢失,在机要室形成“坏账”,也因此影响年终的档案立卷工作。因此。公文承办、催办工作的好坏,对我们日常管理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直接影响着公文在我们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公文是我国各级机关履行职能、实施管理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其制发、办理和管理必须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如行政机关遵循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党的机关和军队机关遵循的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中国人民懈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这些法规性文件对公文处理所作的种种硬性规定,是公文处理法定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三)建立健全新型的公文工作体系。公文是管理国家、处理政务的工具,不同的统治阶级使用就使之具有不同的性质,起着不同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创立社会主义公文工作体系非常重视,在1950年至1964年期间,先后制发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草案)》(1950年12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51年9月29日)、  相似文献   

16.
正贺信作为应用写作事务文书,是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的重要文体之一。近期浏览一些校庆网页,发现部分贺信的成文日期标注非常不规范。影响了贺信的严肃庄重性,必须规范。一、贺信成文日期乱象原因细加分析,不难发现,这些贺信成文日期的标注错误不外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7.
“批转(转发)性通知”是机关公文中最常见的一种通知类型,主要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有时也用于转发上级机关领导的讲话)。据笔者统计,它一般占机关公文总量的40%左右。可见,写好“批转(转发)性通知”对于做好机关公文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何世龙 《秘书之友》2006,(12):18-19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条第六款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这一规定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法规、规章类文件名称在公文标题中出现时可加书名号,而非法规、规章类文件名称在标题中出现时一般不加书名号。例如:  相似文献   

19.
一、公文时效性概述 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任何公文都是有时效性的。所谓公文的时效性就是要求受文单位一定时间内必须按其要求遵照执行的效力。为此,《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还特别规定“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急件’。  相似文献   

20.
正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提高公文质量还是提升公文工作者水平,都要重视并研究公文评改工作。这对做好公文工作至关重要。一、怎样认识公文评改要重视公文评改,前提是要准确全面地认识什么是公文评改工作,因为不少公文工作者不重视或不够重视公文评改工作,就出于对这项工作缺乏准确全面的认识。认识公文评改,首先要把握公文评改的含义。公文评改包括狭义的公文评改和广义的公文评改。不少公文工作者仅局限于从狭义上去认识公文评改工作,认为只有外人对已成文的公文进行评改才是公文评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