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关注中国彝文古籍保存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世代传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结晶——彝文古籍,建国以来,在本民族知识分子和其他民族科研工作者提出了系统抢救彝文古籍的倡议后,国家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彝族聚居的地、州、县、相继建立了抢救、翻译、科研机构,并于1982年成立了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协作组,为开展抢救彝文古籍工作打下了基础。经过20多年的抢救工作,彝文古籍保存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民族学刊》2014,5(3):2-F0002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馆(原名彝学文献中心)创建于2005年5月,该馆以“救书、救人、救学科”为宗旨,其主要职能是通过调查、征集、收藏和展示彝文文献,开展彝文文献的抢救、保护、整理、编目、翻译、研究工作。彝学文献馆目前收藏有6000余册彝文文献,包括彝文古籍原件、古籍插图与民间绘画、电子数据库、复印件、  相似文献   

3.
白兴发 《民族研究》2003,(6):98-100
张纯德教授编著的《彝族古代毕摩绘画》于 2 0 0 3年 1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彝族文化研究 ,孜孜不倦致力于民族古籍收集、整理、抢救、保护所取得的重大收获。在古代彝族社会 ,毕摩是彝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自毕摩产生之后 ,即“兴祭奠 ,造文字 ,立典章 ,设律科 ,文化初开 ,礼仪始备。”被称为毕摩者 ,须具备宗教、经籍、历史、地理、历法及医学病理、艺术、宗教仪式、民间口传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历史上 ,毕摩规范了彝族文字 ,编撰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 ,同时在彝文经籍插图、绘画创作等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贡…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历史上,在这个区域曾经出现过大大小小17个族群名称。为了争夺自然资源及政治资源,这里族群冲突频发。本文试图借助彝文古籍探讨彝族先民在复杂的族群环境中的互动策略,结合笔者多年的田野调查材料和个人经验,勾勒出彝族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生存性智慧。  相似文献   

5.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用彝文著述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大约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彝文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文字,在明、清时期的古籍中称之为“爨文”、“韪文”,近代称之为“倮文”,常用的有1000多字。据考查,流传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间原始彝文史料约500种之多,现已征集到400种左右,内容极为丰富。它们以民风古朴的语言文字和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记载的有历史轶闻、生  相似文献   

6.
彝文古籍浩如烟海,不仅包括用彝文著述、记录的各类图书,而且包括金石铭刻和口碑文献.经过多年的努力,滇、川、黔、桂省区基本摸清了彝文古籍书目,整理出版工作也有了重要收获.《??文丛刻》、《西南彝志》的重新整理出版,是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大成就,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视和赞扬.《彝文古籍书目》、《指路丛书》和《古彝文单字》等是近两年的新成果.在彝文金石铭刻收集、整理方面,《奢香墓》、《千岁衢碑》、  相似文献   

7.
巫达 《民族学刊》2012,3(6):1-7,96
由于三星堆的许多文化现象(如巴蜀图语)一时不能被很好地解读,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转向与三星堆在地域空间上更为接近的西南彝族文化,试图从彝文来探寻三星堆文化里的"巴蜀图语"之谜。对彝族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关系的研究,应从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字学等学科的视角,通过古彝语构拟、探寻古彝文符号及周边族群的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关联等途径来进行,并组建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积极争取科研资助,以使"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研究"走上国际学术舞台。  相似文献   

8.
口碑古籍是彝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彝族口碑古籍已濒临失传,其抢救和保护形势极其严峻。目前由于存在着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组织不力等诸多问题,导致无数珍贵的口碑古籍得不到及时抢救而逐步流失。提高对彝族口碑古籍保护工作的认识,摸清情况,加强保护工作的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娟 《民族学刊》2012,3(4):89-89
彝族的文字,是我国古文字体系中一种较为古老的象形文字。关于彝文的起源、彝文的性质、彝文的构形法、彝文的规范、彝文与甲骨文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前辈学者作过比较深人的研究和讨论,尽管如此,留给后人再思考问题依然很多。  相似文献   

10.
摩瑟磁火 《民族学刊》2022,13(10):73-81, 138
《此木都齐》是凉山地区发现的唯一一本初具雏形的彝文医药经籍。该书继承和发展了凉山彝族源远流长的医药传统,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彝族民间医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周边汉人的医药知识。它的产生标志着凉山彝族的医疗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疾病认知和应对策略有了重大进步。是书在形成途径、文体形式、涵盖内容、思维特点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彝文经籍有所不同,是凉山彝文经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彝族政治体制是彝族独特的文化现象,君臣师匠奴"五位一体"是其治理模式,并伴随中国政治体制发展而演变,本文通过彝文文献解读,揭示其文化内涵,挖掘"资治通鉴"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翻译体例是古籍翻译的一种结构形式,彝文古籍翻译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单行、双行、三行、四行加注等比较成熟的翻译体例,这些体例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彝文古籍翻译要根据需要来选择,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翻译体例,努力提高彝文译著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彝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成员之一,彝文也是我国起源甚古的一种民族文字。独具特色的凉山彝族民间传说把它的起源推到了被奉为始祖的曲甫时代,认为是由曲甫祭祀日月祈祷上天降下经书所带来的,还用“飘飘乘轻雾,淅淅伴雨降,飒飒随风落”这样的优美诗句描绘了它从太空降落时的神圣情景。虽然彝文的起源被笃信神灵的祖先神秘化了,但是它在彝族社会传播的踪迹却早已为史学家所考察注意。仅从汉文史志最先称彝文为“爨文”的记载和迄今发现的大批彝文金石实物来看,彝文应用于世因而为人所知的时代一般应在东汉以下,明朝可能是它得到广泛应用的极盛时期。间架整齐、骨肉停匀的彝文,是在漫长的演变历程中经过不同程度的“整齐画一”工作而达到的。川  相似文献   

14.
“路旁花儿正在开,树上果儿等人摘”。这首歌唱出了彝家山乡的美,彝家好客的情。凉山的美,凉山人的情,在她高原的湖光山色,泸山明月,邛海碧波;在她心灵绽出的艺术花果,香飘大地,任你撷英……诗的沃土彝族是善诗的民族。古老的历史,优秀的文化,民族的文明,都以诗的形式表述于彝文古籍,流传于口头。民间文学的神话、史诗、叙事诗、故事、传说、童谣、民歌十分丰富。其中诗是主体。著名的史诗《勒俄特衣》、训世诗《玛木特衣》、叙事长诗《阿莫尼惹》、抒情长诗《阿冉妞》,与云南的《梅葛》、《阿诗玛》、贵州的《恩布散额》,构成了彝族民间文学的宏大殿堂。每个民族都有诗,但是,象彝族这样爱诗、  相似文献   

15.
美国刘嘉颖 《民族学刊》2013,4(5):72-73,112-117
2012年,一支由彝族青年组成的电影制作小组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拍摄了一部名为《彝文之恋》的数字电影。在凉山彝区近年来由彝族制作的彝族题材彝语电影中,《彝文之恋》成为第一部主题涉及文字读写实践和“爱”的作品。本文对《彝文之恋》如何反映了彝文读写实践是一种社会性实践展开了思考。笔者引用柯林斯和布洛特(JamesCollinsandRichardBlot)以及斯特里特(BrianStreet)对口头传统和文字传统概念划分的批评,研究了彝族的文字读写实践是如何在本土的口头文学和文字经典之间互动,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语境下展开,并根据阿赫恩(LauraAhearn)对尼泊尔马嘉族的文字读写,情书读写实践,和其社会变迁的研究,探究了彝人“情感结构”的变化,彝人恋爱观的转变是如何通过文字读写实践来表达以及新彝族文化身份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11,(3):12-13
他们如是说话:双语教学是中国民族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曲木铁西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解决少数民族人才匮乏的最佳途径就是培养大批少数民族的双语人才。——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丁文楼双语教学,是要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在双语教学中既不能强调民族语文而忽视汉语文的教学,也不能只强调汉语文而忽视民族语文的教学。——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丁文楼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2,(11):12-14
<正>民族古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力量之源。保护民族古籍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密切源远流长、血肉相连的民族关系,提高各民族的历史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湖南民族古籍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和"救人、救书、救学科"的原则,在古籍机构建设、古籍人才培养、古  相似文献   

18.
<正>他们如是说话:双语教学是中国民族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曲木铁西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解决少数民族人才匮乏的最佳途径就是培养大批少数民族的双语人才。——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丁文楼双语教学,是要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在双语教学中既不能强调民族语文而忽视汉语文的教学,也不能只强调汉语文而忽视民族语文的教学。——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丁文楼  相似文献   

19.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民汉"双语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培养了大批"民汉"双语兼通的人才。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双语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扎实有效地推进,实现科学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民汉"双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从战略层面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水西地方民族古籍文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尤以彝族钞本文献为代表,通过对彝族钞本文献的收藏、分类、特征及其分布进行分析,深化对地方民族古籍文献的认知,为进一步发掘、整理、开发地方民族古籍文献起到一定的指导和辨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