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中央治理我国贫困问题的重要决策,其核心要义就是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普遍滞后,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对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丰富多彩的瑶族服饰文化资源入手,在论证瑶族服饰资源独特的开发价值的基础上,对目前瑶族服饰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依托大众传媒,将瑶族服饰文化用于创意产业开发、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具有瑶族服饰特色的产业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独特性的意见建议,以期为瑶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中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临夏县D村精准扶贫相关问题的研究,认为精准扶贫的精准度不高,对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措施较弱,精准扶贫措施效率较低。因此民族地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提高精准度,加强提高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精准扶贫措施的效率。精准扶贫要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同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相似文献   

3.
绿色减贫契合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适度开发、减少贫困的同时,为民族地区留足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本,走出一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优化环境的新路。民族地区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指引,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扶贫脱贫全过程,以绿色减贫推动精准扶贫,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4.
基于SWOT分析下的湘西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沁 《民族论坛》2008,(6):36-38
旅游扶贫是近年来国际上反贫困的一种新方式。它利用旅游业广泛的联带性以及旅游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特点,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在对湘西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湘西,大旅游,大扶贫"的扶贫发展战略目标,阐述了实施扶贫旅游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笔者以甘南藏区贫困农村为例,通过访谈和查阅相关文件收集资料,描述了甘南藏区精准扶贫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了民族地区贫困与发展的关系。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一定要结合实际,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注重民族地区的文化特性,坚持尊重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社会内在潜力,动员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扶贫,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打造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是推进武陵山片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进一步盘活武陵山片区民族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对于片区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提质升级,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实现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优化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空间,加强对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有效地保护与利用,拓展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内外市场,强化以政府推动、精英带动和市场拉动为核心的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特别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提出以来,关于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研究进展较快,学术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逐渐丰富。集中体现在对精准扶贫的概念界定、主要内容及其本质的剖析;精准扶贫的历史背景考查;实施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路径分析等。现有研究也存在问题:研究队伍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数量及质量有待提高,相关研究成果有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倾向等。  相似文献   

8.
扶贫瞄准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文章基于3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数据,通过构建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对象瞄准缺口指标、扶贫项目贫困人口瞄准精度指标和扶贫资金瞄准时序指标,对西部A省农村扶贫瞄准精准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A省民族和非民族地区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识别存在一定程度的漏出和渗入;扶贫项目贫困农户瞄准精度逐年降低,贫困人口瞄准精度较低且漏出比例高;扶贫资金投放时序存在错位,但民族地区扶贫资金投放时序优于非民族地区.缺乏有效的扶贫瞄准机制是县级扶贫瞄准效率低下的关键.基于此,文章构建了扶贫主体与贫困对象有效互动的参与式县级扶贫瞄准机制,以期能够厘清扶贫瞄准规律,提高扶贫瞄准精准度.  相似文献   

9.
邓彦斐  易建州 《民族学刊》2020,11(2):22-29, 125-126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国,近些年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西部民族地区作为全国扶贫工作攻坚难点地区的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各类形态的特色文化资源,因此西部民族地区通过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脱贫工作并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可行性。但是,西部民族地区因历史地理等原因,生态系统脆弱、社会文化复杂多样以及文化资源本身的特点等客观因素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开发必须考虑生态系统和当地社会的承载能力。因此在扶贫视角下,西南民族地区通过开发文化资源脱贫并实现文化振兴,应当将以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效用放在首位,杜绝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10.
刘茂松 《民族论坛》2012,(16):67-68
《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一书契合了当下民族地区扶贫的需求,是民族地区扶贫研究的一大突破。该书理论研究较深入,梳理清晰;研究方法科学,论证严密;旁征博引,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分析独到,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民族地区因淳朴的民俗风情、厚重的文化底蕴、清新灵动的自然风光,其旅游业成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生活显著改善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恶意滥用而濒临的危机与尴尬。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是否继续开发?该如何开发?良性开发的同时应如何做好保护、传承?继湖南省政协谭仲池、龚建明副主席率队就湘西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专题调研后,近日,湖南省政协召开"民族文化旅游保护与开发"专题座谈会。与会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专家就湖南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族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统战部门如何依托政治和制度优势,探索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新途径,是一个新课题。总结了武陵山和乌蒙山两个片区开展"统战部门+"社会扶贫工作模式,指出了成效,揭示了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认识、完善平台、加强管理的对策建议,对民族贫困地区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民族村寨为基本单元的"旅游扶贫"是西南民族地区在反贫困实践中创出的重要扶贫开发模式。然而,既要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又要成功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世界性难题。现实中,旅游扶贫是政治驱动,地方政府关注焦点在经济利益上,文化遗产管理有名无实,长期缺位,导致民族村寨文化遗产遭遇"漏损"、"过滤"等尴尬,甚或有失忆的危险。理论上,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并不冲突,但实践上需要管理机构从文化遗产价值发掘整理与表达、有效信息传播、开发评估、利益合作机制建立、法律保障等方面适时"补位",才可能助推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建立可持续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对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指出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湖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286万。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如何打一场湖北省扶贫攻坚决胜的大战,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步实现小康,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在行动。本刊从第三期开始开辟"精准扶贫"专栏,聚焦各地精准扶贫重要举措、经验成效、先进典型,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一项重要的扶贫战略,是解决当前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而民族地区是相对贫困较为严重的区域。本文通过对甘肃省临夏县A村精准扶贫相关问题的调研,认为A村通过精准扶贫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仍有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创新性不足、思维方式转变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西民族旅游开发与贫困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广西民族地区缓解贫困的有效途径,但旅游扶贫功效的发挥必须保障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社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选择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方式、协调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以及提高贫困人口人文素质,方能有利于广西民族地区贫困缓解的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对扶贫旅游予以研究。把扶贫旅游置于第三世界的背景下,选取第一世界的一个发达地区苏格兰格拉斯哥戈万作为本文个案研究田野基地,旨在衡量与判断把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扶贫旅游原则用于一个发达地区,帮助他们消除其贫困。在格拉斯哥戈万运用了一套新的旅游扶贫的方法。经跟踪研究之结果显示:在实践中,扶贫旅游把一个常识的研发方法过度复杂化了,但是这套方法又是所有负责任之政府都应该倡导与促进的;同时,也对社区公众选择扶贫旅游发展模式的合理性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中,开办小型旅游经营实体是社区参与的主要形式和旅游扶贫的重要方式.基于桂林龙胜龙脊景区的调查发现,业主创办实体动机以解决生计压力最为迫切,同时追求个人或家庭理想生活方式的主观愿望强烈.在实体旅游扶贫效益发挥方面,家庭相关效益明显,受业主能力和外部环境综合影响,实体的经济效益并不十分理想,导致部分村民对旅游开发持消极态度,影响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以政府主导的扶持小型旅游经营实体的措施,以促进实体扶贫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陈井安  柴剑峰 《民族学刊》2019,10(3):14-20, 103-105
川甘青毗邻藏区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矛盾多、协调难。同时,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贫困农牧民参与意识差、参与能力弱、参与机会少、参与形式单一制约了旅游扶贫的效果。本文运用旅游扶贫基本理论框架,梳理了研究区实施旅游扶贫独特价值,结合320户贫困户调研数据及部门座谈中发现的问题,对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和行为进行了问题诊断,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互动关系入手,围绕提升农牧民参与旅游业意识、提高旅游从业服务能力、扩大旅游业的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产业区域间协同等方面,提出优化该地区农户参与式旅游扶贫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直接过渡"政策曾是解决特殊地区民族发展问题的成功典范,但因为没能处理好"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缺乏对"直过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跟踪总结,经过近60多年的发展,"直过民族"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直过民族"与"直过区"的特殊情况,其次对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在边疆公共事务治理的视野下提出了"精细化治理模式",该模式是"直接过渡"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国家"分类指导、政策帮扶"的延续与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