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一份较大样本数据调查了几个供养因素和目前中国老年人对生活感觉之间的关系.分析模式包括家庭供养和国家供养因素,目的在于识别和比较各类因素分别对居住在农村和城市的中国老年人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茂静 《民族论坛》2011,(6X):61-63
根据对四川Y镇农民的调查,从事的职业不同,中国农民分化为传统农业收入和乡镇企业务工农民、从事乡村管理的农民、外出打工的农民、个体户或私营企业主农民等四类职业群体。这四类职业群体农民在劳动方式、消费方式、休闲与交往方式上出现了差异,但是超过一半的中国农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当地基层政府对农村社区的管理应考虑到农民生活方式差异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萨阿米犬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自古以来,他们就居住在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靠饲养驯鹿为生。目前,萨阿米人主要居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瑞典以及芬兰,俄罗斯也有一小部分。萨阿米人居住区一般称为萨阿米区,萨阿米人尽管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国度,但是他们从来就认为自己是同一个民族,他们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经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愈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点,城市环境对人们心情与居住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也加快了城市园林设计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园林设计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与美感,是一个城市的衣服。如何将城市园林设计更上一个台阶是许多园林设计者共同思考与研究的话题。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渗入,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也逐渐融入了诸多现代艺术的元素,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着眼于现代艺术的元素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与体现,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内涵与方式、运用与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发掘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良好运用,从而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愈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点,城市环境对人们心情与居住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也加快了城市园林设计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园林设计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与美感,是一个城市的衣服.如何将城市园林设计更上一个台阶是许多园林设计者共同思考与研究的话题.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渗入,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也逐渐融入了诸多现代艺术的元素,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着眼于现代艺术的元素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与体现,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内涵与方式、运用与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发掘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良好运用,从而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郭成美 《回族研究》2007,(2):119-125
唐宋时期,在当时的杭州、明州(宁波)等地,建立了有外国侨民居住的“蕃坊”。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行,大量的中外穆斯林到浙江义乌来经商贸易,定居生活,使义乌成为新的“蕃坊”。通过对义乌穆斯林的人口变迁,义乌的清真寺、寺管会、阿洪和墓地,义乌穆斯林的职业构成,义乌穆斯林的婚姻家庭与子女就学情况,义乌穆斯林的精神生活状况等方面的论述,使人们对这一新的“蕃坊”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浙江义乌新的“蕃坊”的出现,也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均重视和谐与和平的共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是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促使人们去研究纳西族——一个藏缅语族的小民族?该民族目前只有25万人,居住在云南省的西北。而中国有一半不同的少数民族也居住在云南,占该省3300万人口的三分之一。纳西族这个小民族有什么特点?的确,纳西族并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特点。他们有一种混合型的经济:农业、畜牧业和少量的商业。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他们的邻居并无两样。但在西方,他们偏偏比中国的其他少  相似文献   

8.
教育再生产具有明显的代际传承现象。文化资本反映和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父母文化资本存量对子女休闲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对8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的调查研究发现:(1)第一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家庭文化资本普遍偏低,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母亲的文化资本低于父亲,在城市流动时间较长的家庭文化资本有增长的趋势;(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文化资本在休闲中表现出"三无"状态;(3)父母文化资本存量对子女休闲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普遍较低水平的文化资本导致子女较差的休闲能力水平,母亲文化资本不足进一步弱化了子女的休闲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华夏子孙与酒似乎结下了永远的不解之缘。不论是南方人北方人,老年人青年人,文人武人,居住在大陆的人客居海外的人,只要一谈起酒,似乎都可以找到共同的语言,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述许多与酒有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像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在现代化社会,城市化、都市化只是译法上的差别,本质是乡村城市化,基本涵义是相同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准,是一定区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是产业结构转变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和传播的过程。概言之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1.
校园体育文化对促进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分析与论述,探讨了校园体育文化对促进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以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达斡尔人是世代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清朝初期已在清政府的有效管辖与统治之下。本文对清初达斡尔人的居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生产生活状况,包括社会经济、生活习俗、宗教文化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特别是在沙俄哥萨克入侵我黑龙江流域后,达斡尔人为保家卫国,与俄国入侵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何一民  李捷 《民族学刊》2020,11(4):103-110, 144-146
住房是人居环境居住系统当中的核心要素,对住房需求的满足及房屋质量、居住环境的优劣也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后,住房制度的改革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房屋建设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住宅的建筑技术、房屋设计、新型材料的普遍应用,使西藏城市住房与内地城市住房在质量上趋同,普遍具备较好的采光、采暖、防水、隔音等功能,更好地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现代化厨卫设施的普及让居家生活更为便倢和卫生,藏族民众的卫生观念、健康意识也随之提高,清洁燃气、太阳能等家用能源的普及还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社区环境也更加舒适和安全,城市宜居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西藏民众的居住变得更加舒适,城市人居环境也因此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木楞房和木板房是怒族居住文化的主要部分,其文化特质表现为人们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需要;其传承动因来自其传统生活方式、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建造技术以及居住的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探究怒族民居的文化意义,对保护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青海高原不同民族的体质状况,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各民族体质和健康水平改善,本文以"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数据为研究内容,对生活在青海省的汉、藏、回、蒙古、撒拉和土族等不同民族成年人(20~59岁)进行体质状况评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的体质达标情况从好到差依次为:蒙古族、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和回族,各民族成年人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相互比较各有特点,这与不同民族的居住自然环境、生活习惯、体育活动等有关。为此,建议在青海高原地区应针对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加强体育锻炼健身宣传和健康指导工作,并深入开展体质研究,采取开发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等多方措施,以促进青海高原各民族体质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一般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暂时居住和生活的那部分人口”。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人口的空间流动大量增加,城市作为二三产业聚集的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强大的拉力。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发展,走出家乡务工、创业,但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一些未成年子女将交由他人监护照料,致使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对于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留守儿童德育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源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为此,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家庭的主体责任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让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得到解决,更好地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发展,走出家乡务工、创业,但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一些未成年子女将交由他人监护照料,致使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对于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留守儿童德育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源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为此,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家庭的主体责任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让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得到解决,更好地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区汉壮民族的居住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格局是影响汉壮民族交往、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汉壮居民在居住场所及学校中的"分离指数"的测算,并分析当前南宁市区汉壮居民之间社会交往的客观条件及影响汉壮居民交往关系的历史背景,结果显示,南宁市中心城区汉壮居民的混居已相当均匀,说明汉壮居民之间交往的客观条件非常充分;郊区农村的"分离指数"偏高说明农村汉壮居民在居住上一定程度的隔离,但由于农村居住格局的特殊性,不宜仅凭"分离指数"直接推论汉壮居民交往条件的优劣,而应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使用相同的问卷对湖南G县农村民众采用面访与计算机辅助电访两种资料收集方式,对所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因变量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其中一些数据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存在的原因可能是面访与电访的特性、问卷测量内容特征以及中国人的"心理二重区域"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结果差异提示我们注意资料收集方法对资料的影响。两种调查方式本身无优劣之分,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应注意针对研究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