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着"救人、救书、救学科"为目的,调研组在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访谈、教学参与等调研方法,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基础上,探讨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彝族古籍人才培养模式及彝族现代布(毕)摩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布(毕)摩教育教学为抢救古籍人才做出的贡献和启示,为进一步推动彝文教学发展,培养高质量彝族古籍人才团队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口碑古籍是彝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彝族口碑古籍已濒临失传,其抢救和保护形势极其严峻。目前由于存在着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组织不力等诸多问题,导致无数珍贵的口碑古籍得不到及时抢救而逐步流失。提高对彝族口碑古籍保护工作的认识,摸清情况,加强保护工作的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地方民族文献,广义地说,所有的文献都是地方民族文献,因为所有的文献都产生于某一特定地方,由所属于某一群体的人所创造。地方民族文献具有地方性、民族性、时代性。地方民族文献的一般性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差别原则、发展原则、尊重本民族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推进,现代婚姻更加自由开放,跨民族婚恋逐年增多,人们的思想不断改观,"阿买恳"口传文学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迁,其时代价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基于当代贵州彝族的传统婚嫁仪式,对彝族文献《阿买恳》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诗学价值、史源价值及民俗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挖掘古籍文献的当代价值及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成书较早的汉文古籍《山海经》中,巫医文化时常被学者们提及。而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彝族,同样有着深厚的巫医文化。在彝族祭祖仪式中念诵的祭祀典籍《作祭献药供牲经》正是反应这种特殊的巫医文化一部书籍。折射出远古先民从巫术到医术的探索足迹。本文试从文献性质、巫医记载、不死药母题等方面对彝族《作祭献药供牲经》和《山海经》中的巫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罗曲 《民族学刊》2016,7(1):65-70, 118-120
进入19世纪后,中外学者开始关注彝族文化,并有不少著述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彝族文献的搜集、翻译、整理、出版成就卓著.尤其是106部①《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出版发行后,社会反响很大.但是毕摩文献仅仅是彝族文献中的一部分,在包括译著、彝族文化人用汉语文及其他语种撰著的作品、彝文文献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相当规模的语境下,应当树立“彝族文献”的概念,并对之进行科学分类.分类是对事物从具体到一般的认识,所以对彝族文献分类的研究关系到彝族文献价值的实现.本文从《彝族毕摩文献经典译注》说起,对彝族文献的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郭新榜 《民族学刊》2010,(2):105-105
彝族文献长诗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显示了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当下的彝族社区的现代化建设中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罗曲、曾明、杨甫旺三教授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5月出版的《彝族文献长诗研究》一书,对彝族文献长诗当代价值的研究是一大亮点。作者慧眼独具,看到了彝族文献长诗对现代彝族休闲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并且找到了借助彝族文献长诗发展彝族休闲文化的入手法门:即实行民俗旅游与民间文学旅游相结合;在自然景物中注入传统文化内涵;用传统长诗文学作品和故事情节再现民族宗教文化;开发传统长诗文学作品中的歌舞、体育竞技文化内涵。发掘包括彝族文献长诗在内的彝族传统文化资源,建设彝族休闲文化,对构建社  相似文献   

8.
关注中国彝文古籍保存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世代传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结晶——彝文古籍,建国以来,在本民族知识分子和其他民族科研工作者提出了系统抢救彝文古籍的倡议后,国家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彝族聚居的地、州、县、相继建立了抢救、翻译、科研机构,并于1982年成立了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协作组,为开展抢救彝文古籍工作打下了基础。经过20多年的抢救工作,彝文古籍保存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李跃平  裴光兰 《民族学刊》2015,6(6):88-94, 121-123
文章以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以1991-2014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藏文古籍文献”为主题的载文信息为检索内容,通过检测得知1991-2014年以“藏文古籍文献”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共有45篇文章。这些研究成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丰富全面,涉及面广;二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三是研究领域的多种化;四是研究形式多样化。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藏文的古籍文献保护与抢救研究、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古籍收藏与古籍研究、古籍目录学研究、古籍文献数字化信息服务研究、藏学文献馆藏建设研究和其他与藏文古籍文献相关的研究等多视角对“藏文古籍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以期在展示精华的同时,力图为“藏文古籍文献”研究的深入研究提供可借鉴性的综合史料。  相似文献   

10.
彝族进入农耕阶段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通过彝族古籍、神话、传说等内容来阐述彝族先民有关农业的起源、农作知识、农作物的产生、农具的产生等方面的农业知识,并从农事祭祀、农事禁忌两个方面来看彝族在现实实践中对传统农业知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白兴发 《民族研究》2003,(6):98-100
张纯德教授编著的《彝族古代毕摩绘画》于 2 0 0 3年 1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彝族文化研究 ,孜孜不倦致力于民族古籍收集、整理、抢救、保护所取得的重大收获。在古代彝族社会 ,毕摩是彝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自毕摩产生之后 ,即“兴祭奠 ,造文字 ,立典章 ,设律科 ,文化初开 ,礼仪始备。”被称为毕摩者 ,须具备宗教、经籍、历史、地理、历法及医学病理、艺术、宗教仪式、民间口传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历史上 ,毕摩规范了彝族文字 ,编撰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 ,同时在彝文经籍插图、绘画创作等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贡…  相似文献   

12.
藏医古籍整理研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对藏医古籍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研究建设。本文将藏医古籍整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拟分为三个部分:藏医古籍文献收集平台、藏医古籍文献整理平台、藏医古籍文献信息检索平台。  相似文献   

13.
古籍文献是记载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历史文物.博物馆是馆藏和保护古籍文献的重要场所,随着时间的流逝,古籍文献在灰尘、空气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开始酸化、霉化,并失去纸张的机械强度.保护古籍文献并将古籍文献电子化是当前苏州博物馆抢救古籍文献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的让古籍文献代代传承,苏州博...  相似文献   

14.
益西拉姆 《民族学刊》2012,3(6):54-58,99
藏族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藏文古籍文献又是藏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着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工作单位的纷纷建立,保护和抢救藏文古籍文献工作也全面展开。本论文通过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馆藏形式、收集和整理、目录规范、载体变化等方面进行梳理,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保护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藏文古籍文献是藏学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大的方面看 ,藏文古籍文献 ,包括吐蕃早期文献、吐蕃以后的佛教典籍和藏文历史档案。藏文古籍文献作为藏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在藏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有责任系统地介绍藏文古籍文献的概况及整理、出版和研究动态 ,是藏文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拿到曲木车和著、四川民族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四川世居彝族文化》一书,感到沉甸甸的。逐一翻开细读,字里行间,处处闪耀着彝族历史文化和作者的智慧光芒。作者根据彝族文献、民间传说以及彝族谱系推断,彝族源流至今有  相似文献   

17.
程姗 《中国民族博览》2017,(14):217-218
我们国家的历史十分悠久,因此积累了很多优秀的古籍文献.所有的古籍文献都是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应该做好古籍的保护工作.由于很多原因,现在有很多古籍都不够完整,这就需要文物工作者对古籍进行保护和修补,而本文针对文物的具体修补保护方式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我们国家的历史十分悠久,因此积累了很多优秀的古籍文献。所有的古籍文献都是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应该做好古籍的保护工作。由于很多原因,现在有很多古籍都不够完整,这就需要文物工作者对古籍进行保护和修补,而本文针对文物的具体修补保护方式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9.
《民族学刊》2014,(5):F0002-F0002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三十五种左右的文字,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形式多样的各民族古籍文献。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研究中心综合文献馆建立于2008年,以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少数民族文献为其长期目标。展示少数民族文献发展的历史轨迹。收藏有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傣族贝叶经等珍稀民族文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籍制作技术时间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作为古籍修复者,承担着延续古籍寿命、保护古籍的重任。随着国家对古籍与文献保护的深入,古籍修复技术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而工具作为古籍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合格称手的工具与科学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古籍修复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