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缅跨国婚姻在云南边境地区是普遍现象,且在近十多年中数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因民族和地域的差异,中缅跨国婚姻在边境地区呈现出不同特征,如跨国族际通婚、招赘婚以及部分外籍配偶拥有中国户籍等。中缅跨国婚姻的特征表明:其本质应在民族社会结构基础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阐述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的现状,从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中存在的婚姻家庭、身份认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中越跨国婚姻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态势,认为在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治理中应建立科学的决策和执法机制、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构筑坚不可摧的制度屏障.因此,对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治理模式做出相应调适,使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问题治理常态化和长效化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跨国婚姻作为历史上一种边境地区人群的常态化通婚形式,因民族国家边界管理方式的存在而演变成为边境地区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中国大陆学者在跨国婚姻的动因、身份困境与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未能形成一种具有社会文化整体观观照的研究范式。其核心原因是未能将边地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国外学术界关于跨国婚姻的研究及边地社会整体性的社会网络纳入到综合讨论之中,因此显示出了个案研究丰富,而研究深度、广度稍显不足的状况。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实证研究,综合三种研究视角推进跨国婚姻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越边民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往来中,形成了独特的跨国婚姻模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越南女子涌人中国,并呈“一边倒”趋势,给中越边境地区传统的跨国婚姻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基于此,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模式进行探析,把握其现状和特征,以期为中越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5.
中越边境地区上世纪80年代末两国关系得到改善以来,中国与越南毗邻村屯边民之间缔结的跨国婚姻数量呈快速上升的态势,越来越多的越南妇女嫁入到中国家庭。本文着力探讨中越边境跨国婚姻建立的基础,同时关注这些嫁入中国家庭并生育子女的越南妇女的处境。由于制度等各种条件限制,她们难以有正常的婚姻登记,最终沦为尴尬的无国籍女人,这对中越边境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母亲是外国人,父亲是中国人,而且又位于偏远的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所以这种跨国婚姻的子女在政治认同方面比一般小孩更加冷漠;在国家认同方面他们也为自己的母亲难以成为中国人而遗憾;在行为规范引导方面,他们地处走私、贩毒、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普遍的边境地区,在族群文化和国家主体文化及法律存在冲突的情况下,他们也面临着一些迷茫。边境跨国婚姻的子女也是祖国边疆的花朵,尤其需要呵护。在家庭方面,需要正视他们家庭不完整、家庭功能难以正常发挥的问题,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的特殊困难;在社会方面,需要通过依法加强民主政治实践来强化他们对国家政治的认可;在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7.
王晓艳 《民族学刊》2015,6(6):49-54, 109-110
跨国婚姻在中缅边境地区是普遍现象,基于民族的社会结构特征,中缅跨国婚姻的择偶途径包括了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网络。这些途径充分说明个体的社会行为与相应的族群和地域特征相匹配,也进一步表现出边境地区的跨国婚姻多为边民日常交往的结果。那么,跨国婚姻在国家管理层面上凸显的问题应多从“主位”的视角寻求更具实践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宗教性、文化性等特点,因此,他们的流动兼具跨民族文化的意义。鉴于民族关系问题的敏感性与复杂性,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中的适应、融入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且极具现实意义。而融入意愿是流动人口融入流入地社会的前提与重要路径。本文使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族群比较的视角,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城市融入意愿差异。研究发现:各民族流动人口对流入地都有强烈的融入意愿;与汉族流动人口相比,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融入意愿更为强烈,而苗族、土家族的融入意愿略弱。这一方面说明,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入意愿确实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也表明,民族文化因素已不是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A村是位于中国广西边境地区大新县的一个村庄。该村村民主要是壮族,和越南邻村边民属于同一个民族。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中越关系改善以来,该村与越南邻村边民之间的跨国婚姻越来越多。但是,这类逐渐普遍的跨国婚姻,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有正常的婚姻登记,导致这些越南妇女难以取得中国户籍、国籍,从而产生了国家、群体、自我身份认同三重危机。作为中国家庭的重要成员,这种身份认同的危机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后果。走进这些越南妇女的内心世界,可以感受到她们在社会身份认同方面的无可奈何。加强对这种跨国婚姻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移居缅甸的云南回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在云南与缅甸的交往过程中,有一部分云南回族因各种历史原因,主要是经商和躲避战乱,移居邻国缅甸。这些云南籍穆斯林在当地生活奋斗,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沟通云南与缅甸的交往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一个民族群体,这些回族虽然还保持着本民族的许多传统特征,但由于环境的影响,其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又发生了一些与他们故乡同胞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香港男性北上"包二奶"行为的调查,审视了当代婚姻及家庭的观念的维持与变异. 与一般论述以男性角色为讨论中心不同,本研究突出女性在这个关系里面的主体性,通过香港和内地妇女自己的说话,探讨女性如何参与制造"包二奶"这个想象并构建为他们生活中的现实;这种主体之间的互动,又如何为延续父权的社会文化制度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事实婚姻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较普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一部分民族地区的事实婚姻约占50%—70%,近年来还有上升的趋势。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他们是夫妻的一种关系。它的特征是: 从主体看,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包括未婚和丧偶两种)。如果一方或双方有配偶,则不是事实婚姻,而是事实上的重婚。从内容看,是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并为  相似文献   

13.
试析维吾尔族离婚现象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析维吾尔族离婚现象形成的原因●李晓霞婚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婚姻形态是发展、变动的,从历史看,婚姻制度由群婚到对偶婚再到专偶婚。从个体婚姻看,也有由缔结到解体的过程。个体婚姻的解体有两种标志:配偶死亡或配偶离异,前者是自然形成,后者则是人...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纳入十九大政府工作的重要国家级战略之一,其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决策的提出对新疆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位于祖国领土两端具有最重要战略地位的这两个地区,必定需要沟通的桥梁,接受高等教育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正是推动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桥梁。本研究结合当前国家重要战略规划要求,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比较法,从经济融入、行为适应、文化接纳和心理融入四个角度出发,以珠三角地区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其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为探讨重点,探索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综合人类学、民族学的视角,运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的田野调查方法,对老挝苗族新年上的跨国婚姻现象进行调查,描述其缔结方式、婚姻程序及成本,认为老挝苗族与美国苗族的跨国婚姻呈上升趋势,跨国婚姻增强了苗族的族群认同,促进了苗族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旭东  高诗怡 《民族学刊》2017,8(5):1-10, 93-96
人们何以成为共同体?当认同的边界跨越主权国家,在一个"他者"的场域下,认同何以被想象?跨国界球迷文化(transnational fandom)的兴起及其对自身文化的阐释、实践和想象,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样貌.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中,竞技体育——尤其是足球,能有效地将个人的行为与官方所推崇的价值观、道德期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即在看似"民族国家"这一主体缺位的条件下,跨国界球迷与国家、社会、空间之间的互动值得更深入的评估和探究.本文将从"想象"这一视角,对中国的德迷(以网络贴吧"德国队吧"为主)进行人类学的分析,试图说明:"跨国界"研究并不能全然忽视"民族国家"这一要素,即经典的足球人类学理论将持续产生新的道德困境;但另一方面,在中国场域下的网络实践,自我与他者、尤其是与共同体间的互动过程将呈现一种新的关系型(relational)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赵锦山 《民族学刊》2023,14(2):110-119, 162
对广西边境8县48村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治理技术的精细化凸显出跨国婚姻移民身份缺失的矛盾;尽管这个群体渴望中国国籍,但在现行法律政策下只能通过补办护照、婚姻登记以及团聚签证的方式获得合法身份;边境三市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广西涉越婚姻登记人数骤增,这与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馆受理补办护照业务密切相关,中越两国合作共治取得显著成效;政府是促进跨国婚姻移民身份合法化的主导力量,但多元主体的参与依然重要,这个群体强烈的办证需求催生民间代理人,东兴外国人服务中心在护照代办中发挥积极作用,社工机构成为涉越婚姻登记政策宣传的生力军;专项治理是促进跨国婚姻移民身份重建的可行方向,须明确公安、民政、财政等部门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在海外藏人群体中,缅甸藏人既是独特的存在,也是常被忽略的存在。通过几代调查者的文字以及现实生活中缅甸藏人的共同记忆可以大致勾勒出缅甸藏人特殊的历史。现实中缅甸藏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使得“藏缅通道”得以保持畅通,客观上起到了维系中国西藏与东南亚联通的作用。关注缅甸藏人对重新发现并重视西藏与东南亚的关系,以便西藏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视教育是古今中外华人父母共同秉承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华人移民来说,教育是实现向上流动较为公平和有效的途径.子女的教育成功往往能保证其事业有成、生活富足,进而带动整个家庭的向上流动.中国新移民如何应对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挑战,除了受到华人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的价值观的影响,更多的是受到移居国的制度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与约束,其中包括语言文化、移民政策、社会和种族歧视,以及教育制度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国新移民拥有国际移民"超高端筛选"所具备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优势,以及移民所独有的跨国资源,而这些都是帮助其有效应对上述教育挑战的主要策略与资源.  相似文献   

20.
第六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国际学术会议2014年11月28日~12月2日在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召开,来自中国、越南、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马来西亚、缅甸等60余名人类学、民族学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本次年会主题是"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大会就"族群历史与文化""东南亚华人研究""跨国民族研究"等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图为大会会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