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CGSS 2015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公众媒介使用情况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公众传统媒介使用情况和新媒介使用情况分别显著正向和显著负向影响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公众媒介使用情况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影响的城乡差异显著。据此,应进一步转变传统媒介在环境信息传播中的角色定位,规范新媒介在环境信息传播中的内容导向,以构建有序循环的"政府—媒介—公众"对话体系,提升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学的身体研究长期处于"缺席"在场的状态,近年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播学的身体转向。从伊德"技术身体"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对新媒介典型实践"打卡"的诠释,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新媒介传播中的身体。空间打卡者穿梭于现实和虚拟空间,借助打卡达成社会交往;时间打卡者调和着社会时间和个体时间,通过打卡实现社会区隔。打卡体现了新媒介传播实践的转变:身体和媒介相互嵌入结合,共同生成着流动的身体实践。  相似文献   

3.
模因理论重点强调了文化在传播中的"变异、进化",突出文化的变异性特点。从口语传播、拼音文字、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和网络等媒介形式,总是随着满足社会文化传播需求而不断发生变异。文化模因是通过保存、模仿的方式得到辐射性传播,而媒介是文化得以扩大传播的载体工具。编辑通过构建各种符号模式,创造出新媒介,从根本上推动着媒介的传播、变异和进化,为传播"大文化"提供必要的承载工具。  相似文献   

4.
新兴媒介的出现,通常会引起一种"新媒介贬损"的社会现象。尽管贬损的对象随时代而变,但其所使用的话语却存在一种重复性,通常表现为宣称新媒介会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导致文化的崩溃或堕落、使人丧失了某种崇高价值等等。媒介作为一套社会文化制度,其建立、巩固与衰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权力的影响。以文化论争面貌出现的"新媒介贬损",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游戏":新媒介出现后,社会原有的文化权力格局被打破,出现旧有文化权力的"统治焦虑"和新兴文化权力的"上升欲望",而对媒介的贬损与褒扬实质上是不同权力主体对媒介文化资源进行争夺与守御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间性”视野下开发新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甲骨金石媒介,到纸质印刷媒介,再到数字电子媒介,媒介之间始终存在着补救、改善、探索、叠加和增值的现象。新媒介总是不断吸取着旧媒介身上"新鲜的血肉"。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媒介间性"得到前所未有的生长,一种崭新的、潜力巨大的媒介生产"意义链"呈现在人们面前。编辑不断更新旧媒介、创造新媒介,拓宽着单一媒介的意义空间,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产品,对优秀资源的再利用和多元生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受众媒介素养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等新媒介技术的崛起,传统媒介环境正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媒介融合的加速和媒介市场的日益复杂,都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挑战.本人拟从新媒介技术下的传播特征入手,分析新媒介技术对受众媒介素养的的挑战,并对如何提升受众媒介素养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武术文化的传播必须在新媒介环境下不断创新。中国武术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和体育实践形式,广泛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为我国武术文化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网络、影视、报刊等媒介为传播手段的武术文化活动日益频繁,说明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武术文化传播对武术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两级传播理论支点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级传播"理论自20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争议不断。从其理论形成的逻辑起点考察:它研究的重点不是以媒介为中心的信息传播,而是以受众群为主体的个人影响,媒介对受众一般并不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区分"信息流"和"影响流"是准确理解该理论的第一步。从构成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关系上考察:个人影响是两级传播的核心,它渗透于"初级群体""意见领袖"和"人际传播"这三个重要理论支点中,而这三个理论支点又在传播的环境、传播的动因和传播的路径层面上建构起两级传播的整个系统,在这个意义上,两级传播是关于影响和观点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在新媒体日益壮大的媒介环境下,虽然新媒体的应用与普及为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其对于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构建无疑是把"双刃剑"。在分析新媒体及其媒介传播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形成特点以及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高校应该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对大学生群体主流价值观的构建进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新媒介时代为信息传播、人际互动和社会秩序运行拓展了新兴的空间与即时性互动场域,同时也对当前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共识形成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深度媒介化视域下的现实困境逻辑出发回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以必须;从媒介和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逻辑回答新媒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以可能;从实践逻辑出发回应新媒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以可为,以这三重递进思路探析新媒介视域下凝心聚力的困境、转化与破局。为此,落实新媒介平台价值导向与大局观,坚守社会责任底线;着力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培育独立思考的理性现代公民;以主流声音抢占大众的意识阵地,塑造生动活泼的媒介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