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创新思维已经普遍应用在各个领域,其中创客空间便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图书馆创客空间便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图书馆为例,围绕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管理的研究、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模式的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针对这两方面内容详细分析了促进图书馆创客空间不断发展的有效措施,从而实现图书馆创客空间不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高原新创客",是对广大藏族青年创业者的别称。如今,在醍醐、雪域青春、拉木娜、迦入、途播未来等传播藏文化的微信公众平台上,越来越多"高原新创客"乐于分享交流自己的创业经历。这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颇受年轻人欢迎的领域。民族文化需要传承创新,更需要年轻创客们勇立潮头。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利好环境下,藏族青年从事文创产业的起点在何处?从许多创业故事中我们看到,在藏区成长的年轻人走出家乡后,发现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开始换一种方式重新审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创新思维已经普遍应用在各个领域,其中创客空间便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图书馆创客空间便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图书馆为例,围绕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管理的研究、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模式的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针对这两方面内容详细分析了促进图书馆创客空间不断发展的有效措施,从而实现图书馆创客空间不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武陵山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对武陵山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内容与特征、保护背景与历程、遗产名录项目保护状况及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三步创意操作流程,即抓住武陵山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质的典型元素形成创意概念、描绘创意概念的优秀程度和准确的创意定位,创新出符合新时代体育生活需求的新型苗族体育文化,提升武陵山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促进其繁荣发展与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毕尔巴鄂、赫尔辛基、深圳三座城市形成的驱动因素和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了武汉市创意城市建设的现状,构建城市文化产业创新生态所具有的政府、文化空间、学术机构、人才资源等优势条件以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根据创意管理和创意战略的理论,立足"复兴大武汉"的目标,从巧创新的五个维度为武汉的城市文化基因激活、创意空间营造、创意人才和机构集聚、创意生态构建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与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人为承载对象具有活化的显著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传承和创新发展中需要典型的情动氛围。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和创新积极作用的分析阐述,结合"情动机制"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活化、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措施,对于新时代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人为承载对象具有活化的显著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传承和创新发展中需要典型的情动氛围。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和创新积极作用的分析阐述,结合"情动机制"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活化、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措施,对于新时代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遗产项目的保护成效。结果认为,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起源于佛教、道教与苗巫交融形成的苗族"巴代扎"掌坛法师身份确认的度职仪式,以"赤脚踏刃,手脚并用,蹬高作舞"为运动方式,具有身份转换的文化意义,当代通过苗族传统节日和民间体育竞赛开展传承活动,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文化遗产得到较为理想的保护。提出了提炼苗族上刀梯"惊险刺激,超越自我"的创意概念、描绘优秀程度和定位于旅游演艺和开业庆典、中学生的成人礼和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毕业典礼的开发利用对策,拓展上刀梯文化遗产的运用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的创业大潮中,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下简称"大创")在实践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创业结构由单一向交叉重叠、混合多样式发展。参与者不断审视自身与项目的结合点,在功能、应用上聚力发功。本文从创业活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入手,探讨其发展路径和创业人才培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完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作为与物质性、遗址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对称的概念而提出的。2005年5月,我国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其范围则包括: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些要素互相关联,有机地存活于共同的社区或群体之中,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环链。其生成、传承到创新、演进的全部过程,显示出生生不息的深层生命运动和丰富久远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在校园”和“出校园”,为师生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核的清晰认知和深刻体验,并以鲜活的形式植入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重要生产形式和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应依据学校条件和当地环境,考量并运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方式,促进校园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和谐共生,提高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与社会互联互通、互助互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不仅是学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需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饶伟新 《民族研究》2005,(6):92-100
针对目前客家学界认为今日"客家"的名称产生于明清时期,等同于明清文献中的"客佃"、"客籍"这一流行观点,本文以清代以来赣南文献中的"客佃"、"客籍"与"客家"为例,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对这些术语的具体历史语境和历史内涵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清代的"客佃"、"客籍"作为清代移垦过程和户籍制度背景下特定的历史产物,其实是一个与"土著"、"土籍"相对的移民范畴,而今日所谓的"客家",则是在晚清民国以来社会文化变迁和学术发展背景下出现或建构的一个具有人类学意义的民系范畴,二者完全属于不同的历史范畴,故而不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力提倡,依据对创新意识要求极高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的优秀作品《年画新语之吉瑞精灵》的深入研究,探讨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参赛过程形成的以比赛竞技、创新优化、研究探讨、学习沟通于一体的竞赛形式的形成发展以及启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赛前调研学习的重要性及评判方法;作品创作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解构与创新;赛后作品的再推广及经验学习;赛、创、研、学于一体的竞赛模式的成果吸收利用最大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旅游的语境下,对中国传统"主-客"关系的文献梳理,在此基础上反思旅游人类学的"好客"研究,认为中国主客关系中传统的文化逻辑,尤其是其蕴含的主次逻辑、辩证主客关系(如主动的东道主)等将为拓展、批判旅游人类学"主-客"范式提供新的结构关系及柔韧性,当然也包括"主""客"内在维度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创新性转化,研究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新思路。基于“从遗产到资源”的视角,以“文化资源整合”为切入点,架构“台州非遗”文化资源整合视域下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理念模型,并运用于“和合礼茶”主题茶具产品的创新设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茶具创新设计的耦合,不只是传统元素的移植和嫁接,而是立足于演化之后的创生:“共生同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是“同质异构”的地域文化基因。通过对“台州非遗”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的深入剖析和凝练,支撑了我们在茶具设计过程中对台州“和合文化、山海文化”符号的重构、转换和意象化表达。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与电影传媒的"联姻"是古老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的有效尝试和重要途径,用新的方式将古老的文化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让具有文化科技双重含量的文化电影产品脱颖而出,是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影片《大鱼海棠》为例,在对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内容、特点以及影片中"神之围楼"与福建客家土楼的对比分析之后,深入分析文化遗产元素在影片中的运用,探索电影如何有效地记录文化遗产元素、有效地表达其中赋予的民族内涵,并通过影片内容展示与传播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营造传承空间的文化气息、丰富传承主体与客体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是当下值得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本文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生产性场域研究,通过社会学、人类学、旅游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文化再生产"与"场域"理论,深入研究司家秋千会与旅游的关系,分析出现存的问题,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传承空间与文化的互动交融,以此推动司家秋千会的弘扬与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有意义的方法与形式。  相似文献   

18.
移动作为一种日常化、世俗化的行为与工具,是理解人们认知方式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华夏体系"政治地理学概念及"新客运动"中族群认同关系的反思,结合移动作为社会属性的现代价值,指出移动性是客家文化历史结构的核心价值,是客家人身份认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在文化与旅游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是民族地区借势发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乘势而上、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是提速赶超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标尺.本文以德宏自治州为例,基于产业融合、产权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三条路径对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一块特殊阵地,专属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渐渐崭露头角。如何利用博物馆特有的、深厚的文化内涵生产吸引大众的文化创业产品,并借由这些文化产品与服务让大众"把博物馆带回家""把文化带回家",不仅是中国博物馆行业正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方向,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