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疆民族地区是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重要阵地,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中华各民族共同书写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历史是客观全面、动态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重点加强边疆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文化发展史、宗教同所在社会相适应的历程与经验史教育,确保历史观教育的方向性、科学性、主体性,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海军  曹洪滔 《民族学刊》2022,13(9):23-32, 155
新时代推动民族地区祖国观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是强化国家认同、维护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共识的重要方略,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助力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民族地区丰厚的历史底蕴、文化资源以及全方位发展成就为强化民族地区祖国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素材。新时代以祖国观教育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遵循“理论导引——资源利用——合力培育——实践转化”的内在逻辑。要坚定习近平民族观的理论指导,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导引;推动祖国观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营造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生态;充分发挥祖国观教育各主体作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合力;推动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的教育转化,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价值意义指导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明确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化认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阵地作用,优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工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民族团结意识形成等途径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西藏问题的核心是社会局势的稳定、维护祖国的统一,而其关键在于"凝聚人心",增进藏族群众的"国家认同"。无论从学理上还是历史上来说,文化认同都是国家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由于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世界极端民族主义在藏区的渗透,达赖集团竭力推行的文化分裂主义,以及发达西方国家推动的意识形态颠覆,都严重地销蚀着藏民的文化认同,因而文化认同危机是当前藏民国家认同中的主要问题。由此,促进西藏群众之国家认同的关键,即加强对藏民进行国家认同的教育和培育,加强我国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坚持同达赖集团进行文化意识形态的斗争,以及加强对西藏群众开展公民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在数千年以后的现代社会中,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依然发挥着其积极作用,如仁民爱物思想下的生态保护观、天人合一思想下的生态道德观、取物有节思想下的生态发展观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在数千年以后的现代社会中,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依然发挥着其积极作用,如仁民爱物思想下的生态保护观、天人合一思想下的生态道德观、取物有节思想下的生态发展观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作者的体会,深入分析了“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提出在向学生进行“四个认同”教育的同时,还注意结合着落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  相似文献   

8.
郑军辉 《中国民族》2010,(12):56-5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再次指出:"要深入宣传新疆的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黄红 《民族论坛》2013,(9X):83-87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其进行过程中,既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性问题,也有全球化与网络时代因身份认同和信息扩散而引发的特殊问题。解决途径除了教学要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等之外,还应注意民族观教育的层次性,并将西方公民教育理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其进行过程中,既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性问题,也有全球化与网络时代因身份认同和信息扩散而引发的特殊问题。解决途径除了教学要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等之外,还应注意民族观教育的层次性,并将西方公民教育理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我国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生命线,是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积极教育引导民族院校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教育政策、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顾斐泠  刘兴全 《民族学刊》2020,11(2):71-76, 136-137
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各少数民族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重要群体,是推进我国各民族和谐发展、维护我国边疆和民族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在社会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的认同,增强他们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识能力,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这既是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也是民族教育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结合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平台,探寻通过铸造信仰认同、增进理论认同、激发价值认同、整合利益认同、建构话语认同、培育情感认同等路径,提升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对保证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人才的价值观决定其能否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西藏高校担负着为国家边疆地区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西藏高校应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应将中华民族认同教育融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把“老西藏精神”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韩赤忠 《民族论坛》2013,(3X):72-7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一个企业是否拥有独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社会主义中国,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优势,促进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国有企业党组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一个企业是否拥有独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社会主义中国,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优势,促进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国有企业党组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教育发展水平与地区现代化发育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双语教育的流行趋势,笔者认为,大力发展蒙汉双语教育对加速蒙古族聚居区现代化进程具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不仅因为双语教育是蒙古族民众科学素养教育的最佳途径;是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促进"双语人"形成并进入主流文化社会的重要通道;而且还是传承和发扬蒙古族文化、促进蒙古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润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疆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文化润疆的理论要旨,不仅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新疆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向往诉求。探赜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强调文化法治、深化文化浸润、提升文化底蕴、着眼文化认同,将文化润疆融入铸牢新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过程各领域,切实推进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作者总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方法,最后总结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全新的社会形势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出新的选择,采取新的对策.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同时,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向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人性化和更富有人情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政工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杜娟  蒋明 《民族学刊》2022,13(11):28-34, 144
将历史教育与民族教育相结合是我党开展思想教育的宝贵经验,民族高校将四史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厘清二者的逻辑关系,找到四史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所在与实践路径。从时间向度看,四史的时间脉络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再走向自强的发展历程;从内容向度上看,二者在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根本问题上实现了高度的理论契合。本文将“五个认同”逻辑延展于四史教育的样态,内生认同的价值肯定与外化表达的行为自觉将目标性和合规性的统一不断循环建构,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视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结构性表达,在历史的回溯与实践总结中体现民族高校的办学初心和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