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嘹歌》文化圈包括今广西平果、田东、马山、武鸣四县地,《嘹歌》的文化中心在平果县,然后向周边县地辐射。平果县有168个行政村,其中有100个行政村约1300个自然屯唱《嘹歌》;《嘹歌》的主人公是平果县归德、海城等地人,《嘹歌》的最早创作和歌唱者也应是平果人;在平果县收集到的《嘹歌》歌本共有10多万,是目前所知拥有《嘹歌》唱本数量最多的县;平果县《嘹歌》文化中心的形成,与平果县曾是思恩府治所在地,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嘹歌》由《三月歌》《日歌》《行路歌》《贼歌》《建房歌》五部传统长歌和多部传统短歌以及新近搜集整理的《恋歌集》《散歌集》《客歌集》《新歌集》组成,共4万余首,16万多行,可谓浩如烟海,堪称中国民歌之最。《嘹歌》用古壮字抄写,为五言四句式,以押脚韵为主。按内容,《嘹歌》可分为抒情、叙事两类;按篇幅可分为长歌、短歌、中歌三种;按歌唱的时间,可分为日歌和夜歌两种;按曲调,可分为“那海嘹”“哈嘹”“嘶咯嘹”“的咯嘹”“长嘹”“喝酒嘹”六种。《嘹歌》主要分布在右江、红水河、邕江流域。其中心在今平果县,它与古代思恩府的行政中心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嘹歌》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麽经布洛陀》记载的“嘹三妹造友”(即造爱情)的歌以及汉代《说苑》记载的《越人歌》、晋代《交州记》记载壮族先民的“辽辽之歌”。这里的“嘹”、“辽”是壮语“玩乐”之意,是汉字记壮音。《嘹歌》传承与传播的媒介有家庭、歌圩、歌书以及现代的广播、电视、录音磁带、VCD光盘等。在现代传媒介入之前,是有文字传承传播与无文字传承传播相结合;之后则是无文字传承传播、有文字传承传播与现代大众传媒传承传播相结合。政府、社会团体在《嘹歌》传承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军垦歌曲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代军垦官兵、职工群众集体或个人创作、传唱的反映兵团人亦军亦农、屯垦戍边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和精神食粮。基本内容可分为军垦歌、劳动歌、生活歌。军垦歌表现了军垦人保边卫国是战士的神圣天职这一主题;歌唱一支劳武结合的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这一特殊兵种风范;反映军垦人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如:《老兵歌》、《中华儿女志在四方》、《伐木盖营房》、《绿洲美》、《军歌与山歌》等。劳动歌反映垦荒部队开荒造田、修渠盖房、种粮植棉、造林防沙等征服自然的且守边关且屯田的劳动情景。如:《戈壁滩上建花园》、《走向新城》、《打场歌》、《拖拉机》等。  相似文献   

5.
壮族《嘹歌》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嘹歌》是一种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和特色鲜明的壮族传统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淀形成的。《嘹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越人歌》 ,甚至更早 ,其成熟规范期是在明代。史诗《贼歌》是《嘹歌》文化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 ,随着壮族文人群体汉文化水准的提高 ,古壮字在壮族社区内的流行 ,是《嘹歌》文化体系成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赫哲族的萨满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哲族的萨满歌孟慧英萨满歌又称神歌。同我国境内的通古斯各民族相比,赫哲族的神歌资料显然十分缺少。在《赫哲族社会历史凋查》、《赫哲族文学》及《赫哲歌的萨满、萨满教和萨满崇信》①等著作和论文中,共同引述了一段萨满请神词,此外,《赫哲族文学》在萨滴歌一节中...  相似文献   

7.
瑶族《踏朝歌》初述黄钰瑶族《踏朝歌》,俗称为踏歌堂唱还愿歌。此外,民间还有《踏朝曲》、《踏歌堂》、《踏朝歌堂》和《盘古歌》、《盘王歌》之称。《踏朝歌》,流传桂东、桂东北和湘南一带居住丘陵或平原的瑶族地区,历史悠久,是瑶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8.
壮族《嘹歌》的文化内涵--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传统长篇古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是“歌化”生活与“诗性”思维的集中表现,反映了壮族通过唱歌促进“两种生产”的价值观,追求“依歌择配”美好生活的婚姻观,反映厌兵事乱世和思安居乐业的社会观,展现“那文化”形态及其岁时观念,透过《嘹歌》可窥视壮族传统歌谣艺术从《越人歌》到《刘三姐》歌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2008,(10):63-63
由全国和云南省知名舞蹈编导、作曲家等担任主创人员的彝族大型风情歌舞《太阳女》,奥运会期间在北京隆重上演。由序《生命之歌》、上篇《享受生活—歌伴人生路》、下篇《创造生活—巧手织彩虹》、尾声《太阳女之歌》组成的《太阳女》,是一台以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彝族经典歌舞作品。  相似文献   

10.
壮族民间长诗的数量很多。其中,被研究最多的是被称为“壮族歌谣文化经典”的《嘹歌》。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嘹歌》的搜集整理以及伴随的研究已逾半个世纪。现在,对《嘹歌》的搜集整理及研究的历程进行回顾,无疑有益于今后对《嘹歌》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从而丰富壮族这个善歌民族的歌谣文化的内涵。为清晰论述起见,搜集整理及研究分田东县和平果县两部分进行论述,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做无意割裂《嘹歌》作为一项文化事象的整体存在。  相似文献   

11.
《嘹歌》是壮族歌谣的经典之作,它具有音乐艺术和诗歌艺术的双重特性,又是二者的统一体。千百年来,《嘹歌》一直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与其所具有的形式美、内涵美、意境美、韵律美、悲剧美及社会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嘹歌》的美学价值及美学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日前在云南楚雄举行首映式的彝族题材故事片《绝代》,以清末民初云南彝族山乡社会生活为背景,在刀光剑影、冲杀格斗的硝烟中展开时代风云的历史画卷。通过传奇式的情节,典型的人物塑造,揭示彝族末代女土司在民族社会发展中的心路历程。在民族危机与历史责任面前的情感抉择,演绎了一场民族和睦、生灵和谐的赞美之歌,谱写了一曲生命平等、民族发展的壮美乐章,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盘王大歌》是瑶族地区历史悠久并且流传较为广泛的传统歌谣,受到多人传唱。《盘王大歌》的传唱是瑶族人民重要的信仰和民俗文化活动之一,这对瑶族的文化发展和传承又有很大的帮助,对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也有很大的帮助。在《盘王大歌》中,处处都表现着对民族文化的信仰和传承,这样的民族信仰和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为什么《盘王大歌》传唱至今,仍然有这许多的生命力和蓬勃朝气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南岭瑶族的《盘王大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讨论,更好的了解到《盘王大歌》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弁言 (一) 《俍歌》、《僮歌》,是壮族历史上第一部公之于世的用壮族方块字书写的民歌集子。感谢清乾隆年间的文学家李调元,感谢不明履历的东楼吴代和四明黄道,辑录、保存并初步注释了《俍歌》和《僮歌》,我们从而有幸领略壮族一部份先民的风采,壮族从而有幸在中华民族的文艺苑里有了第一部自放其彩的“开荒性质的著作”。 (二) 《俍歌》的原辑者吴代、《僮歌》的原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湘西苗族巴代古歌》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苗族女作家龙宁英、苗族巴代传承人石寿贵、苗族歌师石寿山等合作收集、整理、编注,苗族著名学者龙海清作序,耗时8年,终于正式出版。《湘西苗族巴代古歌》共分15章308篇,包括天地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新著《启示与抉择》评介熊锡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所副研究员刘稚所著《启示与抉择》(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云南对外开放研究)一书,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民族问题新著,是获得199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93年度云南省学术著作基金两项资助的...  相似文献   

17.
“没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有没有古典诗论”?一位研究中国文艺理论的学者这样问。他的提问,促使我探讨侗族琵琶歌《旋桑嘎》(即《歌师传》)。这首歌是己故侗族著名歌师吴居敬同志四十年代向广西三江程阳歌师吴学清老人学来的。民间歌手口耳相传,保存下这难得的诗史诗评之作。《歌师传》全歌116句,叙唱13位歌师及其16部作品:(1) 高步乡杨信斌:《二度梅》  相似文献   

18.
歌墟源流──壮族歌圩与其他民族歌场之比较(一)潘春见关于壮歌圩的源流问题,潘其旭的《壮族歌圩研究》、梁庭望的《歌圩的起源及其发展》、昭民的《广西壮族歌圩》、农学冠的《壮族歌圩探源》等,都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可以肯定,壮族歌圩在起源上与远古氏族的生产生...  相似文献   

19.
1936年,陇南学者赵子贤先生动员学生收集流传在当时甘肃省西和县各乡各村的乞巧歌,整理为《乞巧歌》一书.其子赵逵夫教授在整理校订出版时题为《西和乞巧歌》.该书收录了大量的反映西和女性主体意识的歌,这为我们了解上世纪30年代女性的情爱、婚姻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 ,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 ,经过文人的加工和删改 ,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 ,它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民俗学价值、语言文化学价值和古文字研究价值。《嘹歌》是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