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彝族历法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衡量彝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则是主要的标志。本文提出异于前人的新解有两点:(1)中国的历数之祖颛顼,既是彝族的母族昆夷祖先,又是彝族的历数之祖。属于炎帝族系的颛顼后裔祝融,是彝族的时间之神。(2)彝族历法是彝族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日、月、年组合起来计算时间的方法。但彝族对日、月、年这三个计时单位的概念却是逐步得出的。古彝人对“年”的认识比对“日”、“月”的认识要晚得多。他们在经历了由原始的不准确的物候历到观象授时的星象历的发展阶段以后的很长历史时期内,才产生了几近“颛顼历”的以太阴纪月、太阳纪年的阴阳合历,它是由科学的推步方法得出的制定历,从而成为彝族的传统历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人类学调查资料并结合历史文献及其他民族志材料来阐释北方渔猎民族的物候历,并进而探讨人类社会历法起源问题。认为物候历起源于人类的渔猎经济文明时代,而非农耕畜牧时代。物候历是人类最原始的历法,是其他历法的基础。但其他历法产生后,物候历仍在人类生活中发挥作用。物候历是渔猎民族认识自然的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犹太教节日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一个有着丰富多采节日的独特民族 ;作为“上帝的选民” ,犹太民族也是一个笃信犹太教的民族 ,其节日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犹太文化 ,这里将犹太教历和重要的犹太节日介绍如下。犹太教历犹太教历是根据月亮的周期制定的 ,每个月份随着新月出现的时间开始。但是犹太教历是一个变更的阴历 ,经常调整 ,以同阳历相配。正如公历每 4年增加一天一样 ,犹太教历每隔三年增加一个闰月。犹太教历以“尼散月”(Nisan)为岁首 ,其 12个月份的名称分别为 :1月“尼散月”(Nisan ,公历 3— 4月间 ) ,3 0天 ;2月“…  相似文献   

4.
(六)月日的安排和重日缺日时轮历是阴阳合历,它具有阴阳合历的一般特征,以月亮园缺的变化周期作为一月,以季节变化的周期作为一年。由于年、月的长度不成整数比例,除掉每个平年设置十二个太阴月以外,同样要设置闰月来调整季节的变化,但是,它又是一种独特的阴阳历,它的记月记日,自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它测定每个太阴月为29.530587太阳日,但又规定每个太阴月为30个整太阴日。为了相应地配合太阳日和太阴日之间的日序,便  相似文献   

5.
回回历法(简称“回历”),是七世纪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而产生于阿拉伯的一种历法体系,是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通用的历法。在我国文献中,按其来源、演算的方式、历元及用途等特点,又译称“西域历法”、“土盘历法”、“希吉拉历法”、“阿拉伯历法”和“伊斯兰教历”等。 回历有太阴年和太阳年两种年法。概而言之,回历的太阴年法即以月亮圆缺十二次为一年,圆缺一次为一月。而在实际应用中,它的一些月份还要借助于具体的月象观测,是一种自然色彩很浓的纯阴历。回回太阴年法只用于宗教生活和历史纪年。特别是宗教生活方面,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今天,这种历法都是伊斯兰教徒宗教生活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定居前鄂伦春族的天文历法知识鄂伦春人用月亮盈亏计算月份。月亮落下4天再现月牙时,是当月初四,当月为大月(30天);月亮落下3天再现月牙时,该月为小月(29天)。从月出到满月为上半月,从满月到月落为下半月,循环12次为一年。闰月则无法计算。这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苗族古历     
古代中国南方的苗民,在发展农业主产中发明了苗民古历──猫(苗)历,也称鸟历,即苗族的古历。所谓猫历,就是以猫头鹰转变叫声时间,分出夏至和冬至两节(即日长至和日短至),也就是古代中国南方的中国式太阳历,江汉籍称颛顼历。猫历正月建子,分动月、偏月、一月至十月,计十二个月为一年。动月、偏月为短天,每月为二十九天;一至十月为长天,每月三十天;每四年一闰,闰月为短天,也是二十九天;分寒、温、热三季。冬至前一天过大年,冬至日是阳旦;夏至前一天过小年,夏至为阴旦;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立春后为温天,立…  相似文献   

8.
北方民族在长期的渔猎生产中逐渐形成了以物候确定年岁、季节的自然物候历, 用以指导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由于萨满教仪式常常与经济活动的节律相关, 北方民族萨满祭祀的时间、内容和祭祀重心都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活动以及物候历的影响, 反映了原始萨满教与自然科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德昌县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就有着"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德昌县傈僳族高腔音乐产生于傈僳族生活劳作、婚丧嫁娶中,是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高腔曲调高亢悠长、唱腔优美、节拍自由,韵味浓厚,2004年被列入四川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采访熊国秀、谷绍珍、李文华三位傈僳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旨在揭...  相似文献   

10.
一、草木纪年的自然历法 蒙古族的纪年最早是从自然历法的草木纪年开始。但是有些记载认为:“蒙古初无历法”或“国初(成吉思汗时期)未有历”,不承认有草木纪年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实际上史籍中记载了早期的自然历法的草木纪年,例如:“蒙兀……不知岁月,以草青一度为一岁”,“不云几岁,而云几草”,“人问其庚甲若干,则例指而数几草青。”这些资料  相似文献   

11.
我很自豪自己是个傈僳族.朋友聚会,当介绍我是傈僳族时,总有人问我:"傈僳族?很少听说过呀!人数一定很少吧?"其实,我们傈僳族并不是一个小民族,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傈僳族人口共57.48万多人.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的分布在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及四川省的西昌、盐源等市、县.我们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8世纪以前,傈僳族就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历,我国有的地方穆斯林又称回回历,阿拉伯语称"希吉来"。这一历法是伊斯兰教产生后,由穆斯林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本·赫塔布执政期间(公元634提—644年)制定的。他以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迁移麦地那的那一年(公元622年)为回历纪元元年。故我国回族穆斯林又称"至圣迁都元年"。又以该年阿拉伯太阴年岁首(即公元622年7月16日)为伊历元年元旦。伊历按太阳计算系纯阴历,通常用拉丁文 AnnHegirae 表示,缩写为 A·H,是伊斯兰教进行宗教活动和记载历史事件的历法,这种历法迄今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已沿用了1400多年。  相似文献   

13.
藏历的算法     
今年二月二十四日,是藏历水兔年元旦。藏历和农历一样,是根据月亮围绕地球的运转而制订的。据记载,它始于唐朝,为文成公主所流传,但正式使用却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也就是公历的一○二七年。当时正值农历的丁卯年,是从丁卯年为始,六十年为一「胜生」,到现在已经是第十六「胜生」了。藏历每月有满月缺月之分,一般满月三十天,缺月二十九天,十二  相似文献   

14.
高志英  杨晓龙 《民族研究》2023,(5):45-56+139-140
傈僳族贝饰,是傈僳族的重要民族文化符号。素有“无贝饰,非傈僳”的说法。本文通过对怒江、澜沧江与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区傈僳族贝饰的来源与制作、传承与流动、世俗性与神圣性功能进行展示,旨在呈现傈僳族贝饰文化中所蕴含的“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便无傈僳族繁衍生息”的傈僳族生存逻辑与智慧。  相似文献   

15.
我们彝族一年一度的过年节,与其他民族一样,是隆重的节日。但它的时间和其他民族不同,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之间,且各地不同,无固定日期。年节日期不一的主要原因:一是几千年来奴隶社会的割据,形成了异方异俗的现象。二是凉山彝族的过年时间是在秋收结束时,这样,因各地地理条件和气候的不同,农作物收割时间就有差异,过年时间便随之而不同。三是选择吉祥日子。有天文地理历法的选择法,有十二历法的选择法,还有因吉凶经验教训的地方习惯选择法等等。因此,凉山彝族过年时间很难统一。  相似文献   

16.
颁布正朔是古代王朝治权实现的重要象征,接受正朔则是认同这种统治秩序的标志。10-13世纪,华夏地区有宋、辽、金等几个相互竞争、边界变动的正朔颁布中心,这是由当时民族竞争融合的特殊政治格局形成的,历法的颁受折射出民族政权间政治、文化的复杂关系。这一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历法颁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认识华夏认同、朝贡体制形成和维系的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17.
前言:2009年5月,湖北省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名列其中,这也是我国首次将民间历法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同时已经由湖北省文化部门牵头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目前正在静候佳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该项目的最初申报者是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故县坪村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名叫谭支秀的土家族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18.
数千名华裔泰国人拒不参加1985年度的祭月仪式。多少世纪以来,由中国来到泰国的移民每年阴历十月的月圆之夜要祭月。这一天夜里,他们为月神供上甜点、猪头,还燃起香火。但据万象报纸报道,1985年祭月人数减少一半。原因是,许多信徒认为,自从人类的脚踏上月球之后,月亮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的数学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西方数学的输入时期,即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起,迄康熙六十年(1721)《数理精蕴》、次年《律历渊源》成,大约经历了115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传教士到中国以后,与中国官员一起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数学著作,使西方数学得以广泛传播,其间围绕历法的改革进行了尖锐斗争,而数学在斗争中得以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2,3(3):29-38,101
20世纪50年代中叶,“直接过渡”是怒江傈僳族社会历史的重要阶段。在党和政府的下,傈僳族从生产小组、互助组到合作社,完成了所有制的转变,“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考察怒江傈僳族原有的社会形态、社会性质,并分析“直接过渡”的由来、步骤及相关要求,指出“直接过渡”不仅反映所有制形态的改变,还有群众观念的更新及管理体制的变化。傈僳族的“直接过渡”典型地反映了某些少数民族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的“千百步走”与“一步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