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四个角度评宫哲兵<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一是该书的学术价值;二是仍有不少问题要弄清楚;三是瑶族多姓氏的原因;四是千家峒的开发.最后指出,该书是瑶族圣地重现光辉的必读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戴安林 《民族论坛》2012,(23):34-36
<正>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有了长时间的和平与安定,人们思考的人生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人们寻根问祖的心情会变得更为迫切。而瑶族,这个自元朝大德年间迁徙流散至世界各地的民族,在500年以后则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寻找千家峒运动,寻找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千家峒"。  相似文献   

3.
龙窖山位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之处,处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三水之间,经考证确认,此处与瑶族传说中的千家峒相印证,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千家峒是瑶族同胞传说居住过的理想家园,瑶族同胞和瑶族研究者都矢志不渝地寻找千家峒的具体位置,由此形成了民族学上代表追求理想与信仰的千家峒运动。龙窖山瑶文化旅游开发属于千家峒运动的组成部分,因历史人文环境的变化缺乏瑶族人口的基础,但作为主题文化旅游开发具有足够的史实依据和权威的民族学支持。龙窖山是千家峒祖地,都庞岭是千家峒圣地,二者互不否定,未来有联手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戴安林 《民族论坛》2012,(12):34-36
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有了长时间的和平与安定,人们思考的人生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人们寻根问祖的心情会变得更为迫切。而瑶族,这个自元朝大德年间迁徙流散至世界各地的民族,在500年以后则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寻找千家峒运动,寻找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千家峒"。  相似文献   

5.
寻找千家峒     
千家峒千家峒你在哪里?在瑶族的祖辈的传说中,在族谱中,瑶族早先住在千家峒里,后被官府围剿,才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之路。从中国迁徙到东南亚,从东南亚迁徙到美洲、欧洲……越是迁徙漂泊的民族,越是怀念自己的故地,寻根是他们永恒的情结。令人高兴的是,不久前的5月...  相似文献   

6.
湘鄂交界的龙窖山瑶族古文化遗址众多,被广西瑶学会认定为是瑶族早期千家峒,瑶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正是在以龙窖山为中心,洞庭湖到鄱阳湖流域一带形成的,湖南、湖北都是瑶族的发源地。早期千家峒事件、漂洋过海、盘王节的诞生都和龙窖山、洞庭湖有关系,探讨这些历史事件对瑶族的源流变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千家峒是瑶族的发祥地之一。随着岁月的变迁和频繁的迁徙 ,千家峒的地理位置已经迷失。作者经过10多年的调查 ,以县志、碑文等资料 ,考证了千家峒在都庞岭地区  相似文献   

8.
为民族寻根溯源,一直是一件十分艰难困苦的事。然而,有这样一位教授,他20多年来孜孜以求,不辞辛劳,为瑶族寻找梦中的“世外桃源”、顶礼膜拜的圣地———千家峒。他,就是湖北武汉大学教授宫哲兵。  相似文献   

9.
江永县,位于湘南边陲的都庞岭与萌渚岭之间,全县23万人,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一半以上,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瑶族聚居县。长期以来,国内外广大瑶胞心中向往的祖居地——千家峒就在这里。多年来,由于我县偏于一隅,民族经济发展缓慢,与传说中良田万顷、瓜果飘香的“千家峒”名实不副。因此,努力加速我县民族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8年冬,田纪云副总理视察江永时指出:“农业开发要想大的,干真的,要向深度和广度进军。”费孝通副委员长也对我县发展民族经济作了重要指示,使我们进一步领会了  相似文献   

10.
为民族寻根溯源,一直是件十分艰难困苦的事.然而,有这样一位教授,他20多年来孜孜以求,不辞辛劳,为瑶族寻找梦中的"世外桃源"顶礼膜拜的圣地--千家峒.他,就是湖北武汉大学教授宫哲兵.  相似文献   

11.
“千家峒古都”的缘由  2001年9月28日至10月7日,应中共江永县委、江永县人民政府的邀请,湖南卫视《奥秘中国》栏目组14人,到地处湘南都庞岭的江永县瑶族千家峒故地进行实地考察采访。研究瑶族千家峒历史的宫哲兵教授,国际著名学者、我国炎黄源流研究专家何光岳研究员,考古专家、陶瓷研究专家周世荣教授,地质专家张敏、曹清河等人参加了考察。考察采访组一行先后考察了千家峒口穿岩、千家峒古窑址、千家峒古遗址、奇特的“女书”,查阅了千家峒古文献与千家峒的地域资料,考证了新出土的瓷碟碗具、方砖、陶罐、石辗等文…  相似文献   

12.
一截牛角,浓缩着富川瑶乡“千家峒”的历史沧桑,蕴藏着一个民族几十代人的故乡美梦──  相似文献   

13.
陈景茂 《民族论坛》2009,(10):20-21
<正>江永县地处湘南边陲,全县总面积1540平方公里,总人口25.45万,有瑶、汉、壮、侗、苗等29个民族,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5.86万,占总人口的63.2%。现有源口、兰溪、千家峒、松柏等4个瑶族乡与110个瑶族  相似文献   

14.
千家们是瑶族历史上的祖居地之一,也是瑶族人民心目中的圣地。由于岁月的流逝和民族的迁徙,千家们的确切地理位置迷失了。作者通过对收集到的流传于湖南、广东和广西交界地区瑶族民间的28篇《千家们》史料进行综合分析、考证,提出了千家们在都庞岭一带的看法,即以都庞岭的主峰韭菜岭为中心,包括灌阳县东部、道县西部、江永县西北部地区。瑶族民间保存的《千家峒》一书具有比较可靠的史料价值。《千家峒》用汉字写成,每篇大约二、三千字,标题各不相同,流传在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的十几个县里。笔者十多年来研究千家峒,陆…  相似文献   

15.
2001年9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广西)瑶学会、临湘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临湘市政协承办的“湖南临湘瑶族专题学术研讨会”在临湘召开。来自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和北京、武汉等地的瑶族专家和瑶族老干部共46人出席会议。会议对瑶族千家峒、漂洋过海、迁徙等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实地考察和论证,大家一致认为临湘龙窖山千家峒是瑶族早期千家峒。2002年1月20日,临湘市政协收到中国(广西)瑶家会寄来的《龙窖山千家峒认定意见书》。意见书指出:“龙窖山千家峒风光绮丽,生态环境良好,瑶族遗迹众多,规…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欧亚腹地的政治文化现象是"双泛"(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兴起。泛突厥主义发源于俄国的鞑靼斯坦,其切入点是语言教育,即"新式"的教育——"扎吉德"运动。"扎吉德"运动,既是民族复兴运动,又是宗教改革运动。我们在研究"扎吉德"运动时,还很难将它完全归于"双泛"中的哪一个。民族(nation)是由民族主义者(nationalist)构建、想象的产物,但构建、想象的必要前提是教育的普及。事实上,在古代文盲社会,是没有民族主义的。清末,新疆维吾尔族社会悄然兴起了一场近代文化启蒙运动,其源头是俄国鞑靼斯坦的"扎吉德"教育。新疆近代文化启蒙运动开辟了新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教育,它的贡献应予充分肯定。但是,其负面作用是:"双泛"借"扎吉德"教育大举传入新疆,在造就维吾尔族第一代现代意义的民族知识精英的同时,也培植出麦斯武德等第一批"东突"骨干。这伙人在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而奔走呼号,形成了一个分裂主义的帮派,这就是新疆"东突厥斯坦"运动的由来。  相似文献   

17.
美国20世纪60年代“奇卡诺运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皓 《世界民族》2001,122(3):19-26
“奇卡诺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墨西哥人争取民族自由、平等权利的一个社会运动,它是继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后的又一个美国少数族裔集团的民权运动.“奇卡诺运动”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唤醒了美籍墨西哥人的民族意识,并将处于“边缘地带”的墨西哥文化推向美国文化的中心.因此,研究“奇卡诺运动”不仅填补了我国美国学在这块领域的空白,有助于我们对生活在美国社会“边缘地带”的墨西哥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国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千万次叩问千万次寻觅千家峒呵你在哪里神奇的山寨田峒是否那世外桃源展示的只是一幅久远迷人的画卷留下的却是千年难解的情结寻根漫溯五百年风雨历程等待何日是回家的归期瑶族千家峒呵你让盘王子孙如此魂牵梦萦千家峒呵你是瑶人心中的香格里拉记忆中那里是快乐天堂何时找到那块思念的乐土何时回归到那片精神寄托的家园十二节锯下的白牛角留下太多太多的思念四海漂泊的瑶家十二兄妹呀早已融入华夏民族的大家园当历史的车轮辗过二十一世纪瑶人向往的千家峒啊是祖国山河那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圆就瑶人千百年来寻根的梦想9…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菲律宾南部穆斯林掀起的摩洛分离运动,不仅是群体要求分立的反抗行为,更是穆斯林精英利用本群体历史上形成的凝聚力而进行的摩洛民族构建的尝试。他们选取民族象征性称号、重新谱写南部历史,试图为当时的分离运动创造合法依据。然而摩洛民族认同并没有真实反映南部地区多元文化的本质,其学理上和实践中的缺陷与矛盾使得穆斯林精英的尝试最终失败,摩洛分离运动也渐入低潮。  相似文献   

20.
缅甸的克伦人与克伦人分离运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克伦人是缅甸第二大民族 ,早在殖民统治期间就谋求建立独立的克伦国。缅甸独立以来 ,克伦人继续不断进行民族分离运动。由于克伦民族联盟在缅甸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斗争中长期发挥着核心作用 ,缅甸政府与该组织能否达成政治和解直接决定了缅甸民族国家的构建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