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谬误客观性刍议李校利在我国传统的哲学原理体系中,从来都是真理一统天下,谬误始终是被消溶在真理论中的,人们对它不屑一顾,往往一笔代过了事。近年来,学术界已经有人开始对谬误进行专门的研究,这是一件大好事,对于改变以往只讲真理而忽视以至不讲谬误的片面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倪荫林 《晋阳学刊》2002,(2):110-112
作为逻辑学研究对象的谬误是指违反思维规律或规则的议论。谬误与诡辩是相通的,通常都认为故意违反思维规律或规则进行论辩,就是诡辩,但是故意与否难以明确分辨。古希腊时代的后期智者学派把诡辩推向极端,使本来旨在增强论证力量和表达效果的论辩术演变为可以为一切东西进行辩护的工具。谬误或诡辩妨碍人们之间正常地进行思想交流,甚至会为错误与邪恶张目,所以,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始,逻辑学家就一直极力反对诡辩或谬误,亚里士多德著有谬误专著《辩谬篇》,还在《前分析篇》中专门研究推理形式的谬误、在《修辞学》中讨论了讲演中…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谬误分析与谬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谬误的关注与研究,我国是有相当长历史的。在现阶段,要使谬误分析成为一门科学--谬误学,还有许多事件要做:要使谬误分析的理论与分法系统化、模式化;要把谬误分析作为一种专业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谬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谬误模式是谬误理论乃至论证逻辑研究的核心内容。它是一种谬误的结构,但并不是严格的语法学意义上的纯形式结构,因而称为“型式”或“模式”。一个谬误模式包含着比无效推理多得多的信息。在当代标准的谬误模式分析中,对谬误模式的处理一般包括四个部分:谬误名称、型式、例证和谬误性的论证。被分析的有专名的谬误己有百余种。标准谬误论包括50余种谬误模式。现今的谬误模式研究,运用各种颇有特色的方法,着重深入分析谬误的辩证性、语用性以及它如何从一个本来可以合理的论证蜕变为一个谬误的种种制约因素。谬误模式分析的最重要的作用是澄清和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相对谬误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6页)如何理解恩格斯这一命题?有必要对相对谬误这一范畴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对谬误是人类认识过程的 必然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从而日趋一致的过程。人们的认识成果表现为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思想、观点等等。我们把这些成果叫做真理性的认识或真理。但是,人类无限的认识过程是由各个不同时代、不同环境的个人的有限的认识过程组成。这种个人的、有限的认识,由于受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双重限制,认识的结果既有可能达到主观和客观的一致,表现  相似文献   

6.
居住权立法不具有可行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尽管许多国家的民法都规定了居住权,但在我国物权法中设置居住权缺乏可行性,因为从居住权的立法结构来看,居住权不能脱离人役权的框架独立构建,而我国<物权法(草案)>并未规定人役权;从居住权产生的社会基础来看,居住权设计的初衷大多与家庭无法解决的养老问题有关,而我国养老问题大多由家庭解决;从居住权的功能来看,其功能与物权法的功能相违背,且可以为其他制度所取代;从居住权的存在价值来看,我国没有设置居住权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模糊数学为软科学的定量化,为描写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但是,模糊数学还是一门刚起步的新兴学科,许多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比如,对于“模糊性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一基本问题,就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一种意见认为,模糊性与认识主体的感觉和判断密切相关,客观对象本身无所谓模糊与清晰,因而是主观的。笔者认为,模糊数学的模糊性有特定的科学含义,首先是指客观事物在性态上的亦此亦彼性及其类属的不确定性。诚然,有许多模糊问题,是和主体认识有关,这类模糊性,也是模糊数学研究的对象。但前一类模糊性,是模糊数学的主要对象和赖以建立的基础。本文只  相似文献   

8.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传统唯物主义在考察这一矛盾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客观性原则——物质客体的存在对于主体的意识具有绝对的独立性和制约性,因而主客观矛盾的解决只能是主观无条件地符合客观。这一看法,曾经是西方启蒙主义反对神学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近代自然科学确立其地位的合理依据。然而十九世纪后期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却对这种客观性原则提出了疑问,导致了“客观性危机”,它促使人们去思索和寻求对于客观性的新的理解。 一 直接经验对于人的生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它一开始就被视为不言而喻的自明的东西,被视为知识形成的初始点和前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及其后继者们对于外部世界存在的坚定信念,正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可靠性基础之上的。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和促进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近代自然科学(其代表是经典物理学)用力学和数学的语言将直接经验模式化和逻辑化了。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否定,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四人帮”用实用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了恶意的篡改。他们从篡党夺权的需要出发,大肆鼓吹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竭力煽动极“左”思潮。这种实用主义、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四人帮”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有必要澄清被“四人帮”搞乱了的理论是非。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由于科技革命和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人类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致使客观性与自我意识的矛盾尖锐化,成为现代哲学争论的焦点之一。客观性与自我意识的悖论的产生,表明哲学告别了近代的经典形式。解决这一悖论就必须在古老的客观性范畴中注入方向性、座标系性以及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等新的因素,同时,也只有在长期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辩证思维中,才能真正地解决。这里的关键只能是,从无方向性的“纯客观性”范畴中解放出来,因为“纯客观性”只是近代经典科学的哲学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对汉布林挑战的多视角回应使得当代谬误理论呈现出多样态、多形式。逻辑、辩证法、认识论和修辞学等路向的谬误理论也有形形色色的具体形式。不过,当代占主导地位的谬误理论是荷兰范爱默伦的语用—辩证法的谬误理论和加拿大沃尔顿的新辩证法的谬误理论,前者将谬误限于批判性讨论的范畴,后者把谬误的边界拓展到各种对话类型。而伍兹于新世纪创立的认知经济的谬误理论与这两种主流谬误理论相比有三大优势:突破对话框架,突出推理行为;聚焦推理主体特性,强调谬误评估的理性标准;坚持多元主义,通过深化逻辑而深化谬误理论。  相似文献   

12.
郭桥 《晋阳学刊》2002,(3):63-67
沈括的谬误分析方法主要涉及名实辨正、理由分析、逻辑推演、辩证思维等。这些方法体现了他对秦汉以来中国文化传统中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承接与发展,是其所以能够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历史等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不惜赴汤蹈火而寻求真理。自从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并使它掌握了群众,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求得真理固然不易,坚持真理尤其困难。因为真理不是孤立独存、凝固不变的,它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关系。两者不仅是对立的,彼此间有着本质区别;而且还是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构成一对矛盾;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现谈谈防止真理转  相似文献   

14.
若干新的谬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里士多德的《辩谬篇》和《修辞学》描述和分析了 2 1个谬误模式。中世纪哲学家发现了命题推理的谬误以及涉及“指代关系”的一些谬误模式。近代谬误模式揭露与研究的重点是所谓的“关联谬误”。现代学者揭示和分析的谬误模式已达百余种。然而 ,通过对谬误的细致分析 ,黄展骥发现并描述了一些新的谬误模式。对这些新的谬误模式的分析会进一步使得具体谬误模式的刻划精确化 ,使得谬误论逐渐成为一种严格的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15.
赵磊 《江汉论坛》2003,(4):38-42
众所周知,经济学在人们心目中享有越来越崇高的地位。“成本与收益”、“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效益最大化”等经济学的专业术语,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其实,经济学原本就是一门世俗之学,经济学从形而上的学术殿堂回归形而下的日常生活,由此证明了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实用之学。但是,经济学的世俗化过程不仅是经济学原理的普及过程,也有可能是某些经济学谬误的普及过程。本文针对当今流行的三个经济学谬误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向经济学界的同仁请教。  相似文献   

16.
谬误作为思维和表达方面的错误,它的存在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普遍性。本文试图通过谬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澄清谬误研究中的若干误解,进而提出建立系统的谬误理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1、结论随前提被推翻吗?常听说,讨论问题最要紧就是搞清楚大前提(或是基本假设、出发点、大方向等等);假若大前提为假(或是双方没有共同的基本假设),继续讨论下去是白费时光。这大致是对的。可是,跟着人们也容易接受近似的说法:一个大前提和随之而来的一切结论,其间的关系,有如基础之于其上的房屋;如果基础塌了,其上的房屋也就跟着倒下来;依同理,大前提一旦被推翻,它所支持的结论也就随之而被推翻。这一说法却是谬误的。因为前提假,推论对,结论也可以为真。我们名之为“假值保留的谬误”。2、著名的谬误例子真假、对错只…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自量子力学建立之后,在科学家和哲学家之间就围绕着量子力学的哲学认识论的诠释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观点认为,量子力学把“观察者”引入了微观认识过程,导致了量子认识的主客体不可分,从而在量子力学的认识对象和结果中把“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不可剔除地包括在内,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动摇,认识的主体性成为科学认识的本质特征。在国外,如科学哲学家波普就曾认为,量子力学使我们不断地想  相似文献   

19.
对知识本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近代科学和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传统科学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的本性是客观的、普遍的、价值中立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客观性知识容易走至绝对主义的理论缺陷日益显现,并面临历史和现实困境。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加剧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工具理性对人性的扭曲、经济和生态等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引发后现代主义者的尖锐批判,具有鲜明非确定性特征的后现代知识观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  相似文献   

20.
客观性问题是认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科学真理观赖以建立的基石.从主体间性或公共性的角度重新理解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现代西方哲学在质疑传统哲学纯粹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认识的公共性和客观性并不是等价的,实际上,认识的客观性是一种有条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